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可分为言语符号系统和非言语符号系统.非言语符号系统,即能表情达意的体态动作--身态语言,是指对言语符号系统起重要辅助作用的交际符号.研究身态语言现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人体语言学.身态语言可从不同角度分类;身态语言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人们时刻都在使用身态语言.研究并运用好身态语言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可增强公关的魅力与活力,促使人际交往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河南坠子作为一种曲艺表演的艺术形式,近些年来在正式的舞台演出和电视节目中已罕见其身影,从曲艺艺术的生成与嬗变轨迹中不难看出,河南坠子目前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这种低迷状况既与社会经济发展后艺术形式的丰富和人们欣赏习惯的改变相关,也和有关部门对河南坠子重视引导不够有关.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重视演出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河南坠子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的说唱艺术是集戏剧、文学、音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说唱艺人主要通过幽默风趣、机智诙谐、一语双关、形象性的语言对作品进行表演和诠释。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说唱艺术相对保存较好的和田地区作为研究重点,依据实地调查资料,从表演理论角度对该地区说唱艺术讲唱之前的开场白及其语言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西域语言接触概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敦煌藏经等考古资料 ,比较系统地整理了公元 2 - 11世纪西域语言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的历史 ,对于揭示语言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是一种说唱文学,其说唱中的交流机制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交流机制,二是非语言交流机制。变文说唱的语言交流机制包括说唱者与听众的交流、说唱者与说唱者的交流、故事中人物与人物的交流;它的非语言交流机制主要表现为说唱者在说唱过程中通过"变相"与听众达成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宝丰的民间艺人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红楼梦》由来已久,一直传唱有《红楼梦》题材的曲剧、豫剧和大调曲子、河南坠子曲(书)目。目前,除宝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系列丛书”中收录整理的在宝丰流传的部分以大调曲子、河南坠子等演唱的红楼曲谱、曲词、曲段外,宝丰《红楼梦》说唱艺术的活态存续尚未进入相关学术视野。《红楼梦》说唱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实践,有着拓展学术视角和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艺术),其说唱方式有第三人称讲述方式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方式。根据故事演述和场上交流互动的需要,诸宫调说唱艺人时而采用第三人称向听众讲述故事,时而转换成故事中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摹拟人物,代人物言。诸宫调的第三人称讲述与话本不同,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带上了更多诗以言志、词以达情的诗意情调。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则为诸宫调向戏曲的衍变提供了可能和线索。  相似文献   

8.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艺术),其说唱方式有第三人称讲述方式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方式。根据故事演述和场上交流互动的需要,诸宫调说唱艺人时而采用第三人称向听众讲述故事,时而转换成故事中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摹拟人物,代人物言。诸宫调的第三人称讲述与话本不同,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带上了更多诗以言志、词以达情的诗意情调。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则为诸宫调向戏曲的衍变提供了可能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荷叶说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说唱项目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品种。从荷叶说唱的源起、内容与表演形式、常用曲牌与基本特征、传承艺人与经典唱段及发展瓶颈等角度出发展开思考与讨论,并提出荷叶说唱的发展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非洲语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世界语言研究的宝库。研究非洲语言的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音系共性和个性。非洲语言在音位、区别特征、音系规则、音节结构、声调、重音、元音和谐、语调等方面为音系理论的构建和检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论文梳理了与音系理论发展密切相关的非洲语言音系研究成果,从结构主义音位学、区别特征理论、音系规则交互、音节理论、自主音段音系学、音系主干理论、语调音系学、词汇音系学、优选论等方面阐释了非洲语言音系研究的理论贡献。在音系理论发展过程中,非洲语言音系研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说唱艺术是中国文学和各类艺术的母体,孕育了小说、戏曲等,并对音乐和舞蹈等有明显影响,研究价值较大。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经济体系,民间说唱艺术原有的市场体系被改造。政府通过“划分经济成分”等行政手段改造了说唱艺人,说唱表演场所也被国有化。说唱艺术创作体系被国有化改造,创作者的利益难以保证,生产体系被阻断。改革开放后,说唱艺术的国有经济体系逐步变革,说唱艺术团队多采用双轨制经营。部分民营团队回归传统经营方式,借鉴了现代市场化的经营,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艺浩 《老友》2012,(2):19-19
(幕启,在欢乐的音乐声中。两对老伴分成甲乙队。从舞台内喜气洋洋出场) 唱:人逢喜事精神爽, 我逢喜事把歌唱。 如今圆了大学梦, 高高兴兴把学上。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本是说唱活动的底本,该长篇小说是在说唱艺术中生成的一朵奇葩。《金瓶梅》说散本是从词话本发展来的,尽管发展过程中做了许多删削改动,但说散本中仍保留了大量的说唱艺术成分。说唱艺术成分的存在,使《金瓶梅》文本(包括词话本、说散本)具有了别样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两宋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阶层规模不断壮大,城市工商业繁荣,出现了大批独立的商业化游艺场所——瓦舍(又称瓦子)。众多说唱艺人汇集于此,互相交流、观摩,极大地推动了说唱音乐的向前发展,使说唱音乐真正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行路难》是一支产生于汉代、流行于南北朝的歌调 ,经历了由乐府挽歌、民间歌谣而演变为说唱曲的发展过程。文章拟通过对其渊源和流变的考察 ,揭示魏晋南北朝说唱艺术的表演方式、音乐渊源及其在唐代音乐文学活动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磨盘话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研究以及与中古音相比较,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的磨盘话同时具有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一些特点。它的音系是以河南光山话和罗山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又有它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川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在音位、语音组合、声调语言与语调语言、节奏方面的特点和区别、音渡的差异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找出两种语言(方言)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明确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与民间说唱词话的关系甚为密切,明人的文献记载已披露了“水浒词话”存在的信息,而《水浒传》文本中诗词韵语等的因袭、重复以及人物、情节描写的程式化等,则充分证明了《水浒传》确实得到过民间说唱词话的孕育,其前身应该就是一部“词话”。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9,(4):46-51
《水浒传》作为累积型的小说创作,是由不同地域的书会才人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具有表演性质的话本、唱本聚拢而成;在其话本、唱本的阶段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水浒故事能够经过长时期的演绎与演进,终于成就这样一本大书,一定有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与核心理念,那就是忠义。《水浒传》文本体现的表演性质和说唱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水浒传》文本中处处表现出的说书口吻与说话色彩;二是《水浒传》文本中虽然历经多重删削但仍大量存在的韵语骈文,主要是对山川景色、人物装扮、事物情理等,进行描摹、刻画、抒情;三是《水浒传》文本中出现的不少的"隐语""偈语"。当然,今天我们看到的《水浒传》除仍然带有鲜明的说唱色彩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结构罅隙与情节矛盾。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察了词话、缠令、缠达、鼓子词、道情、叫果子、莲花落、货郎儿、评话几种说唱形式在戏曲中的运用,并辨析了词话与判文之区别。这些说唱形式在戏曲中具有叙事、抒情、描写、评论、戏剧性对话、复述、概括剧情等多种功能。其叙事的角色化、艺术化、戏剧化,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的舞台语言,既让观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又在听觉上获得一种艺术享受。说唱形式是构成我国传统戏曲俗文化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