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6卷4号上,发表有鲁迅的一首新诗《他》(署名唐俟)。这实在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首珍宝般的佳作,可惜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几乎所有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中都没有提到它,也没有提到鲁迅在同一时期所发表的其他五首新诗,包括另一首难得的佳作《他们的花园》;在臧克家同志编选的《中国新诗选》中,这首诗及鲁迅的其他新诗亦均未能入选。这都是不妥当的。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初期,是新  相似文献   

2.
试论郭沫若的《牧羊哀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郭沫若几乎是同时升起的两颗文学巨星。他们都是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但是,人们在评价这两位巨星时,往往只论及鲁迅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奠基作用和郭老对新诗发展的开拓功绩。这样说当然不能说不对,但却不够全面。其实,鲁迅对新诗发展,郭老对小说创作,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鲁迅自己就说过,他在新诗发轫时期,“也做了几首新诗”,“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做了。”(《集外集·序言》)与这种情况相类似,郭老在现代小说创作方面也起了  相似文献   

3.
社科博览     
《江海纵横》2004,(6):24-25
四中全会《决定》有五大理论贡献,不宜泛化“和谐社会”概念,“新诗二次革命”引发争议,加强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话剧《圈》新编阿Q轻薄鲁迅……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文《琐忆》曾经写到文章作者(唐 )第一次与鲁迅见面的情景。唐 当时是署名作文以抨击时弊,因而累及鲁迅,所以见面时内心疑虑重重,惴惴不安,非常矛盾。互通姓名之后,鲁迅一句“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更添作者的窘态。此时,鲁迅却话题一转,故意重问姓氏,然后不无幽默地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一解作者窘状。 鲁迅所言姓过“唐”,这是指其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之新诗《梦》的首用笔名“唐俟”,同时发表的还有新诗《爱之神》和《桃花》,杂文《我之节烈观》。 鲁迅用“唐俟”为笔名,其…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先生的新诗有《红烛》和《死水》两个集子。《红烛》收集的是从一九二○年七月发表的第一首新诗《西岸》起,到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写的《红豆篇》为止的作品,共一百零三首。《死水》收集的是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七年的作品,共二十八首。《死水》是《红烛》的发展。从《红烛》中还看不出闻一多鲜明的创作特色,但在《死水》里则表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闻一多对新诗发表了不少好的见解,他的诗作是这些理论实践的结晶。闻一多一生写的新诗不多,而能显示出鲜明特色的也只有二十多首。但诗贵精不贵多,这些作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新诗的第一人是谁?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竭力排斥胡适,对《尝试集》多有挑剔,这主要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新时期现代新诗研究的评论反正,就是从承认胡适《尝试集》的时间意义(个人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开始的;同样,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何在,也常常落实为对白话文学的“第一”的认定上。无论是出于政治正确还是思想启蒙的立场,鲁迅的《狂人日记》都长期占据小说首创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论胡适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胡适诗派步大唐新诗创作,始于“五四”文学革命。首先提倡并创作新诗的,是文学革命倡导者之一的胡适。他在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后,紧接着在次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较之用白话创作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为早,因此...  相似文献   

8.
墨人从1940年开始发表新诗,已出版诗集《自由的火焰》(1950年自印),《哀祖国》(1952年大江出版社)、《山之礼赞》(1980年4月秋水诗刊社)。最近又出版了《墨人半世纪诗选》(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月版)。如今他已过古稀之年,摆在我们面前这部新著,大体”上反映了他五十多年来为新诗所付出的精力与代价。这本“半世纪诗选”,内容极为丰富:其中,1975—1994年间的诗收入别首,包括卷首诗2首,大陆诗抄(组诗)16首,大屯小唱(组诗)4首,山之礼赞(组诗)5首,植物风采(组诗)6首,动物群相(组诗)21首,欧洲心影(组诗)5首,…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诗论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鲁迅在给中国诗歌会会刊《新诗歌》的编辑窦隐夫的信中说:“要我论诗,真如要我讲天文一样,苦于不知怎么说才好,实在因为素无研究,空空如也。”“素无研究”,自然是鲁迅的自谦之言。人们都知道,鲁迅一九○○年就开始了诗歌创作,一九○八年他就写了长文《摩罗诗力说》,第一个把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和“摩罗诗人”介绍到中国。鲁迅又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在“五四”时期先  相似文献   

10.
潘颂德在鲁迅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与人合作出版了《鲁迅论儿童读物》、《鲁迅在科教战线上》两书,并有十多篇关于鲁迅的论文被复印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鲁迅研究》专辑中。1985前后,他在继续从事鲁迅研究的同时,开始研究中国现代新诗和诗论。缪斯是多情的,颂德是勤奋的.短短五年,他发表的新诗和诗论研究论文已达数十篇,并出版了《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和《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两本专著。  相似文献   

11.
<正>像波兰作曲家萧邦在西方音乐史上以"钢琴诗人"名世一样,朱英诞这个名字,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就意味着诗。自1933年在报刊发表新诗《印象》起,至1983年创作最后一首新诗《飞花》后不久谢世,朱英诞的写诗生涯长达整整半个世纪。他一生留下了三千多首新诗,一千多首旧体诗,可以说是以诗始,也以诗终。他曾自称"一个大时代的小人物",但他以他自己与众不同的诗,新诗和旧诗,还有同样与众不  相似文献   

12.
《李长之文集》失收的新诗材料经整理得诗8首、译作3首、诗话1篇.由这批文献出发,管窥李长之54年新诗生涯,足见他是新诗发展史上的多面手.20世纪30年代中期,李长之与卞之琳、林庚等人交往密切,并将《益世报·文学副刊》打造成自由诗创作者的重要阵地.他致力于译介德语诗歌,希图以德诗的精神和生命力来疗补中国新诗.在新诗批评领域,李长之见解精当,并自觉反思新诗批评文体,是为现代诗论转型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3.
林庚先生香港佚诗一首袁良骏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楚辞唐诗专家林庚先生,青年时代曾热心从事新诗格律化运动,他的诗歌主张和实践颇引起30年代诗坛的重视。他诗作甚丰,诗集有《夜》,收诗43首;《春野与窗》,收诗57首,此两部诗集均收入“北平文学评论社丛书”...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发现的澳门诗人冯秋雪写于1920年1月的第一首新诗《纸鸢》,澳门“雪社”在1928年3月出版的冯秋雪、冯印雪、赵连城的第一部新诗合集《绿叶》,足以说明早在20世纪20年代,澳门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新诗作品以及第一个新诗作者群,而他们创作新诗显然是响应了新文学运动的号召。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不仅使澳门早期新文学的面貌更加清晰,更可加深了解新文学运动在最初十年于各地扩散和影响的一些具体情况。另外,冯秋雪等人的新诗创作在澳门新文学史上呈现出来的现象,亦说明了澳门新文学史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主客观动因和外来影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臧克家先生书面发言冯至同志,是著名诗人、翻译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与我同庚,但成名比我早。我读初中时,就喜欢新诗,读了他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他的诗作,很有影响,受到鲁迅先生赞扬。当年我读他诗,但不知其人。直到1947年我在上海主编《文讯》...  相似文献   

16.
从1918年《新青年》杂志4卷1期刊出胡适的《蝴蝶》(原题名为《朋友》,写于1916年8月23日),这就是相对于旧体诗的新诗。"五四"时期,胡适出版《尝试集》,郭沫若出版《女神》,当时还有刘半农、沈尹默、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俞平伯、陈衡哲、刘大白等加盟其队伍,形成初期的白话诗派。新诗诞生距今已经百年。  相似文献   

17.
在新文学史上 ,鲁迅是中国新诗的最早的探索者之一。尽管他真正文学意义上的新诗并不多 ,而且过早的终止了实践 ,但他的新诗毕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客观的说 ,鲁迅的新诗的实验与开拓的意义远远大于其艺术成果的积累。这也是本文考察鲁迅终止新诗创作这一问题的思想出发点。文章拟就 :关于鲁迅的新诗创作 ,鲁迅的诗人气质和诗人的鲁迅 ,从新文学史的角度看鲁迅的新诗 ,三个角度加以考察 ,尝试探讨鲁迅终止新诗创作的原因。仅就创作个体而言 ,我们很难简单的评价鲁迅的最终放弃新诗创作的选择 ,对于新诗坛乃至新文学发展的利弊得失。但需明确的是 ,鲁迅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艺术家 ,他是在对自己的个性气质深刻认知的基础上 ,在审视了自身的新诗作、新诗坛和整个新文学史之后作出的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但长期以来,人们很少谈他的诗歌,他也未给自己编过一本诗集,这真是件憾事。 朱自清的新诗作品并不丰饶,而且多数作于青年时期,但他一生与新诗有不解之缘。从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他创作第一首题画诗《睡吧,小小的人》开始,他先后在《新潮》、《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诗》等报刊发表了六七十首诗作。一九二一年他参加了文学研究会,次年创办中国第一本诗刊《诗》,由朱自清和刘延陵、俞平伯,叶圣陶主办。一九二二年,文学研究会出版了文学丛书之一《雪朝》,内收八位诗人作品,公推朱自清首席。后又编成诗、散文合集《踪迹》。此后,他潜心新诗理论研究,写了许多有价值的诗论。《新诗杂话》一书是他研究成果的集萃。与此同时,他仍不断受诗兴趋遣,写出一些新诗。  相似文献   

19.
茅盾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大师,一向关心“五四”以来的新诗运动。他既是我国现代新诗运动的热情倡导者与有力维护者,早年还以自身的创作实践直接推动新诗运动的发展。早在1927年8月,就曾在江西庐山连续写了两首卓具特色的新诗。《我们在月光底下缓步》署名“玄珠”,刊行于同年《文学周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诗的未来展望吕汉东笔者写过一点新诗,并且搞过一些关于中国新诗的科研与教学,所以对中国新诗的未来命运非常关注。如果从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二卷六号上发表白话诗八首算起,迄今新诗已走过了她既坎坷磨难又流光溢彩的80年的生命历程。众所周知,新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