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渊得书,笑曰:“密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吾方有事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乃使温大雅复书日:“……”密得书甚喜,以示将佐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自是信使往来不绝.  相似文献   

2.
纵观"楚汉之争",弱小的刘邦取得了胜利,而看似强大的项羽却最终失败.关于失败的原因,项羽总结为"时不利兮骓不逝"和"天要亡我",而刘邦说项羽输在人才的使用上:"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史记·高祖本纪》)当然,项羽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必然,但其中显示出项羽与刘邦领导能力上的差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也能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据《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记载,刘邦在讨论“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的问题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这段话,不仅道出了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的全部要义所在,也蕴含着众多的领导学知识特别是用人之道,是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刘邦在一次大宴群臣时,要群臣分析“吾所以得天下,项氏所以失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说是赏罚分明,宽严得当。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输也。”在刘邦看来成大事者,不在于行仁标义,而在于善用人才。因为成大事者必能知人善任。这是历史上屡屡被证明的一条真理。用人的前提是知人。能鉴别人才,才能启用人…  相似文献   

5.
曹操不称帝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宝座罢了。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吾始于人也,闻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闻其言而观其行!”这大概是老夫子的经验之谈。看来这位孔圣人当初也上过  相似文献   

7.
郦波 《领导文萃》2013,(10):38-42
跟老板叫板曾国藩家训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就是他的教育对象并不只是他的孩子们。像他的家书,其中有很多信都是写给他那几个飞扬跋扈的弟弟的。他在家书里对他的弟弟说:"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那么,曾国藩自己面对上级、面对领导的时候,是不是真的  相似文献   

8.
刘邦从一个小吏开始起义,最终消灭群雄,吞并天下。善于用人可能说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项羽继承祖业。拥兵百万。骁勇善战。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结局。用人不善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这样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才,皆人杰也。吾所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  相似文献   

9.
思晨 《领导文萃》2010,(14):80-82
<正>唐朝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可唐朝的选人却有点儿怪。唐时的《选举志》提出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四法第一是长相,第二是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书法,第四才是文章。以这样的标准来选人,一定会使一批有才而貌陋者无法施展,实际上也确使有才无貌者吃了大亏。  相似文献   

10.
一、强化安全意识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人生有三大悲剧(恐惧、疾病、死亡),世人皆无法逃离。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相似文献   

11.
吾有三杰     
(汉)高祖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供应军需),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相似文献   

12.
刘畅 《领导文萃》2010,(4):98-101
<正>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说  相似文献   

13.
<正>《弟子规》中讲道:"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原意是说,父母有了过错,要通过劝谏让他们改正,劝谏的时候要和颜悦色,声音轻柔,以示尊重。如果你的劝说父母听不进去,那就等父母高兴时再劝,声泪俱下地相随劝谏,即使父母鞭打,也要毫无怨言。由此,笔者想到副职应该如  相似文献   

14.
静中细思     
曾国藩 《领导文萃》2014,(4):104-104
正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  相似文献   

15.
正管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有"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圣人之师"之称。他曾辅佐齐桓公对齐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有效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实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标,为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管仲的思想精华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该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等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祭十二郎文》,写的是对死去的侄儿十二郎的祭文.文章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遇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其中有一段话更是脍炙人口:“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大概意思是:我还未到40岁,可视力越来越差,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要脱落了,身体越来越衰弱,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我死后无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大诗人伤感亲人早逝,联想到自己壮年就牙齿松动脱落,恐怕早死,更不由得悲从心起.那么,牙齿松动脱落是否就是早死的症状呢?  相似文献   

17.
郎咸平 《经理人》2010,(9):68-68,70
前一阵子有股风潮,把我们这些古代的商帮从尘封的历史里请出来了,而且敬奉为经商楷模,顶礼膜拜。市面上称颂胡雪岩的书是连篇累牍,有关山西票号的电视剧也是热播好一阵儿。  相似文献   

18.
正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是使人聪慧的工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描述着成长的轨迹;书,寄托着人类的希望;书,让脚步更加铿锵有力;书,使生  相似文献   

19.
防腐有术     
要做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就必须善于提防身边心术不正之人的惑言、谗言、恶言,防腐有术。笔者认为,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尤为重要。正本清源,做到“吾心有主”。宋元之交,世道混乱。一次,许衡外出,天热口渴。路边恰有梨树硕果飘香,众人纷纷去摘,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答曰:“不是吾树,岂能摘梨?梨虽无主,吾心有主。”做到“吾心有主”,外人的腐蚀作用自然微不足道。择善用贤,做到近朱者赤。“吾心有主”固然重要,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作为领导干部,有些身边之人是可以选择的,这就要求其做到择其贤者,弃不贤者。遗憾的是,不少领…  相似文献   

20.
<正>管子(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其思想和改革举措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辅佐齐桓公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逐渐强盛而跻身霸主之位,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子因其丰功伟绩而被后人誉为"华夏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