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各邦及地方政府机构印度实行联邦制,联邦由各邦和中央直辖区(市)组成。印度宪法第十一编《联邦与诸邦间之关系》、第十二编《联邦与各邦间准备金之分配》以及宪法附表第七表,对联邦与各邦之间的立法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作了明确的划分,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各邦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宪法赋予各邦的权力是有限的。许多著名印度宪法学家都认为:“严格地说,印度并不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而是一个具有某些主要和重要单一制特征的国家”。印度官方出版物《印度——参考年鉴》也认为,印度的联邦制具有“单一制国家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1947年8月,印度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然而国大党政府在经济上接收的,却是一堆历经英国殖民者两个多世纪掠夺的烂摊子,尤其是农业已濒于崩溃。面临如此严重的经济形势,国大党从执政那天起就着手整顿。在农业方面,中央政府制定了一套土改政策,而各邦政府则根据这个总的政策再另行制定一系列名目繁多、内容各异的土改法案。到六十年代初,仅废除柴明达尔制一项,各邦就制定了六十五个法案,有些土改法直到七十年代初尚未贯彻执行。这可谓是历史上时间最长、立法最多、各邦立法内容差别最大的土改。本文试图就印度土改的一项重要措施——废除柴明达尔制问题,结合其历史背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学成  秦毅 《南亚研究》1989,(4):30-37,57
前言土地是生活和财富的主要资源之一。在印度这样的农业社会中,控制和占有土地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自独立以来,印度政府致力于土地改革,其主要立法措施包括废除中间人制度、实行租佃改革和规定土地持有最高限额。土地改革的各项措施旨在扫除土地结构上的障碍,提高生产率,确保在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均等分配。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家丹尼尔·索纳(Daniel Thorner)生前研究印度四十多年。六十年代曾在印度各邦进行广泛的农村调查,对印度土地问题具有卓越的创见。他本人的著作表明,他在印度社会经济方面的成就,主要是来自他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印度经济史的研究。美国经济史学家丹尼尔·索纳1936年起就研究印度,发表过的论著不下六十多种,其中  相似文献   

5.
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在农村中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土地改革,试图对旧的土地制度作某些改变;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缓和阶级矛盾;提高农业生产,减轻不断增长的粮食压力。这些政策执行得如何?效果怎样?本文试作如下探讨。一、改革前的土地制度巴基斯坦各个省的土地制度皆不相同,这是由于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在各地推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而引起的。如所周知,巴基斯坦在1947年前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历史上,旁遮普是一个统一的省份,印、巴分治后,才有东、西旁遮普之分,因此,西旁遮普的土地制度与  相似文献   

6.
印度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关系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长期争论的问题。国外学者曾就此写过大量文章,发表了许多见解,但至今还是众说纷纭。现在要全面论述这一问题困难很大,因为我们缺乏系统的史料。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进行分析和概括,更非易事。本文只试图对古代印度农村公社的性质作一初步探讨,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目的在于引起注意并进行深入讨论。一、古代印度的农村公社印度地域辽阔,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古代印度保存了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等原始社会形态,但农村公社占优势,氏族公社只存在于某些地区,如印度西北地区。土地私有制虽已产生,但没有获得大的发展。农村公社的长期  相似文献   

7.
一、各邦政府机构印度各邦政府的组成,也是根据议会政府制的原则,其组织形式和职能与联邦的政府机构一脉相承。行政机构邦长:除印度东北地区的阿萨姆、曼尼普尔、梅加拉亚、特里普拉和那加邦共设一名邦长之外,其余各邦分别设有一名邦长。邦长由总统任命,任期五年,但总统可随时将其免职。按照宪法规定,邦长是本邦的元首,行使本邦的行政权。邦长任命本邦部长会议的首席部长,各部长也要由首席部长提请邦长任命。此外,邦长还任命本邦的检察官、邦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8.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目前共有二十四个邦和九个中央直辖区。1950年印度宪法规定,教育原则上由各邦管理,即实行地方分权管理,但是联邦教育部通过对邦政府的财政援助,在促进教育发展,消灭各个邦的差别等方面发挥了指导作用。在这种中央政府和邦政府两级控制的教育行政体制下,国家的预算支出和邦与中央直辖区的财政拨款就成了印度教育经费的主  相似文献   

9.
印度宪法第79条规定,国会由总统及两院——人民院(Lok Sabha)和联邦院(Rajya Sabha)组成。人民院议员主要由成年居民普选产生;联邦院议员由各邦立法议会间接选举和总统任命。宪法还规定各院会议一年不得少于两次,总统可以随时召集两院会议或宣布闭会,会议的时间、地点由总统决定,但两次会议的间隔不得超过六个月。各院会议的法定人数为该院全体议员总数的十分之一。 (一)人民院人民院议员最多不超过547名。其中,从各邦选区直接选出的525名;代表中央直辖区的20名(其产生方式由国会以法律规定,或选举或由总统指定),由总统从英裔印人中任命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以来 ,印度妇女的社会行为受到深闺制度的束缚。在 1 9世纪的社会改革中 ,改革者们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冲击 ,以利于中上层妇女走出家门。而 1 9世纪中期以来为生活所迫 ,已经走出家门 ,就业于工厂、矿场和种植园的广大女工则因这一制度的阴影笼罩而处境艰难。本文拟以工业中心孟买、孟加拉地区的情况为例 ,从与深闺制度的关系上 ,对英属印度工人阶级中妇女的地位作一粗略的考察。一、深闺制度下的各阶层妇女深闺制度 (purdah system)在印度是中世纪以来关于妇女社会行为的一整套规范。purdah的字义是面纱、围巾 ,以它为名的这一习俗的原…  相似文献   

11.
王树英同志的《印度文化与民俗》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去年底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印度各邦历史文化》(198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捧读之际,不禁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文化与民俗》凡26万余言,12章,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之夥,可称为印度民俗的小百科。提起印度,国人大多都知道有此一国,但若问:印度人信什么宗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印度人并非清一色地属于某一宗教的信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同胞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佛教!”其中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答出印度教的人为数不多,至于能同时说出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流行的几个宗教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了。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影响太  相似文献   

12.
马得汶 《南亚研究》2010,(1):100-110
特里普拉自并入印度以来,局势长期动荡,移民问题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特里普拉邦是印度建国后唯一的外来移民数量超过本地原住民的邦。跨国界涌入的孟加拉人与当地原住部落民在自然资源、公共权力等领域存在激烈的竞争与矛盾,国内非自愿移民使问题更加复杂。为了维护切身利益,原住部落民成立了多支地下武装组织,部落民与非部落民之间的冲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里普拉邦的情况是探讨南亚地区移民问题对当地社会经济影响的典型个案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印度农村土地关系和国大党政府的土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独立前后的土地制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农村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封建土地关系。十九世纪中期,印度的土地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柴明达租佃制:即包税地主制或中间人地主制。1793年,英国殖民当局通过著名的“永久性土地整理”建立柴明达地主制。这种包税地主系由过去包收田赋的官吏(一般支取  相似文献   

14.
雷定坤 《南亚研究》2023,(1):97-126+158-159
莫迪率领的印度人民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2014年和2019年大选,一举改变了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联邦中央由多政党联合执政的局面。莫迪政府正式开启联邦集权进程,扭转了近20年来印度央地分权的趋势。当前印度国内呈现出快速的集权态势,深刻影响并持续改变着印度政治发展形态。系统认识并解释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的集权实践以及当前的集权态势对印度联邦制的影响是本文关注的核心内容。本文尝试建立制度空间的解释框架,聚焦印度央地的行政、立法、财税三个维度,提出印度人民党政府积极运用包括扩充现有制度解释、创立新制度、改变制度环境等强硬手段,实现其自身操作空间的不断扩大,进而压缩联邦单元自主权限,使得央地互动下省邦自治属性减弱,促使权力进一步向中央靠拢。莫迪政府以快速集权为目的的制度改革将进一步助推国内民粹情绪,裹挟少数群体的利益与诉求,持续冲击其国内秩序的同时对外政策也将变得更具冒险性。  相似文献   

15.
土地市场化经营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市场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市场化经营也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在土地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储备、土地供应、土地资金的运作、农村集体土地的改革等方面的法律缺失。鉴于此,应通过立法确立土地储备机构的地位及土地收购行为的性质;限制土地征用划拨项目,扩大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依法建立国有土地公司,构建商业性的土地经营资金筹集和运作模式;以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基础,建立集体土地产权市场。  相似文献   

16.
印度中央和各邦立法机关代表的产生,采用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和部分代表任命制三种形式。国会联邦院和各邦参议院议员的大部分系间接选举产生,小部分则分别由总统和邦长任命。联邦院和参议院每两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的议员。国会人民院和各邦立法院实行普选制,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民院和立法院每届任期五年,如被提前解散,则举行中期选举。明年(1985年)将是印度的大选年。1980年1  相似文献   

17.
自1853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东方,特别是印度“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以来,古代印度有没有土地私有制问题就一直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而1859年马克思以印度村社制度为主要依据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提出,又使这种争论加剧。因此,古代印度有没有土地私有制的问题,不仅成了印度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成为世界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一切文明民族土地制度的发展是否都是按“公-私-公”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法社会学的标签理论和人权理论出发来审视,前科消灭制度具有当然的合法性基础,应该在刑法立法中予以体现。《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中的前科消灭制度体现了人道主义原则,对前科消灭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这对中国的相关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应该改革当前的刑事法律思想,选择"前科应当消灭、但是不能全部消灭"的前科消灭制度的立法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土地征收和征购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耕地不减少以确保粮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是我国立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当前不少地方仍存在着非法批地和违法占地问题,而一些经营性用地搭公共利益便车也在加速造成耕地的不当减少。理论论证与立法实践都清楚地证明:把对非法征收土地的控制只寄希望于对公共利益的明确界定上,这一良好愿望短期很难实现。因此,在完善我国现有征地法律制度的同时,应建立非公利益用地征购制度,这样既能解决商业用地的现实需要,又可以尽可能地控制耕地的不当减少。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今年第三期《世界经济》月刊上曾对印度当前农村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作过一个概括的介绍。现在,谨就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旁遮普邦农业发展的情况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并以该邦自然环境、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状况为背景,试图说明该邦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程度和性质,以及它在印度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