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的新诗理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是我国新诗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的新诗创作对我国新诗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助威和推动作用;他的新诗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基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诗语言的口语化、散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为新诗开辟了道路,也为新诗带来了很大流弊.为此,重新审视新诗语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语言魅力,是鲁迅的人生境界在作品中的反映;是鲁迅高超的思维艺术的外在表现;是作为语言艺术家的鲁迅透彻认识和纯熟掌握语言这种物质媒介内在特质的结果。探讨鲁迅语言魅力的成因,对于今天语言艺术家的创造革新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新文学史上 ,鲁迅是中国新诗的最早的探索者之一。尽管他真正文学意义上的新诗并不多 ,而且过早的终止了实践 ,但他的新诗毕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客观的说 ,鲁迅的新诗的实验与开拓的意义远远大于其艺术成果的积累。这也是本文考察鲁迅终止新诗创作这一问题的思想出发点。文章拟就 :关于鲁迅的新诗创作 ,鲁迅的诗人气质和诗人的鲁迅 ,从新文学史的角度看鲁迅的新诗 ,三个角度加以考察 ,尝试探讨鲁迅终止新诗创作的原因。仅就创作个体而言 ,我们很难简单的评价鲁迅的最终放弃新诗创作的选择 ,对于新诗坛乃至新文学发展的利弊得失。但需明确的是 ,鲁迅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艺术家 ,他是在对自己的个性气质深刻认知的基础上 ,在审视了自身的新诗作、新诗坛和整个新文学史之后作出的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诗语言诗化的命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过讨论,现在看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特别是在时兴一阵的“蒙胧诗”出现以后,新诗的不象诗似乎更为明显。因此,作者在肯定新诗发展繁荣的前提下,对新诗的演变过程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并针对新诗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即主要是自由不矩和诗味不足问题),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新诗语言诗化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1918年是中国新旧文学转换的一年。尽管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最初关于“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的几篇文字发表于1917年,但在创作上出现真正的新文学作品却是从1918年开始的。这一年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开了中国现代新小说之先河,首次出色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尽管1917年胡适就已发表了白话诗词,但这些正如胡适本人所  相似文献   

7.
胡适倡导的以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最终导致了新文学运动的发生,他进行的语言研究对现代语言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普迅凭借其崭新的、独具内蕴的现代文学语言观念,成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文章通过语言本质论、语言目的论、语言建设论三个方面分析胡适及鲁迅二人的语言观,并试图窥探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李大钊都是五四时期最早创作新诗的人物。由于他们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 ,人生经历和艺术观点也大致相同 ,因此他们的新诗有一定相似之处 ;但又由于他们的美学理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及艺术个性的不同 ,其新诗又存在着迥异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小说修辞是由美国学者韦恩·布斯提出的,后来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在布斯看来,小说就是一门修辞艺术——无论是选材还是表达都如此。曹征路作为当代最优秀的“底层叙事”作家,他的成功既是现实主义题材和立场的成功,也是应用修辞技巧、形成独特修辞风格的成功。本文从语言、比喻、视角和反讽几个方面对他的修辞艺术作一些探讨,以期能够把握他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李大钊都是五四时期最早创作新诗的人物。由于他们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 ,人生经历和艺术观点也大致相同 ,因此他们的新诗有一定相似之处 ;但又由于他们的美学理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及艺术个性的不同 ,其新诗又存在着迥异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会现实对新诗的要求、新诗艺术律动和接受外来影响三个方面讨论了新诗戏剧化的产生;并以徐志摩、闻一多、卞之琳的诗创作为代表,从新诗戏剧化的核心处比较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及成就。最后,从中西诗学的差异、古今审美的分歧和戏剧化的具体运用三个方面考察了自徐、闻、卞以来新诗戏剧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新诗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历程重新进行总体性的审视,指出诗在中国往往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兆,超负荷地拥有和承担艺术以外的职能。1979年兴起的新诗潮和以后出现的后新诗潮,其基本情绪是沉郁、感伤,体现了古老的群体意识和陌生的个体意识的最佳结合,艺术形式产生变化,但诗质却没有或甚少变化。新诗潮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的先导,其价值在于以自身的完成为革命诗歌运动画了一个句号,又以自身的试探为第二次诗意革命画了一个冒号。新诗潮对生命内在世界的发现,不但为后新思潮提供一片崭新的大陆,而且也使中国新诗在冲决“民族性”的羁束之后进入世界现代诗的总格局。  相似文献   

13.
新诗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诗86年的创作成绩实在让人无法高估.为免新诗从历史的地平线上消失之虞,须整顿诗坛风气,重建新诗秩序,通过改善诗歌世界、调整情理关系、规范诗体原则这三个方面.对新诗进行"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14.
论新诗潮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诗坛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有相当多的年轻人锐意创新、把目光转向被冷落的李金发、戴望舒及九叶派诗诗人、转向西方现代主义,写出一些从内容到形式都与我们习惯的30年代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迥然不同的作品。他们虎虎有生气,在新诗发展的长河中掀起一股汹涌奔腾令人或欣喜或惊愕的潮流。这股潮流姑称之曰新诗潮。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语言艺术片谈余柳娟,丘雪帆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人物形象能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物语言充分性格化、个性化。鲁迅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新诗的初创期,鲁迅创作的新诗明显呈现出一种结构的叙述模式,并隐藏着一个观照、审视与评判的叙述者,由此体现出鲁迅新诗体式的特别与奇异,说明鲁迅开始创作新诗就孕育着诗歌的文体可能性和诗歌创作的文体自觉性.这在打破旧体诗的基础上是一个崭新的诗歌文体的构建,具有始创与开拓性意义,对我们今天的诗体创新无疑是有启发和参照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放在近百年诗歌发展史上看,并用词性的语言去表达,可以说,诗歌写作的传统永不复返了。社会的松弛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导致诗歌选择“叙事性”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丰富的大千世界。而这种对“叙事性”的选择,一方面使诗歌倾向自由化和散文化;另一方面又指向叙事的不可能性,使诗歌变得朦胧与晦涩,形成“明白的朦胧”或“朦胧的明白”的对抗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但长期以来,人们很少谈他的诗歌,他也未给自己编过一本诗集,这真是件憾事。 朱自清的新诗作品并不丰饶,而且多数作于青年时期,但他一生与新诗有不解之缘。从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他创作第一首题画诗《睡吧,小小的人》开始,他先后在《新潮》、《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诗》等报刊发表了六七十首诗作。一九二一年他参加了文学研究会,次年创办中国第一本诗刊《诗》,由朱自清和刘延陵、俞平伯,叶圣陶主办。一九二二年,文学研究会出版了文学丛书之一《雪朝》,内收八位诗人作品,公推朱自清首席。后又编成诗、散文合集《踪迹》。此后,他潜心新诗理论研究,写了许多有价值的诗论。《新诗杂话》一书是他研究成果的集萃。与此同时,他仍不断受诗兴趋遣,写出一些新诗。  相似文献   

19.
从十九世纪末维新派文人倡导“诗界革命”开始,中国诗歌史进入由传统旧诗向现代新诗发展的演变过程。革新派的诗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途程中连续不断,前后相继,为创造同已经发展了的中国现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及美学观念相适应的新的诗歌样式而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与实践。这种追求与实践不是单一的,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诗学观念,创作趋向的流动、交叉、竞争与累积,逐渐按新诗发展规律形成了各具自身功能而又互相联系、渗透的多元新诗艺术形态结构。这种不同的诗学观念,创作趋向即本文所述艺术潮流。潮流不一定必然产生流派,但流派总是比较集中地体现潮流的某些本质方面,甚至领起或推动某种潮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新诗的诞生及其过程勾勒出了一个总体轮廓.提出了新诗诞生分为准备阶段、尝试阶段、探索阶段、成熟阶段的新论点,对各个阶段的代表诗人和诗论家作了简要介绍与评析,为新诗诞生过程提供了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