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威海 《老人世界》2008,(1):17-18
缪斌,汪精卫南京政府的考试院副院长,抗日战争末期受蒋介石委派秘密与日本媾和,媾和失败后,事件的重要证人、国民党军统首领戴笠又在飞机失事中死去。此时美国发现了此事,向蒋介石施加压力,缪斌被拘押审判,庭审中百口莫辩,成为二战后第一个被以汉奸罪名枪毙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梦名 《金色年华》2007,(1):61-62
中国近代史上有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叫汪精卫。此人在青年时代因行刺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摄政王,成为名噪一时的“志士”,又作为孙中山逝世前“总理遗瞩”起草人而赢得国民党内的普遍尊敬;大革命时期,他是国民党“左派”领袖;抗日战争初期当上国民党副总裁。叫嚷“革命的往左边来,不革命的快走开去”的是他,高喊“人人抗战、处处抗战”,甚至不惜焦土抗战的还是他。也就在这同时,配合蒋介石杀害革命人民,投降日寇,帮助日寇屠杀中国人民的仍然是他。他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绝妙的反动政治投机分子,典型的汉奸、卖国贼,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3.
艾以 《中外书摘》2007,(7):26-29
在中国电影百年中,张善琨是个富有传奇性、又具争议的人物。早年跟着黄楚九、黄金荣起家,创办新华影业公司大展宏图,上海沦陷后出任伪职,涉嫌汉奸罪……1957年在日本拍片时客死他乡。  相似文献   

4.
在周恩来领导下阎宝航开展秘密情报工作 1939年欧战爆发后,英美等国由于惧怕日本配合希特勒德国在东方向他们发动进攻,阴谋制造了“远东慕尼黑”,逼迫国民党政府向日本侵略者屈服,企图牺牲中国,以换取日本同他们妥协。在日本的诱降和英美的劝降之下,蒋介石更加动摇,投降危险急剧上升。一天夜里,在李克农相约之下,阎宝航来到了曾家岩50号。  相似文献   

5.
唐人 《中外书摘》2008,(11):68-70
两封国外密电 日本广岛、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攻击后,原子弹成为二战结束后举世瞩目的“新科技”。日本投降尚不满两个月,国民党重庆政府驻瑞典大使何风山,在1945年10月从斯德哥尔摩给蒋介石打了一通密电,这是驻外大使必须定期呈给蒋介石的例行“舆情报告”。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在全国各地影院热播,该片也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十个票房过亿的影片。对《南京!南京!》的评价两派意见迥然不同,赞成派认为该片再次警示国人牢记仇恨、毋忘国耻,很有现实意义,陆川是民族主义的爱国者;否定派则提出激烈批评,甚至认为陆川就是一个汉奸。  相似文献   

7.
王贞勤 《老年世界》2013,(20):18-20
在著名小说《铁道游击队》中,有个善搞国共摩擦的顽军头目秦荣,其原型就是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中最卖力的“摩擦分子”秦启荣。秦启荣“摩擦”出名后,受到当时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共同“关注”,毛泽东冠封他是“摩擦专家”、痛斥他“无法无天。和汉奸的行为很少区别”;而蒋介石则对他非常青睐,不仅给予接见和表彰,还每月另拨2万元的整军特别经费。  相似文献   

8.
王丽 《老人世界》2011,(2):16-17
在民国历史上,有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组织——铁血锄奸团。汉奸卖国贼听到这个名字,无不闻风丧胆。而锄奸团团长,就是号称“民国第一杀手”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蒋介石一提及此人,假牙就发酸:戴笠一听说这个人露面了,第一反应就是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汪精卫体内的子弹就是王亚樵派去的杀手射中的;连上海滩的“大佬”黄金荣、杜月笙遇上这位“暗杀之王”,都绕着道儿走……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窑洞里的中共中央总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蒋介石在政治、军事上的种种企图;在华北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军事部署就更是了如指掌。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在延安窑洞里就能知道。蒋介石身边的共产党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10.
孙宝根 《老年人》2012,(5):42-43
1752年,德国人向中国派出第一艘商船"普鲁士国王号",揭开了中德两国正式交往的序幕。民国时期,中德关系主要是蒋介石和希特勒的交往,由起初函电往来、互派人员表亲善,到后来逐渐疏远,直至最终决裂。蒋介石希特勒交往渊源蒋介石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十分迷恋德国军事建设经验,并且学习德语,两次打算赴德深造,他还在《军声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总是能及时而准确地掌握国民党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各种企图。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的军事部署更是了如指掌。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就能知道。这个在蒋介石身边卧底的就是沈安娜,一个速记员。  相似文献   

12.
高峰 《老人世界》2010,(2):24-25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和党中央总是能及时而又准确地掌握与了解蒋介石国民党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各种企图。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军事部署,更是了如指掌。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在延安窑洞里就能知道。是什么人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及时而又重要的情报呢?这个在蒋介石身边的神秘人物又是谁?  相似文献   

13.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0,(5):81-81
《汉奸内幕》,沈醉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定价:39.80元本书的作品源自《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和《文史资料选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权成性。作者多是当年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的当事人,他们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汉字文化圈内的一员,自古以来就对孔子这位汉字文明的启蒙者推崇备至。当今日本各地的“孔子祭”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尊孔活动。追根溯源,日本的“孔子祭”,其实就是中国祭祀孔子的“释奠”。  相似文献   

15.
雅尔塔密约损害中国领土主权,蒋介石政府仅知极少就争取与日本单独媾和,不妥也未成。若后来将密约中苏联承诺参加对日战争,且规定苏联割让日本领土的内容秘密转告日本,日本综合考虑就会立即无条件投降或接受《波茨坦公告》,雅尔塔密约就会失效,美英苏以及世界都愿接受。  相似文献   

16.
北京人上海人东京人大阪人———日本青年访谈之六申小龙到过中国或对中国有所了解的日本人,都会惊异中国各地风土人情如此不同。而北京和上海,又是他们经常议论的两个城市。他们由这两个城市的异同,很自然地想到日本东京和大阪的异同,而议论的中心,则是这两对城市的...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年底,蒋介石下达手令,指定由张道藩、余井塘、叶秀峰、唐纵、郑介民、戴笠、李士珍七人组成小组,负责设计特务组织的改革方案。他们秉承蒋的旨意,采取换汤不换药的方法,要把中统与军统分别换名改组,既要保留住两大特务组织的实体,又要堵住反对者之口。蒋介石同意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8.
吴越 《中外书摘》2009,(6):20-23
一代奸雄汪精卫,究竟是怎么死的?“正史”说他病死在日本,其实那是一场假戏。汪精卫的死因,固然起于“旧创复发”,但是真正送他上西天的,还是由于密电被破译,让蒋介石知道他保卫力量薄弱,乘虚而入,命令戴笠下手暗杀。  相似文献   

19.
何立波 《老年人》2008,(2):36-37
谈到20世纪的中国,有4位人物不能不提,他们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和邓小平。而在20世纪,有一位特殊人物,与这4个人都有过奇妙的因缘际会。他护卫过孙中山,也颇受蒋介石的器重,在关键时刻,他挽救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更把邓小平推上了大时代的舞台。他,就是共和国元帅叶剑英。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时。张学良将军执行了蒋介石委员长的不能通日本人进行抵抗命令,下令部队撤退,先是痛失东北,随后失守热河,举国上下都在责骂张学良,张学良将军的威信几日之间一落干丈。他替蒋介石背着“不抵抗将军”的恶名,跌人政治深渊。此时的蒋介石为缓和各界舆论的压力,接受张学良将军的辞职.让张学良代其受过。出洋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