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3岁的小谢,是一个被老师和同学称为“混世小魔王”的初一男生。他没有朋友,独来独往,经常和同学吵架、打架,经常不交作业。在同学眼里,他调皮好动、脾气暴躁。有的同学甚至说他“神经病”,因为他有时候会在班里无缘无故地大声唱歌。许多老师也觉得他是一匹“害群之马”。由于他经常捉弄其他同学,所以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桌,老师只好把他安排在第一排单独坐。  相似文献   

2.
浅谈师爱     
王素芳 《职业时空》2008,4(7):82-82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要像做母亲一样做老师,一桩桩小事都会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一个个抚摸,一个个眼神,都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爱他的。  相似文献   

3.
谢玉清 《职业》2011,(28):27-27
一个年轻人在3个月里换了6家单位,到每个单位都是过不了多长时间,便会选择跳槽。于是苦恼便如影相随,年轻人也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这时,他找到了以前的老师,问老师如何才能消除这种无形的苦恼。老师望着他,说希望听听他一段时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于是他开始诉说。  相似文献   

4.
当其他老师都在努力与班级学生“打成一片”时,他却主动和学生拉开距离;当其他老师紧跟改革步伐进行一体化教学时,他却“逆势而上”坚持自己的做法;当其他老师因为学生寝室内勤扣分而痛惜奖金时,他却对扣分的学生说“扣得好”。他是杭州市第一技师学院的“怪老师”王一群。他说:“只有跳出条条框框,有活性、有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持久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颜回的逻辑     
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是颜回,这不仅因为他对老师的学说领会得最决最深,更在于他能在关键时刻坚定不移地捍卫老师。  相似文献   

6.
小丑 《金色年华》2008,(12):6-6
英国少年艾金森,因为长得憨头憨脑,加上行为举止笨拙而幼稚,成了同学们的戏谑对象,甚至老师们都不愿意给他上课。有位教“诗歌欣赏课”的老师哀求他改选别的课。虽然艾金森是个按时交作业的好学生,但他朗诵作品时滑稽的表情总是让同学们捧腹大笑,每堂课都会被他搅成一锅粥,令老师无法继续讲课。  相似文献   

7.
意趣天成     
武海鹰老师真正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位恩师。从十几岁开始,他就看着我及众多的同门师友做人求学、从艺,如今转眼间20余年了。他的教诲恍如昨日一样清晰,岁月使他两鬓渐落斑白,而自己也已过不惑之年,这使得我也逐渐地更加懂得老师的为人与为艺。  相似文献   

8.
86岁的易家襄小有名气,他是长沙市一中的退休教师,10多年前患了癌症,医生说最多只能活三个月,可到现在他还活着,而且耳聪目明,身轻体健。这皆缘于他自已编创的一套健身的功法。如今他自创的健身法在学校成了退休老师们必练的项目,学校还特意制作了光盘,向中老年教师推广。见到易老师,他正跟老伴锻炼归来,老两口满脸红光,爬上四楼的家不喘一口气。我羡慕他俩的健康,易老师就谈起了他自创健身功法的经历。他说自己年轻时身体并不差,只因吃的苦太多,身体受了损。小时候他家里穷,读书饿出了胃病,日寇入侵,他在逃难途中患阿…  相似文献   

9.
于光远讲过两次挨打的经历。一次是在家中写大字,不知什么地方写得不好,在一旁观看的父亲一拳打在手臂上,正写着的字成了一个黑疙瘩。于光远~生气,就这样交给老师。老师问黑疙瘩是怎么回事,于光远说这是父亲弄的。另一次是在学校,教室里有一块打手心的板子,老师看谁不顺眼,并不亲自动手,而是让学生自己打自己。同学们受到这种惩罚,都是按老师规定的次数轻轻打几下了事。于光远却不然,因为对老师惩罚自己不满意,老师让打三下,他便重重打了自己三下手心,打完后顺手将板子从窗口扔到街上。从此,教室中没有了那块板子。两次挨打,表现出于光远的倔强,这种精神伴随他走过整个人生。  相似文献   

10.
李英 《华夏少年》2007,(11):37-38
九月九日下午,李老师来到教室布置作业,他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九月十日是什么节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教师节。”李老师微笑着说:“是啊,明天是我的节日。我想让你们每一个人送我一份节日的礼物。”同学们小声的嘀咕起来,呀,老师向学生要礼物,那我给老师送一枝花,我给老师送一支钢笔,我给老师送……  相似文献   

11.
高中时,他不满老师管教并多次和老师发生冲突,也曾不学无术而被称为混世魔王。性格叛逆的他高中没有毕业就选择辍学。19岁那年,他进入父亲的工厂担任总经理一职。但他念书甚少且缺乏管理经验,始终没法看懂损益表。那天,他刚到财务室门口就听到有人小声议论说:全靠他父亲,  相似文献   

12.
正直 《女性天地》2007,(10):46-47
江苏省常州市—位名叫徐鹰的父亲和儿子的老师达成“特别协议”:老师少给他的儿子徐奥布置作业,他保证把儿子的学习成绩提上去。4年后,就读于常州市一中的徐奥在国际机器奥林匹克比赛亚洲区选拔赛上夺得冠军,更让人吃惊的是,原先对文化课提不起劲的他变得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一路蹦高,直至全班、全年级前列。  相似文献   

13.
儿子上幼儿园时,很得老师喜爱,他也很喜欢幼儿园的环境。上小学一年级后他觉得很不适应,老师非常严厉,时常处罚,作业多,天天都考试,让他很不快乐。更让他不爽的是,尽管他身高仅是中等,老师却安排他坐在最后,他找了几次老师要求换到前排,老师都没给换。他跟我说了这事,我就给老师发了短信,老师随即把他的座位排在了中间。可没过两星期,又把他换到了后面,并说,以后不要让家长来说,我排座位是公正的。儿子很沮丧。我也感觉到我无法改变班主任的思维和做法。是不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我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也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生写过许多闻名海内外的革命诗文和诗情画意的对联。一年中秋节,郭沫若的家里给了他一吊钱,让他作为节礼奉送老师。但他买零食吃买书看,把钱花光了,没有给老师送礼去、可郭家历来没有失过礼,老师对此颇为不解,就出了句上联让郭沫若答对,借以试探:“竹本无心,这节岂能空过?”郭沫若听出了老师的弦外之音,垂着头难为情地对道:“松原方籽。过时尽是乎包。”下联暗含歉意:我家原是记挂着老师.本要送礼的,可是钱被我花光了,口袋就象掉了籽的松包一样,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15.
丁鑫 《华夏少年》2007,(9):44-44
我认识一个这样的人。他有时认真,有时淘气,还有时稳重,这就是我们班的态度变化王子——王子豪。 他有时认真。有一次,在一节作文课上,他在课上又说又笑,弄得老师心神不宁。突然,老师说了一句所有作文老师都经常说的一句话——下面我开始讲写作技巧,王子豪就变得认真得和刚才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16.
初一那年,他染上了一个恶习:偷窃。当同学将这件事情报告老师后,他的行为开始变本加厉了。无奈之下.老师在家长会上公开了这样的事实。所有的家长都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最后排的他和他母亲。  相似文献   

17.
每当拿起我自装的收音机收听电台广播节目,就会想起中学时代教过我初中物理的的老师程茂肖,程老师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多才多艺,我们都喜欢他,一有空就爱往他房间里钻。  相似文献   

18.
官建益 《金色年华》2008,(12):12-13
从西部出发 1989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的丁磊,对成都的潮湿天气十分不适应,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乐观的性格。丁磊大学时代的辅导员张陈兴老师讲,丁磊总是一幅笑嘻嘻的面孔,他还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乐于助人。张老师说,如果说丁磊能有后来的成就,应该归功于他经常到图书馆翻阅外文科技尤其是计算机书籍,“他比别人早一步得到最新的世界科技动态,有关互联网的信息也是从那里得来的。”  相似文献   

19.
杨老师是一位善良、乐观、精神矍烁的88岁老人,退休前是中学教师。 前不久,杨老师在从公园回家的路上,从飞驰的汽车轮下救出了一个小学生,而自己却不幸被撞身亡。人们对杨老师的去世满怀敬意,同时也为之惋惜,觉得他还能健康地生活不少年。  相似文献   

20.
李庆钢 《当代老年》2006,(12):30-31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那—年,我读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姓潘,三十多岁,瘦精精的,一笑眼便眯成一条缝,我们背后管他叫“眯眼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