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4年下半年,由于毛泽东对江青的多次严厉批评,使江青蓄谋已久的妄图利用四届人大"组阁"的图谋,未能得逞.  相似文献   

2.
正1966年春,中国形势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文化大革命"有一触即发之势。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没有参加会议,但整个会议议程完全是按照他的意图进行的。林彪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大谈"政变经"和"天才论"。7月,毛泽东在给江青的一封信中说:"我的朋友(按:指林彪)的讲话,中央催着要发,我准备同意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11,(12):53-56
1976年9月9日凌晨5点。毛泽东,这位长期领导中国的巨人在大约5个小时之前刚刚离开人世。中南海,毛泽东住地会议厅。华国锋正注视江青,同坐的还有几位政治局委员。江青正尝试将议题引向对邓小平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曾有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虻》等外国文学作品的风行,值得在什么史册上添注一笔的话,那么,到了六七十年代,大仲马的《基度山恩仇记》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也是值得一提的。那时候,在公众的书市、书架、书桌上,所有被江青谥为“封、资、修”“名、洋、古”的文学著作,都已扫荡一空。但是《基度山恩仇记》则因江青的青睐,而在一定范围内传阅不歇。江青爱读此书,一定另有缘由;但不像毛泽东对《红与黑》一书的观感,有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记录,因此,我们只好试加猜测了。一九六六年十月,赵丹、郑君…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政治?     
蒋骁飞 《领导文萃》2013,(16):65-66
一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有一天,毛泽东问秘书田家英,什么是政治?这不是个平常的问题,当时政治家和学者对"政治"各有各的定义,莫衷一是。田家英毕竟博览群书,一口气说出许多有关政治的阐述,并一一作了评价。毛泽东摇了摇头,笑道:"政治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复杂,我们的政治,就是怎么令敌人越来越少,令同志越来越多。朋友多的政府就是好的政府,敌人多的政  相似文献   

6.
寻访毛远新     
叶永烈 《领导文萃》2008,(7):106-109
毛远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是“文革”中的风云人物,一度成为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来成为毛泽东的“联络员”。他深得毛泽东和江青的信任。差一点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一位朋友告诉我毛远新来沪的消息,1991年7月我便前去访问。  相似文献   

7.
汪朗 《领导文萃》2014,(10):56-59
正"文革"前——第一次见江青《沙家浜》剧本改编之后,爸爸才和江青第一次见了面,这已经是1964年的冬天。爸爸第一次见江青是在中南海颐年堂。江青召见爸爸是她想搞一出新戏。当时小说《红岩》出版不久,在全国引起轰动。于是江青就想借用这个题材搞一个京剧《红岩》。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一生任用过很多秘书,帮助他处理一些日常政务或是生活事宜。主要秘书为五人,人称“五大秘书”。他们是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陈伯达、江青。  相似文献   

9.
李永忠 《领导文萃》2014,(19):36-39
<正>强力领袖出现的五个必然条件强力领袖出现应当具备五个必要条件:一是形势"逼"人强,客观性造就了强力领袖。强力领袖出现一定是形势逼人强。比如说,如果没有中华民族苦难深重、日本入侵的形势,就造就不了毛泽东。客观性造英雄,时势造英雄,毛泽东本人也说过一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是他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他、共产党为什么会选择  相似文献   

10.
江青、张春桥之所以能够假借“批林批孔”的旗号,把矛头对准周恩来,在当时还有一个错误批评周恩来的背景。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召见王洪文和张春桥。当时正准备召开十大,王洪文负责党章的修改工作,张春桥负责报告的起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08,(5):100-102
1971年,林彪的自我爆炸,陈伯达的下台,使排在野心家张春桥前面的两个名字勾销了,张春桥成了仅次于毛泽东、周恩来、康生、江青的第五号人物。  相似文献   

12.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反革命集团出于篡夺国家最高权力的目的,一再坚持设国家主席,坚持称毛泽东为天才,并与江青一伙相互争斗、倾轧,掀起了一股恶浪。党中央和毛泽东识破井采取措施抑制了他们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13.
女人与政治     
《尼克松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毛泽东、周恩来和我所遇到的其他男人具有的那种幽默感和热情,江青一点都没有。我注意到,替我们当译员的几个年轻妇女,以及在中国一周逗留中遇到的其他几个妇女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我觉得参加革命运动的  相似文献   

14.
王凡 《领导文萃》2008,(18):107-111
1975年秋,重病缠身的康生,已感到他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当王海容和唐闻生前去看望他时,他说有重要情况托她们转告毛主席,康生说出江青历史上是叛徒,知情者,可找王观澜(徐明清的丈夫)。一年后的1976年10月,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粉碎。在清理江青档案时,发现有一份延安时期,徐明清为江青写的证明材料,据此怀疑徐明清与江青关系密切,徐明清被捕入狱。  相似文献   

15.
水静 《领导科学》2002,(6):36-37
在"文革"以前,人们对于江青是知之甚少的,但对于高级干部来说,关于江青的一些事情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而在他们的夫人们中,则是一个常带贬义的话题,只是出于对毛主席的维护以及组织纪律的约束,极少外传罢了.  相似文献   

16.
马云飞 《领导文萃》2014,(13):71-75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选择了刘少奇 探究刘少奇1943年得以进入中央领导核心的原因.是理解刘少奇后来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紧要关头选择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那么.刘少奇进入中央核心层则是毛泽东的选择,是毛泽东对他的赞赏和倚重的必然结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选择了刘少奇。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同志一生中用过多位秘书,他对秘书独特的要求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充分信任韦明是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了8年的秘书。1951年,年轻气盛的韦明顶撞了江青两次。一次是江青不顾周恩来有病,硬是打电话干扰他,被韦明挡了驾;另一次是在确定参加电影剧本作者谈话人选的问题上,韦明  相似文献   

18.
1973年邓小平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毛泽东感到十分满意。他多次在一些讲话和谈话中,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文武全才,不可多得”,决心让邓小平承担更大的责任。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信任、赞扬和支持,引起了觊觎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惶恐,他们把邓小平视为自己纂党夺权的巨大障碍,千方百计妄图阻止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进一步重用。1974年3月,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第一次直接向邓小平发难,但遭到了惨败。这次斗争是围绕邓小平的联合国之行展开的。1974年4月,联合国大会…  相似文献   

19.
从1927年9月秋收起义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经历了"三落三起",毛泽东面对每一次打击和挫折,是如何反应的、如何选择的,他在低谷时的思维和行为是什么,他是怎样"忍"和"等"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第9期《百年潮》刊了梁红伍一篇文章,提到康生的种种投机行为。1973年7月和12月,周恩来主管的外交工作和叶剑英主持的中央军委工作,先后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江青乘机向周总理和叶帅发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