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职业》2009,(2):26-26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80后”大学生正成为新一轮的职场生力军。《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他们已经或者正在涌入社会,“80后”开始在职业舞台上寻找各自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导刊》2010,(26):24-26
在中国,80后(指1980~1989年出生的人)正好是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一代人,随着他们逐渐进入而立之年。我国迎来了“421“家庭模式——两个青年男女结合成一个家庭,上要赡养四位老人,下要抚养一个孩子。8月下旬,媒体的一篇《调查称我国90%以上80后无法赡养父母》文章,把“421”家庭的养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3.
祝红艳 《职业》2010,(2):30-31
80后是第一代引来如此多争论和关注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里的第一批人,即1980年出生者在2010年到来的时候正式步入“而立之年”。1980年出生的人现在生存状态如何?智联招聘开展的特别调查共有8000余名职场人参与,其中80年出生的职场人比例将近七成,这个数据表明80后已经成为职场新人的主力。  相似文献   

4.
80后的她像个不良少女 虽然只早出生两年,对“80后”的人,我还是本能地有“偏见”。比如何叶霏霏。好好的女孩子,头发剪得不到一寸长,一丝丝地站立着直冲天空的方向。每天穿着球鞋和牛仔裤来上班,耳朵里总是塞着耳机,走路偶尔吹口哨……纯粹一副不良少女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80后”走入婚姻,相当一部分的人选择与传统婚姻完全不同的“裸婚”。他们到底为什么选择裸婚?裸婚是时代的进步还是被迫无奈?研究对“80后”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以五位1980年后出生的被访者为个案研究对象,以开放式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在对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基础上发现:80后并非自愿选择裸婚,而是由于婚姻成本的畸高、婚姻中感情因素的上升、婚姻双方对婚后家庭生活的重视以及代际间财富流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但是由于本次调查的五位访谈者的家庭均社会地位较低、经济力量较弱,因而本次质性调查结果推广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色年华》2008,(5):6-6
“山东惊现‘80后’厅官!”“史上最牛公务员!”“同为‘80后’,差距咋就这么大!”今年年初,一名1980年出生的青年被任命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之后,一时间,这位名叫张辉的年轻厅官成了网络论坛焦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入访谈,对19名“80后”青少年对“80后”现象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一些学者研究中社会媒体和家长、老师对“80后”青少年更多持负面、否定评价相比,“80后”青少年对自身评价更为积极明朗,他们对社会及一些媒体对“80后”青少年的看法表示否定。对“80后”青少年持积极肯定态度。他们对“80后”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80后”可以分为“85前”和“85后”。“85前”与上一代价值观念更为趋同,而“85后”更符合社会和媒体所描述的青少年特点。“80后”既有突出的优点,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改革开放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80后”的一代,他们既有相对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方式,也存在着特有的精神的困惑和心理的压力。“80后”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且时代的发展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在西方盛行的音乐类型,“摇滚”这一概念传入中国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直到1986年崔健在北京首开演唱会,才宣告摇滚在中国正式落户,而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开始在80后这一代作家身上显现出来。摇滚乐在80后作家作品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艺术、精神、命运方面,80后文学与摇滚乐都有着惊人的相似点。80后作家是80后这一代人的代表。80后文学与摇滚的诸多相似之处。正是80后生人受到的摇滚文化的影响。,对于这一代中国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发现并选择了摇滚精神作为反抗中国的权威主义文化的武器,并希望这种精神能带领他们走出青春的迷惑与无助。摇滚文化对于唤醒中国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与自由精神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并且它也同时促进了社会民主化、开放化、文化多元化、平等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由于“80后”“特别”的行为与心理一直以来都是“大人社会”所关注与议论的话题.自2004年的“韩白之争”后“大人社会”起初更多地从生理的角度对“80后”的“特别”进行评价,且多为负面评价,而后逐渐改变。2008年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制度变迁、传播手段改变等等角度对“80后”的行为进行解读。但是有不少学者在进行“80后”研究的同时却忽略了以下几个问题:1、“80后”是否“特别”,而其“特别”是否具有研究价值。2、怎样解释自1949年以来的不同代际都经历了各自的社会巨变,却只有“80后”保留了其“特别”的群体特点。3、“80后”的“特别”究竟是外部原因导致亦或者是其内部理性思维的产生。4、“80后”作为社会行动者具有怎样“特别”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襄樊市下属的县级市宜城市人大的一次选举,让29岁的周森锋备受关注。这位“80后”的清华大学硕士,被当地一位公务员认为是“中国政坛第一人”。据说,成为“第一”的因素有两个,一是29岁就担任了县级市党政正职,二是他是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市长。  相似文献   

11.
对于“80后”“90后”来说,“红高粱”这个词语必定很陌生,甚至不知为何物。但上了年纪的“过来人”,对红高粱一定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民以食为天,人天天都得吃粮食,共和国成立60年来,红高粱作为一种主食,伴随民众的生活二十多年,至今想起来历历如昨。  相似文献   

12.
苗向东 《职业》2011,(28):28-28
2011年8月10日,百度总裁李彦宏宣布了百度最高奖:“智能优惠管理系统”团队,还包括一名刚进入百度1年的80后。百度笃行“把事情做到极致”,干得好的人和团队就要重奖百万,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笔普通员工奖金。  相似文献   

13.
马藜  刘艳琴 《现代妇女》2010,(11):11-18
婚恋生育观这个话题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和耳朵,尤其是作为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婚恋生育观成了时下人们争论的焦点。融合当前的热点,我们以“80后”婚恋生育观城乡之间的对比研究为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从恋爱、择偶、婚姻等方面进行探讨。他们的婚恋观,呈现了多元化的状况,生育观则明显受西方文化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80后”的婚恋价值取向已从单一价值、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80后”出现的婚恋生育状况,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80后”一度被“标签化”而遭受各种“非议”,他们的多数在经历了与其父辈的某种“交锋”之后,径直走进公共生活,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和网络行动的推力,“80后”自行“正名”。伴随社会问题的尖锐,他们又在“风口浪尖”发声。认知“80后”已不仅仅在他们而在全社会。认知的多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自由思考”空间,从而提供认知的相关性和深刻性。本文选择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的意图在于论证“80后”的存在方式是基于其“本体性”.即他们“存在并思考着”。认知“80后”是从这一“存在者”开始,又越过此一存在的“现时性”进入对“未来”的担当——谁£起“思想启蒙”这种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80、90后”员工的激励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80、90后”的这批新员工激励的方案,激励方案包括建立全面薪酬管理制度、设置个性化沟通方案以及改变主管和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激励措施来有效地激励“80、90后”的这批新员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为切入点,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结合“80后”产生的社会背景,对部分“80后”心理品质进行了逻辑演绎和事实分析。文章从“80后”、“80后现象”引入,联系有关社会分工、分化、异质性理论,着重分析了部分“80后”的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问题及表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斌 《职业》2011,(4):64-66
“鸭梨”很大,你会“裸辞”吗? “鸭梨”和“裸辞”都是网上流行词。“鸭梨”是压力的谐音。所谓“裸辞”,就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据说在80后、90后中选择“裸辞”的人正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8.
周斌 《职业》2011,(2):64-66
“鸭梨”很大,你会“裸辞”吗? “鸭梨”和“裸辞”都是网上流行词。“鸭梨”是压力的谐音。所谓“裸辞”,就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据说在80后、90后中选择“裸辞”的人正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9.
非常数字     
75% ——“worKingpoor”(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某网站新闻中心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15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超过半数的人(57.6%)认同“穷忙族”多为“80后”,16.7%的人认为多为“70后”。  相似文献   

20.
区鸥 《炎黄世界》2013,(7):20-21
随着“神十”返回地面,女航天员王亚平继续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她在这次任务中创下多个纪录:中国第一位“80后”航天员;中国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