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濒临海洋的山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山东交通方式由河运转移到海运,其中港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胶济铁路“诞生”,铁路沿线的城镇迅速兴起,使得港口、铁路联动起来,形成了以港口为基础的海运和胶济铁路构成的新式交通体系,揭开了近代山东交通方式的“变迁图景”,带动了山东经济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在胶济铁路沿线逐渐形成了以潍县为中心的山东烤烟种植、收购、加工区,并通过胶济铁路和青岛港将烤烟运销至国内外终点市场。英美烟公司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基本垄断了烤烟的收购和加工,促进了山东烤烟产销体系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山东经济作物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胶济铁路动工建设的前一年,德国工程师盖德兹受礼和洋行委托到山东考察铁路建设条件,并将考察结果写成《山东省考察旅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旅行路线、铁路线选线、铁路工程建设、机车车辆、铁路建设成本和效益估算、衔接线路分析、贸易和交通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该报告为后来的胶济铁路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其中关于铁路线选线、铁路工厂选址及桥梁建设等方面,又与实际建设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4.
淄博地处鲁中腹地,自古即为山东工商经济重镇.1903年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和张博支线修到淄博并开始运营,对淄博城市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以淄博城市为个案,着重分析铁路这一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对传统工商业城市向产业城市化转型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898年青岛港的开埠便利了土洋货的进出口,是近代山东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的表现,而胶济铁路拓宽了青岛港的腹地范围。其沿线美烟的种植结构、生产布局则是对国内外市场对美烟需求做出的反应。胶济铁路作为现代交通方式沟通和促进了美烟的生产、销售两大环节,引起了美烟种植的区域化、专业化和销售的外向型。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这种以路港互动为代表的现代交通网络,对近代区域社会历史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窦尼 《中华魂》2012,(10):59-62
1922年春天,王尽美、邓恩铭回到祖国,他们将担负起一项新的历史使命。1922年夏天,受党中央调遣,王尽美北上山海关,在京奉铁路铁厂秘密开展工人运动。而邓恩铭,则选择了胶济铁路的另一端,中国北方新兴的工业城市——青岛。化身编辑艰难开展工运距今8 8年前,青岛太平山脚下,曾经有一所胶澳商埠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7.
林长民与五四运动--兼论五四运动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爆发之前 ,在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围绕着“铁路统一案”与“山东问题”的斗争中 ,林长民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先是致力于铁路统一案之提出与实施 ,继而力主把青岛问题与胶济铁路及其延长线济顺、高徐两路联系起来 ,之后又运动拒签和反对与日直接交涉。从整个过程来看 ,林长民与五四运动之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从中也可以看出 ,五四运动虽因外交问题而起 ,但其中杂有许多内政的因素。五四运动既是社会变动和文化变化的结果 ,也是当时各派政治势力分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事件中,针对清朝大臣李秉衡的任用、山东铁路修筑权及铁路沿线矿山开采权、赔款及租借胶澳问题,清政府与德国展开了交涉、博弈。在此博弈过程中,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翁同龢据理力争,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某些有利于中国的条款,但在德国强大武力威胁面前终究无法改变中国被侵略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内第一奈铁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标志,其命运经历了初期的被敌视到逐渐被人们接受和欢迎的过程。伴随着这一动态的转变,人们形成了融利益观和主权观为一体的铁路观、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时空观、渐趋多元的价值观等近代社会观念,社会呈现出保守与开放、先进与落后并存的局面。从中可以观测到人们对工业文明态度的转变,有助于进一步解读铁路在山东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河抗日根据地是1937年10月至1943年底,在中共山东党组织的领导和清河抗日武装、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开辟和发展起来的。到1943年底,清河抗日根据地面积已达32000平方里,人口99.7万人。它地处山东东北部,东至昌邑,西达章(丘)历(城),南到胶济铁路(1939年初前还包括胶济路南),东北濒临渤海,是鲁中、胶东、冀鲁边联系的中枢,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鲁案中的胶济铁路问题成为中日争执的的焦点。在此期间,梁士诒就任国务总理.外交部致电驻美代表称梁士诒主张“借款自办”,后吴佩孚公开发表通电,称梁“借日款赎路”。梁士诒遂成为各界攻击的对象,最终梁不得不托病请假出京,梁士诒内阁倒台。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铁路成为列强掠取大量中国资源的载体.胶济铁路横贯东西,津浦铁路贯通南北,二者交汇于城西,使济南成为山东乃至华北的交通枢纽城市,给济南社会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济南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进而对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07,(16)
20世纪80年代,国外有媒体报道说,中国有两个长城,一个是万里长城,另一个是白色铁路长城。可见,当年铁路沿线主要由丢弃的泡沫餐盒构成的风景有多么壮观。如今,数年过去,铁路沿线大大改观,早已没了白色污染。这一可喜变化,与一些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环保专家、2007年央视3·15贡献奖候选人董金狮就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14.
论腹地农村经济在青岛港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腹地农村经济在青岛港发展中的作用孙运郅,史韶霞青岛港的发展,启动于1898年德占青岛。在此之前,胶州湾已是我国北方的一个优良海湾,但沿海经济交流一直未能充分开展。德占青岛后,出于其经济掠夺的需要,加紧建设大港,初步开发了小港,修筑了胶济铁路,客观上...  相似文献   

15.
“五四”爱国运动前,山东各界进行了一场反对日本设立民政署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当时日本在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设立民政机关引起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山东的侵略扩张。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趁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加紧侵略中国。8月15日,日本借口“英日同盟”,向德国发出通牒,要求将其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交付日本,转交中国。德国不予理睬,日本即于8月23日对德国宣战。9月3日,日军自龙口登陆,长驱南下,沿  相似文献   

16.
抗战前,民国铁路部门采取了出售优惠价铁路游览票、加强铁路沿线的旅游宣传、开展铁路局及水陆间的联运、提供相关服务等措施,使铁路旅游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低、安全无保障、铁路运输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开发少等因素的制约,又使铁路旅游的发展规模十分有限。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铁路旅游,仍为我们发展当今的铁路旅游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本森 《东方论坛》2022,(6):76-86+158
高密县地处山东半岛胶莱谷地,河流众多,暴雨时易遭水患。清末德占青岛之后,筹筑胶济铁路。铁路勘测和修筑至高密时,因铁路为东西走向,而当地河流为南北流向,百姓认为修路会抬高路基、影响泄洪,于是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阻路运动。铁路勘测时,百姓拔掉路标,要求改路,但该诉求被地方官以偶发冲突为由遮蔽。筑路开工后,民众群起阻路反洋,提出改路、多筑涵洞等要求,清政府居中缓和,一面劝谕百姓、听从诉求,一面与德人交涉。袁世凯与德人谈判定章,使德人同意部分改路、多筑涵洞。山东省也拨银五千两疏浚河道。百姓的反抗取得一定成效,但民众反抗活动遭到德人镇压,付出了殒命数百人的代价,未能解决筑路带来的水患问题。高密事件此前被视为义和团运动的一部分,实际上高密事件与义和团运动在斗争目标、组织方式、清政府对其定位方面均不相同,其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平绥铁路开通后,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效应:铁路沿线各地工商业空前繁荣、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城镇规模发展迅速;同时,也大大便利和吸引了人口的迁移,促进了西北地区垦殖业的发展;同时,铁路所创造的对新型的劳动力需求,促进了沿线许多人职业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由山东问题引起的,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收回青岛和胶济路矿权益是“五四”运动的基本要求。因而深有切肤之痛的山东人民非常积极地参加了这一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并且表现出了一些较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叶,作为日本殖民经济体系组成部分,台湾煤矿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日据初期,台湾岛内的抗日运动及日本殖民政策失当使得台湾煤矿业发展缓慢;一战前后,台湾煤矿业出现了明显的现代化特征,出口市场的扩张成为煤矿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日系资本则通过产业整合,重新掌控了岛内煤矿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权。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因应迅速膨胀的军需工业体系的需求,台湾煤矿业强制扩大规模并被纳入统制经济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