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人口红利效应、产业升级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大量流入为长三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入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工业区兴起和集聚、产业带的形成;(2)劳动力流入的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提升;(3)在后人口红利期,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型,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同时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和人口红利效应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战略选择和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现状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工业化进程》课题组确定的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研究了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工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对改革开放后该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本文认为,长三角工业化从总体上已经进入后期阶段,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基本完成工业化基础上加快推进工业的现代化。当然,长三角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中心,对打工妹之于近代城乡社会的影响进行审视。从社会文化角度而言,经过市民化的洗礼,城市文明在她们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近代打工妹向农村输入新思想,城市的物质文明如各种器物,精神文明如教育观、宗教观、婚恋观以及大都市里的时髦风气,也伴随着近代打工妹的逆向流动和循环流动向农村挺进,使农村社会面貌开始告别传统,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逆向流动和循环流动无论对城市社会还是对农村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城市方面说,近代打工妹群体蜂拥而至,大大超过了城市的承载力,导致城市化过度,不可避免地引发多种城市病;从农村方面说,年富力强的打工妹流失影响农业生产,造就了政府无法控制的大批流动人口,增加社会管理负担,使田赋征收额大打折扣,有地无粮现象严重,也带来农村人口素质的整体滑坡,使三农问题更加凸显。尽管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但从整体而言,正能量大于负能量,也正因为如此,可以说打工妹现象是一种进步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阶段,合肥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通过对合肥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梳理,运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对合肥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产业转型动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缺乏良好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四大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治理体系策略。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探索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中国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民族地区民族多样性、社会环境和民众治理能力的差异性,所以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一定特殊性.本文认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不仅要坚持民族平等、公民参与、社会正义和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而且要严格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民族地区公务员治理能力,培养当地公众公民精神以及建立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政民协商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6.
冯臻  国云丹 《兰州学刊》2014,(9):122-128
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而产生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通过我国目前养老问题以及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的分析,基于对长三角地区养老需求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养老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以养老公寓为代表的养老地产市场需求逐渐显现.据此提出了养老地产未来发展的定位、产品设计以及可持续发展运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使城市成为全球要素流动的主要节点和指挥控制中心.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其城市性质目前正由区域性工商城市向世界经济中心城市转型,即向洲际级的世界城市转变,并在不断地往综合性的世界城市特征演进.由此趋势决定,上海近年来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作为核心产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和发展,它是带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部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改变长三角地区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在极大地影响该区域内房地产业发展的定位、规模、资金流向和产品生产形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中心,对近代打工妹群体就业路径进行考察。社会网络或者说社会资本,在打工妹求职过程中的作用非同一般,社会关系网甚至成为她们求职的路径依赖,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得到强化。另一方面,用工单位主动出击招工,根据职业的性质寻求打工妹的职求路径,同样不能小视。招工是职求的基本途径,而在招工名义之下,形成了多种模式或路径,其中委托代理、养成招工、招考为基本模式。同时,劳务中介也为她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牵线搭桥,提供了另外的选择。劳务中介在近代长三角城市中最常见者莫过于荐头店和职业介绍所。如果说荐头店是打工妹从家庭走向家庭的桥梁的话,那么职业介绍所则为打工妹从家庭走向工厂、企业等更广阔的领域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长三角地区政府层面合作的视角出发,阐述了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合作所取得的最新成效,重点论述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重点围绕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市场体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体化,提出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重点和任务,并就长三角一体化条件下江苏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何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保护外来工(农民工)权益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外来工劳动权益的现有研究中,地区差异是一个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议题。依据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外来工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在31项有关权益保障的重要指标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有22项存在显著差异,除工伤保险和带薪休假外,其余20项,长三角均好于珠三角地区,特别表现在工资水平、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购买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在控制人力资本和企业特征之后,两地仍然存在重要的地区差异。引起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珠三角最低工资标准低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劳动合同法》的落实力度不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企业中本地人所占比例较长三角地区低,人口密度和结构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企业更多采用人情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不是通过企业所有制性质来体现,而是与本地工人比例密切相关。尝试用地域—社会—文化的解释思路,并以地方公民身份等概念观照影响劳动权益地区差异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对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2002年~2012年,长三角物流业集聚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城市极化作用不断变大,物流集聚和扩散效应显著增强。与2002年相比,2012年消费流通水平是长三角区域物流集聚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且影响程度在上升;对外开放程度对长三角区域物流集聚具有高度正相关,且影响幅度增加;经济发展水平对长三角区域物流集聚促进作用显著,且影响程度变大;制造业发展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和城市规模对物流集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发展的目标定位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长江三角洲未来发展的目标与战略重点 ,是推进这一地区持续快速发展 ,并增强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作用的重要问题。长江三角洲应积极发挥其经济及区位优势 ,使自身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高地和主要增长极、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与强势高地、制度与机制的创新基地、中国的城市化高地以及中国现代化的先导区  相似文献   

13.
都市圈是城市经济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产业集聚、市场扩展和开放型经济成长都要求构建新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这是都市圈发展的内在动力.对长三角而言,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政府作用是推动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力量.市场化推动了市场规模扩大和分工深化,工业化促进了人口、企业和产业向城市的集聚,国际化使得长三角逐步纳入全球生产体系,政府的制度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的邮电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鞍钢 《江汉论坛》2007,2(3):87-93
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的工业、商贸和金融中心,在此期间电讯、邮政亦获得同步发展,与毗邻的长江三角洲的联系尤为密切,明显促进了彼此间经济的互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都市圈是城市经济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市场扩张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要求政府降低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制度成本和行政壁垒,这是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长三角来说,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政府作用是推动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力量.市场化推动了市场规模扩大和分工的深化,工业化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组织完善及空间形态的优化,国际化使得长三角逐步纳入全球生产体系,政府的制度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走向后长三角时代--长三角发展趋势与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后长三角时代这一概念,鲜明指出了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后长三角的基本特点是:上海继续较快发展,但核心城市功能有所弱化;周边区域持续快速发展,发展水平直逼上海;长三角将进一步成为竞争有序、合作紧密、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机整体。在这一新格局下,必须增进区域间的理解和信任,增强政策的一致性、规划的协调性、基础设施的整体性,更好地加快长三角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综合竞争力是由区域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辅助竞争力三者构成,不同区域在提升综合竞争力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路径,也将花费不同的时间。本文通过三维模型,分析出各种不同路径选择对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并通过实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相对最佳路径安排。最后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综合竞争力是由区域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辅助竞争力三者构成 ,不同区域在提升综合竞争力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路径 ,也将花费不同的时间。本文通过三维模型 ,分析出各种不同路径选择对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影响 ,并通过实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相对最佳路径安排。最后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远 《南京社会科学》2006,(11):138-140
中小企业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信息化是增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措施。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认为:应该把信息化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新一轮创业目标,政府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并提出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创新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