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土家族“摆手舞”看少数民族舞蹈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聪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4):12-14,42
以土家族的“摆手舞”为例,分析解读了“摆手舞”这一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舞蹈对广大土家人民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影响,进而从教育功能的角度特别强调了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继承和推广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董琦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3)
舞蹈编创课程是培养学生舞蹈编创能力而设置的重要专业课程。师范类大学的舞蹈编创课程群包括舞蹈编创理论课程、编创技法课程和舞蹈实践课程等3类课程,每类课程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利于从理论基础、舞蹈技法和艺术实践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是中华舞蹈史和中国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集体传衍、不断积累发展形成的,具有数百上千年的历史。各民族在民俗事象中通过歌舞形成表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知识等,宣传教化自娱自乐,且相沿至今。少数民族舞蹈史基本上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史。少数民族舞蹈在很早以前就不断传入内地,并对中原王朝宫廷乐舞产生深刻影响,其中一些民族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统治民族,他们的舞蹈对汉族文化的影响更具有普遍性。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对外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中外乐舞文化交流、传播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少数民族舞蹈在中华舞蹈史中的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鹿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110-112
即兴舞在舞蹈编创中的重要性表现在五个方面:灵敏的思维有助于创造鲜明的舞蹈形象;肢体的开发有助于打造新颖的动作;乐感的加强有助于想象力的提高;尽情的舞蹈有助于启发瞬间的灵感;舞出自我有助于增强舞蹈编创的自信心。通过即兴舞的训练可以提高舞蹈者的综合素质,使其了解舞蹈编导技法,增强编舞的自信心,创作出更多、更新、更好的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舞蹈的文化生态思考--从《云南映象》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慧慧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68-70
杨丽萍的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在给观众带来舞蹈盛宴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民族舞蹈的文化生态思考。中国民族舞蹈要走出尴尬境地,必须迈出三大步:第一,发掘原生态资源,满足精神回归的审美需求;第二,演绎人性文化,营造自然和谐的审美绿洲;第三,解读消费文化,拓展循环互动的艺术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6.
吕屏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4):11-14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艺术这种古朴而且稳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它开始成为一种参与经济的活动,并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探讨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略谈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45-148
民族舞蹈是我国众多民族文化中的一束奇葩。它是各族人民劳动与生活的缩影,是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经过人们千百年来的生活体验和不断完善,民族舞蹈的可塑性、可创性及直观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真实地反映了各民族特有的生活内涵。它以特有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舞蹈语汇向世人展示每个民族的特点,叙说着每个民族千百年来的沧桑,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很多少数民族电影,通过观看了解到了很多少数民族风俗。从过去到现在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应该说是比较缓慢的,因为比较成功的少数民族电影都是要在当地环境下长期跟踪拍摄的,所以少数民族电影的成长过程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9.
李雪静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3):91-94
以民族高等教育自身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地方特殊性为依据,立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实际,寻找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逐步完善其理论体系,从而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腾飞打下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形态与现代化--以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不能忽略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面对现代型的国家制定法的冲击,民族民间法将怎样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化呢?本文试图从分析传统的少数民族的法律形态以及法律文化的特点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分析进路,对少数民族法律的转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民族民间法向现代型法律的转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本民族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思思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2):29-32
作为中华文学重要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者和读者的文化差异、民族意识等不同因素,而导致其作品常常被“误读”以及整个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化等困境。面对21世纪,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学的不足之处,积极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2.
方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2):49-52
我国的艺术种类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且在全球都有着巨大影响。在我国的各种艺术形式中,少数民族的艺术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劳动和实践中优秀思想和文化的凝聚。当前一些少数民族艺术由于缺少关注和继承,正处于极其危险的局面。当务之急应该从幼儿阶段开始,开展少数民族优秀艺术的传承。由于幼儿处于成长发展的启蒙阶段,一旦从小就养成了对于少数民族艺术和文化极其浓厚的氛围和兴趣方向,那么对其之后成长阶段中传承少数民族艺术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松日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想。一、把经济建设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强调国家帮助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五、判断我们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是否正确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文学是符号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少数民族生活、文学中处处都充满着符号学的影子。文章从语言及言语、风俗与礼仪、对歌定情结爱等三个方面去“破译”少数民族生活及文学的符号密码 ,去探寻少数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符合本区域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路径并努力改善其发展条件,是少数民族自治州获得持续强劲的动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根据民族特点、区域特点、发展依托、所属主体功能区、发展机制等五个维度,将少数民族自治州分为五类经济发展类型,进而总结和概括5种符合不同类型区域要素禀赋条件和发展环境特征,能使比较优势得以动态强化和发挥,比较劣势得以弱化和转换,约束条件得以缓解的典型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原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历经了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首先是解放后各少数民族得到真正的解放,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民族关系格局;其次是改革开以来,云南民族杂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民族关系新的格局和特点.深刻认识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现状,是我们处理好民族杂居地区民族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李淼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3,(2)
在大众传媒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今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电影这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广泛传播,同时,电影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电影的文化消费属性和奇观审美性追求,又极易破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和原生性.因此,只有电影工作者与民族文化工作者、文化遗产传承人三者的深入交流和紧密协作,才有助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国家教育部列的二级学科,不等同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作为文学的研究过去人们多注重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但这两方面的描述远远不能展现其整体形态及深层积淀。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作者的创作心理包括族群的“种族心理积淀”、作品的形式因素、外部世界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读者的接受心理等,在更广阔的领域努力揭示对象的深层意蕴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从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整体状况出发,分别从民族性、世界性以及市场性三个角度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学近年的发展倾向,同时也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学在这种多元共生的环境中如何确认自身的文化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云南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1):93-97
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融。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