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嘘!严肃点     
嘘!严肃点求婚一个化学家向其女友求婚:“我是氧原子O,你是氢原子H,我们的结合就像水(H2O)—样稳定。”女友反问:“另外一个H在哪里?”爱好一个收藏家对他的新婚妻子说:“结婚以后,我希望你也能有收藏的爱好。”妻子回答道:“那是一定的,我专门收藏咱家...  相似文献   

2.
收藏马未都     
他是一个传奇人物:祖籍山东荣成.乙未年(1955年)生于首都.据此取名——马未都。他是著名的收藏家,是我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的创始人及馆长。他的新书《醉文明》在北京西单商场签售的时候,排队的人从商场内排到了大门外.把收藏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很爱说.一口京腔、一身唐装,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一开讲便火得一塌糊涂。采访时,说话时直视你.不允许打断,他要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国画大师张大干同时是一位大收藏家。他的一生,尤其是前半生(1949年离开大陆以前),凭着一双手、一支笔,开画展,挂笔单,费尽心力、财力,奔波于南北,往返于东西,孜孜以求,搜集了数百件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书画名迹。在他收藏的印章中,有一方刻着“敌国之富”的印文,可以表达他以收藏自负的心情。  相似文献   

4.
风云 《当代老年》2013,(3):24-24
张洪军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他从小就喜欢收藏,小人书、邮票、火花(火柴上的贴画)、明信片都是他收藏的对象。在收藏的过程中,张洪军结交了很多同道中人,和大家交流收藏的苦与乐。有了收藏这个爱好,张洪军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比充实。  相似文献   

5.
今年77岁的周飘声,是位民间收藏家,享有“中国民间十大杰出收藏家”的盛名。他客住陕西西安市43年,尔后回到家乡湖北襄樊市欧庙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家庭收藏馆———“中国飘声家庭收藏馆”。2002年初,周飘声应有关人士的盛情邀约重返西安,并且将“家庭收藏馆”迁到了他的第二故乡———古城西安。说起周飘声酷爱收藏,可谓是与生俱来的嗜好。襄樊自古多奇石,他读私塾就对那些奇石怪石发生了兴趣,每天放学后便与小伙伴一起到汉江边去捡石头。随着年龄增长,他捡回的石头越积越多,收藏的兴趣也越来越广。1948年,人民解…  相似文献   

6.
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和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同志,不单是一位改革开放的闯将、特区建设的功臣,还是一位有名的书画收藏家。经他收藏的历代名人书画达两三百张之多。但他秉承收藏家“独乐不如众乐”的文化传统,先后将其珍藏的宋元以来书画名迹,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等博物馆,还将部分珍品义拍,所得款项悉数捐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最近,他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别贡献奖”。  相似文献   

7.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古董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国宝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弄,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心中正自纳  相似文献   

8.
湖北检验检疫局原办公室主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武汉收藏家联谊会酒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中秋自1984年至今醉心收藏酒瓶24年。他收藏了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外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交通工具、兵器等九大类别,3000多个酒瓶。同时撰写的酒文化书法《百酒图》、《百瓶图》更是为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9.
说到收藏这个话题,想说说两位我仰慕的收藏家,一位是已经过世的王世襄先生,另外一位是马未都先生。  相似文献   

10.
余力 《当代老年》2008,(1):25-25
近几年的收藏热似乎到了“发烧”的程度。耐不住“收藏”这个时髦字眼的诱惑,梦想弄个收藏家的头衔过过瘾。可我是“政工”出身,工作近40年,一直到退休,也没有什么好收藏的,倒是各个时期荣获的奖状、荣誉证书有几十种。从20世纪60年代初工作开始,我始终把上级各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小心地珍藏着。  相似文献   

11.
凝聚万般情 收藏“红太阳”──记毛泽东像章收藏家刘启正文刘卓鲜一个身世坎坷、屡遭磨难、居于小城、收入不丰的普通退休工人,何以能耗资十余万元,收藏毛泽东像章二十余万枚,创下“世界之最”?“蜀国多仙山,巴蜀出奇人”。成都籍的中华毛泽东像章收藏研究会会长王...  相似文献   

12.
收藏中国古典家具是近二三十年兴起来的,前不久逝世的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所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发行,使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明清家具是站立着的、活生生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3.
艾梅 《老人天地》2010,(12):43-43
老年人爱收藏,有集邮的,有集火花、有收古钱币的,还有攒报纸的,我独爱美术作品,这些年收藏了不少画册。虽不是实物,但收藏之举并不逊于收藏家的一掷千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明、清时期的竹雕笔筒在古玩市场上受到追捧,价格走高,许多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争相购买收藏。其中有些人在买到自己满意的竹雕笔筒以后,却不知道如何收藏养护,致使有的竹雕笔筒出现裂纹、损坏,生霉、生虫,严重影响到竹雕笔筒的品质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间收藏活动,在当今方兴未艾,风起云涌.收藏奇杰人才辈出,收藏物品光怪陆离。在几近上干种的藏品中,名人签字以及名人手迹的收藏,堪为藏界之顶峰.实为藏界之难点。因为,这不仅是收藏品本身的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巨大,它同时需要收藏者要有出色的公关技巧和选取独特视角接近名人的手段。纵观华夏收藏大军,收集珍藏名人手迹者不乏其人,但真正成功并取得巨大成就者,却是寥寥无几.那么,是不是名家手迹就是天上的星、水中的月,可望而不可及.非也!本文的三位名人手迹收藏家即是在选取独特视角与名人交往策划中出色的成功者,其…  相似文献   

16.
孙逊 《老年世界》2007,(22):26-26
我国传统戏剧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经过历代艺人的长期实践,精心创造,从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独特脸谱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时下,戏剧脸谱已成为收藏佳品,正被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所追捧。  相似文献   

17.
张伯驹先生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大收藏家.他非常爱国,1956年曾将其收藏的大批珍贵字画捐赠给国家.张伯驹先生一生对古字画情有独钟,他的藏品中,不乏几万大洋、几百两黄金收购来的宝物.1949年后的一天,张伯驹又看中了一幅精美的古画,出手人要价不菲,此时的张伯驹已不是彼时的张公子,家中已无购画的能力,他的妻子潘素很有些犹豫.  相似文献   

18.
如今,“票证时代”早已远去。票证却以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它成了收藏家眼里的宝贝。只是不知道,当人们以收藏、品鉴甚至估价的目光重新注视它时,是否还会记起那些凭票供应的年月呢?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家茶座》2007,(4):158-159
多维新闻网刊载陈湘的同题文章说,进入2000年以来,世界市场上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收藏热潮猛然增温,原来能够卖个一两千甚至几百美元已足以令作者欣喜不已的画作,如今动辄被那些收藏家以几十万甚至100多万美元买走,令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成绩总是为外界所关注。总部设在法国的世界著名艺术品评估和市场分析网站公布数据: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买家,中国艺术品收藏家2013年购买了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艺术品,以34%的比重排名第一。但是,活跃的交易并没有带来"收藏大家"的诞生。根据美国《艺术新闻》杂志日前公布的"全球最活跃的两百位顶级收藏家"名单,美国收藏家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中国只有6位收藏家上榜,其数量与庞大的艺术品交易额形成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