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汉语的"用"字是一个常见的"中介"动词(Vm),也是个有灵动词。但是并非凡是"用字句"都出现"用"字,因为"用"字在汉语句子中是时隐时现的。文章首先对"用"字在句中的隐现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然后又指出,由于汉语"用"字有复杂的语义内涵,所以不同句中"用"字的翻译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天文地理字大多有浓郁的图画色彩,然因同类物象较多,象形、会意、指事的手段无法将它们明显区别开采,故而有的字采用形声的办法.一些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已有添加音符、义符的异体,说明很早就开始出现见字知音、因形见义的心理需求.有的字通过引申出现了多个常用义,区别不同意义的需要促使其形体发生分化,常见手段是添加不同的义符.少数字演变中,笔画、部件发生粘连离析,形体被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3.
商务英语中的古体字是它简明、精炼、准确表达信息的一种形式.本文介绍了以here、there、where为核心的部分常见古体字的译法,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者”字,是结构助词“者”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宗”字冠于称谓之前,用于同一宗族的人,或是对同一宗族之人的自称,后来,也用于称同姓者,或是对同姓者的自称,并不限于同一宗族范围,即将同姓而未必同宗者也视为同宗,“同姓一家”,以示与对方关系之亲密,这当然未免有攀附之嫌。这种现象,古人诗文集中颇为常见。“宗”又是一个常见姓。称谓之前冠“宗”字,此“宗”是表示同宗同姓呢?还是表示姓“宗”?这一问题,甚至某些学者也不大明了,有时会因此导致失误。“宗”字所冠称谓,以亲族称谓为最常见。此类冠于亲族称谓之前的“宗”,都作同宗或同姓解,而不作姓氏解。“宗叔”…  相似文献   

6.
“白”字是我们常见的,其意义是怎么演变来的呢?我们可以从它的原始形象来分析字义,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7.
松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在某些专用格式里的主要特征是后字变调,有别于前字变后字不变的一般变调形式。不同的专用式有不同的变调规则。在面称式称谓语中,后字的24调(包括变体33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连读变调,它带有[+亲切]这个语义特征,实际上是变音。  相似文献   

8.
所谓喉牙声转,就是喉音影、晓、匣和牙音(即今之舌根音)见、溪、群、疑之间的互转。由于它们的发音部位靠近,关系极为密切,因而常常互谐。喉牙声转是喉牙音中最常见、最重要并贯通古今的语音现象,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饶有趣味的音韵学原理。本文从谐声偏旁与反切上字的关系、反切又音、反切异文、喉牙二读、直音等古代注音材料、古注、一字两读等方百论证喉牙声转这一古音规律,同时对“上古音晓匣两纽读归见溪群纽”,中古以后的晓系字是魏晋以后“从上古的见溪群纽字分化出来”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字典,其中《酉部》共收字75个,内容包含了与酒相关的不同字,从《说文解字·酉部》的字中,不仅可以看到这些字的形体与本义,而且可以透视出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10.
重审通假字与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假字与古今字是古代汉语里一对常见的概念,然而在现在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中,二者的界限和分类仍比较混乱。本文试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计算机整理古籍必须重视简繁字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进行古籍整理,必须重视简繁字问题。简繁字的处理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从古籍整理的实际出发,论及三个不同层次的字库中简繁字的收录和简化字的类推范围。着重阐述一对多关系简繁字的转换办法。  相似文献   

12.
今范围副词只有只、仅等寥寥数字,而古范围副词有很多不同的用字。如果以古音为线索,除了顾、仅外,大多读音相同或相近,可以看作同一个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选用了不同的书写形式。用联系的视角来考察古汉语范围副词的不同用字,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这些字。训释古字第一须避免望文生义;第二须避免少见多怪而怀疑古注;第三,须避免当注而未注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专字是写词的某一专义的专用字,它与异体字、随词分化的区别字、类化字的性质都不同。产生专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只重点分析来自社会方面的几种原因:书写的随标义、书面简略记言和说字强生分别。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9,(7):18-20
比较句是英语中较常见的句型,它涉及到两个比较对象之间的各种比较关系,如:等比关系、差比关系,择比关系、对比关系和极比关系。这些比较关系反映到汉语中也不是一个“比”字可以概括。这里我们将一些常见的比较句式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5.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野人与之塊”的“塊”字,或训“土”;或认为是“蒉”的假借字,训“盛土的苹器”。分析“塊”字的本义、引申义及“蒉”与“塊”的关系;探究“枕塊”与“枕草”的不同。结论为:“塊”字本义为“土塊”,“蒉、塊”不能互通,“枕塊”与“枕草”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主语谓语之间有一个“之”字,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现象,用例甚多,且出于不同之句型。自马建忠以来近一个世纪,学者们都相继论述过。《马氏文通》卷七“介字(之字之用)”曰: 凡读于起词坐动之间,间以“之”字,一若缓其辞气者然。又凡读为起词,为止词,皆可间以“之”字。读无起词而欲间以“之”字者,必有字以先其坐动,所以为“之”字可间之地也。读有“所”字先乎坐动者,如间“之”字,则不先坐动而先“所”  相似文献   

17.
千尺山tong为西岳华山的著名景点,其“tong”字存在着异写现象,人们对“tong”字的音义有不同认识,经过分析比较,还是作“千尺tong”为好。  相似文献   

18.
辽青 《社区》2010,(8):8-9
现代人把写诗文作书画的酬劳都叫做稿费,古人则称之为“润笔”。稿费也好,润笔也罢,不同阶层的文人,差距堪称悬殊,有一字一两块钱的,也有一字两千块钱的。  相似文献   

19.
“之于”在古汉语中经常同名词或代词组成“名词(或代词) 之 于字介宾词组”的结构形式,位于句子之前。这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又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结构中的于字介宾词组同一般用于状语或补语的于宾介宾词组不同,它的后面大多有语气词“也”字煞尾。即使没有“也”字,也是可以用逗号点断,与其后面的谓语句隔开的。这种句型,在古代典籍中是不乏其例的。请看下面各句:  相似文献   

20.
《左传》谓语“请”字句的结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谓语“请”字句的结构转换李运富“请”字在《左传》中作谓语493次[1],本文称之为谓语请字句,举例时用横线标出,横线之外的,与“请”没有直接结构关系,不属于谓语请字句。“请”字作谓语时,常见义表示“请”或“请求”[2],动词。从语意搭配关系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