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8,(1)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以及尊严。纵观古今,关于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的话题有很多,也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哲学家,对于人生的价值和生命话题进行了阐述,其中,道家学派对于这句话记得阐述较多,比如说,道家先祖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对生命话题的阐述是这样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阐述无生命的起源问题,而道家学派的继承者庄子,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阐述,有了其他的见解,在他的具体言论中提出了尊生的思想。本文就通过具体例子,详细解读庄子对尊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听到挑山工这个称呼,学过《挑山工》同学们就会想到挑山工留在泰山上的每一个闪闪发光的脚印,它时时刻刻向世人宣告: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做事,必定会成功。 相似文献
3.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08,(1)
解除孩子成长的迷惘消除家长教子的烦恼把父母打造成优秀的教育者让父母把孩子调教得更优秀一个坏孩子,就像一辆出轨的火车,很多父母总认为轨道没问题,翻车一定是火车的原因,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同样,实施教育时,很少有父母检查自己教育的尺度和方法,他们把一切过错都归咎于孩子。 相似文献
4.
笔者试图摆脱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基础知识的过多讲解,对听、说、读、写能力的机械训练,代之以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激活兴趣、激励参与、激发拓展三个侧面,谈谈教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精神情感的体验,强化学生生命意识和社会属性的感悟,从而让学生主体在主动学习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5.
周有光先生现年104岁。我过去读过他写的许多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在2009年8月24日《人民日报》副刊上,又难得地读到了他的一篇散文《窗外的大树》。他的这篇文章与他的那些社会科学论文一样,给予我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胡键 《社会观察(上海)》2004,(2):46-46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俄罗斯就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而这源于“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属于西方”这一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反映出俄罗斯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之说在俄罗斯发生碰撞……在俄罗斯精神中,东西方两种因素永远任相互角力”。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阐释,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了西方派和斯拉夫派,20世纪20年代又出现了欧亚派。早期的争论因斯大林的掌权而告一段落,由于苏共在各个方面包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是指针对学生身心实际、认知规律与个性差异,以倡导人的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多样化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领悟生命的来之不易与艰辛,探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蝴蝶》这篇经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富有一种东方审美情致——“诗化”的艺术。它与一般的微型小说不同,呈现出“诗”的审美艺术特征:凝练、抒情和富有意境。笔者以此篇文章为例,总结了微型小说“诗化”艺术解读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突显职教特色,创新模块教学——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存在学科特征较明显的问题,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内容却显得不够充分。新大纲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且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创新模块教学形式符合职教发展需要,使得语文教学针对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层次学生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讲述如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教学,以达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学贵有疑.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静女》一文的课下注释以及《教师用书》对《静女》的解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用书》的注解产生疑问.知晓《静女》的前世今生,能更加恰当地解读诗文. 相似文献
12.
南怀瑾大师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大学》的主旨,从《大学》精要之"四纲"讲起,衔接求证大道学养之"七证"与内明外用之"八目",并用儒释道及中外史实假以做解。反观中国当今教育,教育之主旨已然发生偏离。南怀瑾大师祥解《大学》,意在缅怀传统教育,缅怀其做人之学的教育主旨,忧当今教育之缺失。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是感性与情感的教育,而情感是文学的生命与灵魂,是文学的精华。语文教师应如何把情感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呢? 相似文献
14.
付克斌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0,(7):0051-0051
唐朝诗人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千百年来被喻指对爱情的忠诚。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本文对这首诗作了赏析的基础上,并用现代社会中有关事例对“难为水”、“不是云”作了新的阐释,在认识上的意义又加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15.
洪永庆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1,(8):60-60
近年来,面对技校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社会和教育部门迫切地认识到:对技校生除了进行文化理论、生产技术教育教学外,还要大力加强审美教育。文中结合《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17.
陈丹青 《社会观察(上海)》2006,(2):61-61
熊丙奇先生的这本书,连同他上一本专著《大学有问题》,给我们的大学教育算了一笔清清楚楚的糊涂帐。说它清楚,是因为其中搜罗列举了当今大学几乎所有层面的问题,简直是“百科全书”,凡在职在校大学师生日常熟知的种种弊端、恶迹、丑行、怪现象,书中都有详实的交代与评析。开首那份妙不可言的“大学利益结构图”,更是当代教育研究的珍贵资料。说它糊涂,则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地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在统一的中华文化格局下形成了若干地域亚文化类型,其中东北地域文化(亦称“关东文化”)就是特点鲜明的一个地域亚文化类型。但比起对中原、关中、岭南、荆楚、巴蜀等地域文化的研究,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最近读到的董鸿杨先生撰写的《东北人:关东文化》一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的内涵,就是张扬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生命精神.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言语自由,人的个性独立、生命舒展、灵魂生长,是最最重要的.它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失却这个灵魂,就失却了语文教育的真正生命. 相似文献
20.
张丽军 《社会观察(上海)》2014,(1):77-78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让我们深深体昧个体生命的荒诞、悲凉、绝望和忧伤的同时,也让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去思考,如何与文化消费主义思想的浊流相抗衡,如何救赎自我个体生命,如何重构新世纪中国文化伦理?在文学日渐式微的时代里,还有哪部作品能够引起读者广泛的注意,能够引发众多的议论,能够撕扯读者内心深处的疼痛?方方的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能够引起读者、年轻作家、评论家的关注绝不是偶然的,是因为这部作品描绘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问题和精神状况,呈现了这个时代人人感同身受而又人人无法言传的心灵伤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如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