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达 《领导之友》2015,(3):46-48
<正>凡去台湾的游人,总会去看看中正纪念堂。我也未能免俗,两次去台北,都去了那里。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台湾"行政院"决定建立"中正纪念堂",选址是原来陆军总部那一片,由台北地标建筑"圆山饭店"的设计师杨卓成领衔设计。整个建筑群直到1980年才完成,主体建筑的基座似北京天坛,汉白玉层层铺垫,建筑造形、比例借鉴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果实。白墙,蓝色  相似文献   

2.
1954年夏天,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戴河避暑。据李银桥回忆,一次,在海边毛泽东望着天水相连的地平线。忽然与警卫谈起了洋流。他说:"世界大洋中有两条重要的暖流。一条是墨西哥湾暖流,再一条就是台湾暖流。"这时,他又久久地遥望大海。忽然抬起一只手指向遥远的远方,说:"台湾,我们还没有  相似文献   

3.
<正> 一、序 2002年4月3日~4月12日,我和王以德同志应台湾金棠科技公司的邀请,随中国国际贸促会代表团访问台湾。这是我院第一次派代表访问台湾。我们作为首访者,无法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和新奇。虽说是同胞,但毕竟两岸分隔已经50多年了,台湾究竟怎么样,台湾经济起点的奇迹在哪儿?台湾科技腾飞的动因在何处?我们和台湾的区别在哪儿?我们如何扩大与台湾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华夏儿女地位  相似文献   

4.
1959年,酷爱书法的毛泽东从黄炎培处借了一本王羲之的真迹,说好借期一个月。也许是真迹太珍贵,不到一个星期,黄炎培便频频打电话催问。电话先是打到值班室,后来又直接打到毛泽东那里,问主席看完没有,什么时候还?连卫士都觉得黄炎培太小气,跟讨债似的。毛泽东却笑着说黄炎培“不  相似文献   

5.
殷茵 《领导文萃》2014,(18):54-58
<正>1949年3月28日,毛泽东进入北平刚刚第三天,收到了柳亚子的一首诗。在诗中,柳亚子向毛泽东提出要回老家当诗人去。三天前,柳亚子还作为三十名代表之一去机场迎接初到北平的毛泽东,他是与沈钧儒、李济深、章伯钧等"同乘第一号车,检阅军队而返"的。当晚,毛泽东还派车接他出席颐和园晚宴,优礼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领导者》2007,(11):52-55
面对中共军队占领了大陆大部分地区,国民党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台湾、海南等岛屿和西南地区的情势,国民党最高层与蒋介石的军事战略计划与措施恰恰同中共最高层与毛泽东相反。他们注重台湾,而忽略西南。  相似文献   

7.
身高政治学     
蔡子强 《领导文萃》2010,(17):127-129
<正>4月25日,台湾"朝野"两党党魁、国民党的马英九和民进党的蔡英文就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进行了被称为"双英会"的电视辩论。这是台湾史上首次在非选举时期,两党党魁就政  相似文献   

8.
1975年春节,蒋介石通过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经秘密通道向中共中央发来邀请毛泽东到台湾访问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决策与信息》2005,(5):36-38
毛泽东和平统一思想(1956年提出,蒋介石执政),1956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当年元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只要现在爱国,国内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不咎既往。”后又多次说:“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8月31日,91岁的台湾学者、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纂修蒋永敬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金冲及等座谈蒋介石与毛泽东对三大战役的应对,国共两党权威党史专家共同论述三大战役的胜败以及蒋介石如何检讨大陆落败。天时地利人和蒋介石一个都不占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革命军的战略性决战。当时国民党军队365万,相对共产党的280万,多出80多万人。"不光是人数,  相似文献   

11.
明红  晓露 《领导文萃》2006,(5):67-69
幽默是毛泽东的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语言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时而以幽默作武器,尖锐辛辣,打击敌人;时而以幽默作调剂,妙语连珠,批评教育同志;时而以幽默作润滑,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一个反‘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期间,陪都各界轮流邀请毛泽东演讲,文艺界知名人士亦筹办了一次讲演会,地点在黄家垭口中苏文化协会内。毛泽东妙语连珠,谈了他对国共和谈的看法,激起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讲演中间,有人向毛泽东提了一个很尖锐又很不好回答的问题:“假如此次和谈失败,国共再度开战,毛先生有…  相似文献   

12.
1937年5月5日下午,海伦乘坐卡车抵达延安。5月6日清晨,正忙着召开中共全国代表会议的毛泽东和朱德就前来看望海伦。一见面,毛泽东同海伦握手,亲切地说:"我是毛泽东,欢迎你到延安来。""我早就从照片上认识您了。"海伦从手袋里取出笔记本里夹着的毛泽东头戴红星帽的照片,双手递给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正>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两代伟人凭借非凡的政治胆识和高超的统战工作艺术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的回归已超出现代版的完璧归赵,演化成国际关系史上的奇迹。着眼国家长远利益,毛泽东布下一着活棋1946年12月9日,毛泽东在与西方记者哈默会谈时,专门谈到了香港问题。哈默问道:"在香港问题上中共的态度如何?"毛泽东回答道:"我们现在不提出立即归还的要求,中国那么大,  相似文献   

14.
想见毛泽东 1970年,毛泽东第二次选择庐山作为中共中央全会开会的地方,这就是当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也是陈伯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爱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毛泽东自述的少年经历:“……我开始想到长沙去,听说那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当时的斯诺先生和后来的中国人并不清楚毛泽东所说的这个“他”是谁?其实,既不是徐特立,也不是杨昌济,而是鲜为人知的张有晋。遗憾的是,张老先生已于40年前驾鹤西归。今天我们只能找到他的侄儿——洛阳师专张人表副教授代言,请他讲述张老先生和毛泽东的师生之情以及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6.
<正>1948年底国共大决战胜负已分,南京政府精锐丧尽,人民解放军已饮马长江北岸。此时此势,毛泽东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李宗仁:"我想做到划江而治"李宗仁从蒋介石手里接过的是一副烂摊子,唯一的办法是通过谈判维持残局。在代理总统的第二天即1月22日,李即宣称愿以毛泽东开列的8项条件为基础进行和谈。  相似文献   

17.
梁文道 《领导文萃》2013,(7):115-117
在我1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台北市郊,学校附近也是农田,那时候,对台湾农村的印象也很好,民情很淳朴,保持着自己的做事规则和方法,每一个村子都有祭祀的庙宇,大家聚在那里聊村里的事。但那时候的台湾农村还是有点脏。以我的经验来看,现在的台湾农村比较像日本的农村,干干净净,道路很清洁,村民都变成小企业家,用企业精神来经营自己的田地,使用与高科技结合的精密耕作方式,市场经营也非常用心,这样的结果是农产品比较贵,但品质提高到一定程度会让人觉得本地货就是好货。  相似文献   

18.
进入吴家花园的三周后,即10月21日清晨,毛泽东亲自打来电话,约彭德怀到中南海一晤。两个月前,秉性耿直的彭德怀在庐山上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一雄独尊的毛泽东指斥曾与之风雨同舟的老战友说,他和彭德怀历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彭德怀认为这话有违史实,和毛泽东争得面红耳赤。彭德怀历来都坦言自己"见事迟",对毛泽东并非事事顺从。在延安整风时,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曾委屈地争辩道:"毛主席99.9%正确,难道就没有0.1%的错误吗?"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与世长辞,享年91岁。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李光耀自1976年首次访问中国至2015年的39年间,共访华33次,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李光耀是罕有的与几代中国领导人都有过会面的国际政治家。李光耀与他们的会谈和交流,不仅推动新中关系的发展,也对亚太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李光耀与毛泽东:获毛泽东接见在当时是殊荣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在全国人民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时,中国的许多城市却面临着物价飞涨的尴尬局面。新中国成立才半个月,以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为先导,全国物价开始猛涨。在当时一片混乱的局势下,一些处在观望状态的人认为共产党能够马上得天下,却不一定能马上治天下。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则趁机作乱,并不无讥讽地说: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