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钟天纬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意识的觉醒李舒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钟天纬(1840-1900)是中国近代富有爱国热情和经济头脑的改良主义思想家。早年曾学西学、译西书,并随从使臣到过德意志。在中国从封建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轨时期,他以通达中外.的广博学识,较早...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说自诞生那天起,就处于以男性文化为主的历史环境中。这一方面是表现为明代中期以前小说的主人公主要是男性;更主要的是这些小说在所展示的人物精神世界的社会价值取向上,也是男性化的,即使有极少数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其精神实质和社会价值取向仍是以男性为中心,它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人生情感、社会心态并不是以女性的角度来切入的,女性形象,即使是主人公,也是男性的代言人,一切社会人生或行为规范,甚至连性活动,都受着男权文化的制约,其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更明显地表现出对男权文化的依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主体是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运行中,国有企业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是市场主体中的主体。培育市场主体的关键卢、和难点,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运行主体。为此,要加快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和市场制度的改革,把主体培育和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不能脱离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标志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单一公有制模式的否定;二是表明在中国不能搞私有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样一种格局,应当长期稳定下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不能把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私有化等同起来。股份制不是企业改革的唯一形式。股份制要发挥优势,还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已经明确指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被普遍引入社会经济生活,优胜劣汰和效率原则客观上强化着经济发展过程的竞争程度。面对这种形势,民族地区从体制到观念,从经济运行到心灵情感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都远胜于内地与沿海。如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如何跨越障碍,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是民族地区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拟就民族自强意识的功能、表现、特点及其在现时代如何培育民族自强意识,发挥它对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作用等,进行一些探讨。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的成员共同对本民族所持有…  相似文献   

6.
包晓光 《社会科学》2005,(7):106-108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生产方式的内在变革以及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资本占有方面的多层分化,引发了“历史话语权”、“历史表述权”的调整和重新配置。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看待中国当下文艺的历史意识,成为文艺研究者与创作者需要反思的新课题。有鉴于此,本刊邀请了五位当代文艺思潮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中国当下文艺的历史意识,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有所反馈,以便我们组织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主体素质的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张慧英1市场经济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市场经济与不同社会制度相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更为优势的环境,原因就在于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8.
任何经济体制都是由人来建构和运作的,这一浅显的道理启迪我们思考这样的现实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由什么样的人来建构和运作?笔者的意见是:自觉历史主体。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人文主体发达的经济体制都蕴含着一种人文精神,都需要具有这一人文精神的人作为体制主体。这是合乎逻辑和历史事实的。从逻辑上说,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都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有效地加快生产过程,将新增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生产积累,而不能全部用于生活消费。积累的比例与体制主体的人文精神有关。具有进步的、积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任何经济体制都是由人来建构和运作的。这一浅显的道理启迪我们思考这样的现实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由什么样的人来建构和运作?笔者的意见:自觉历史主体。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人文主体发达的经济体制都蕴含着一种人文精神,都需要具有这一人文精神的人作为体制主体。这是合乎逻辑和历史事实的。从逻辑上说,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都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有效地加快生产过程,将新增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生产积累,而不能全部用于生活消费。积累的比例与体制主体的人文精神有关。具有进步的、积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道德建设是个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道德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理论界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道德建设的思考,认识正在逐步深入。我们认为,迈德建设,既不是传统道德的恢复,也不是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一套道德的重建,而是要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廉索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建设。这在理论界已经成为主流思想,而有待于深化和巩固。市场经济,是通过每个主体(包括区域、企业、单位、个人等)对自己利益的追求,在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这只看不见的…  相似文献   

11.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前十年的主要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社会从近代落后到现代腾飞的科学阶梯。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辩证统一关系的体现,为实现劳动平等和人的平等创造了条件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和核心,社会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的一般性质的  相似文献   

12.
浅谈乡镇企业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赵以国所谓乡镇企业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市场化了的乡镇企业经济,或者说就是市场导向的乡镇企业经济。乡镇企业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乡镇企业市场经济是一种客观存...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核心就是市场的主体。而市场主体具有多层次性,对于这一问题的全面认识,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内涵及其多层次性所谓市场主体,就是具有独立经济地位和自我组织等多功能,对交换的客体拥有产权,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实际从事产权转让交易活动的市场供给者和市场需求者及其集合。这一定义所揭示的市场主体的墓本内涵是:(1)市场主体是自主决策者;(2)市场主体拥有独立的产权;(3)市场主体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独立人格色彩的三维主体经济。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主体的地位和行为方式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角色,充分发挥其各自的职能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三维主体的经济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问题,理论界大致有四种观点:(1)把企业作为唯一  相似文献   

15.
函授学员学习不正常现状的原因是自我主体意识的淡漠。自我主体意识淡漠是影响函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提高函授学员的自我主体意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员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作家通过对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范型——自由主义价值体系的体认,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用饱蘸情感的笔墨刻画出个人自主意识觉醒后的狂人、超人与多余人形象,既表达了他们对启蒙与救亡的期待和焦虑心情,也表现了他们在希望与失望、奋进与落寞中艰难煎熬的心灵磨难历程,从而铸就了新文学浓郁的悲剧品格。  相似文献   

17.
晚唐著名女诗人鱼玄机一生短暂、坎坷,她写了很多与以往女诗人相比很有个性的诗,并且女性主体意识在她的诗中也有所体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对鱼玄机及其诗歌的研究很少,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被学者关注,也有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主体意识行为论纲王连法(一)主动与适应在主体与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维度上,主体具有主动性与适应性内在统一的意识品格。所谓主动性,即主体自主行为的本性。在市场经济中各个主体自主地与其他主体建立对象关系,又能自主地解脱此关系。其行其止,都在主体控制...  相似文献   

19.
王保彦 《学术论坛》2008,31(2):16-1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尊重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的用词.这表明了现时代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对主体地位、权利的要求以及党对这种思想意识变化的肯定与敏锐把握."文革"后,主体性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界讨论的重要话题.当下我国也出现了在现代化、市场化进程中惯有的主体性困境.以主体意识为视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正是努力避免一般市场经济完善过程所出现的失误以及社会为之付出的巨大代价,为每个人实现主体意识提供平等的社会环境,并由此启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蔡梅娟 《东岳论丛》2006,27(6):148-150
中国古代小说的审美思维是伴随着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而渐趋成熟的。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人的群体意识的觉醒阶段,即理性觉醒阶段,这一阶段的小说思维表现出“扬理抑情、趋同排异”的特征;二是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阶段,即审美情感觉醒阶段,这一阶段完成了审美主体意识的彻底觉醒,小说的审美思维表现出“情理相济、异同兼容”的特征。主体意识的双重觉醒使得中国古代小说的审美思维从幼稚走向成熟,形成了美善并举的基本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