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民族学的构成与特征周星,胡鸿保民族学的一般定义是,“研究人类社会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通常称为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为社会人类学。”①然而中国的具体情况表明,中国民族学的构成具有一些不同于各国民族学的特色。中国学者对干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变迁过程,分析比较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或各国家文化的异同,弄清同各种异文化相处之道的学科。社会人类学主要研究各种社会类型,侧重其组织、结构、制度、功能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可看作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和广义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民族学则分三个层次,一可等同于人类学,二可等同于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三可作为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的一个小的分支学科。最后作者对中国民族学的现状和发展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中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置于世界范围内进行纵横比较。首先平行地类比分析中国与第三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①都不愿再作西方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的研究对象。②都以本国土著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③对待西方的理论和观点普遍采取多批判、少吸收的态度。④社会和经济的普遍落后,使应用人类学和民族学迅速发展。其次纵向比较中国与西方的特点,认为我国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是①新兴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前景可观。②理论和观点有待丰富更新。③现代社会的研究有待拓展深化。④深入开展应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具体科学,属历史科学范畴,它以整体、编合的观点,比较、科际(跨学科研究)的方法,置人类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于一体,研究人类体质与人类文化(广义文化),即研究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前者谓之体质人类学,后者谓之文化人类学。 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关系上,人类学界有把民族学等同于文化人类学,以及民族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学科分类上的误解,应予辨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国际国内文化研究的热潮冲击下,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和发展迫切需要创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文化民族学。该学科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文化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民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形态及演变规律。文化民族学既关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各民族文化的变异和创新,其研究内容是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在继承中国民族学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创新,以建立中国民族学领域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应用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文明,并使之绵延不绝;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具有丰厚的民族学与人类学遗产的国家,漫长历史过程中的资料积累以及中国的传统学术,今天仍然强烈地影响着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建设。但是,民族学与人类学作为近代科学,终归是在上个世纪中叶的欧洲产生并逐步得以确立的,当本世纪初,民族学与人类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学、民俗学等现代社会科学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时,她们便作为向西方寻找真理并用以改造中国社会的尝试的一部分,而被载入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史册之中。民族学与人类学作为应用科学,在其引入中国之后迄今约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它们的实际应用息息相关。民族学与人类学在中国的遭遇与发展,也都只能从它们的实际应用的轨迹之中去求得理解。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与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pology)相对应的人类学两大分支之一,该学科名称于1901年由美国学者霍姆斯(William Henry Holmes 1846—1933)首次创用,后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又有不同的传统称谓,如,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在欧洲大陆各国称“民族学”(Ethnology)。近年来“文化人类学”有逐渐取代“民族学”而成为通用术语的趋势,意指从历史进程的角度来考察文化。当强调社会制度作为文化的定型组织或一种符号制度,即社会与文化有密切联系并同等重要时,亦有“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之称。各名称的涵义侧重虽略有差异,但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大体相同,即是研究作为存在的人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开展的前所未有、规模宏大的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历史调查中,拍摄了大量反映当时各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图片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图片资料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因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及时对这批照片资料进行数字化典藏并建立全文数据库,让致力干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学人共享调查成果,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国影视人类学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国影视人类学简述刘达成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自身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影视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运用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并用现代影视技术和表现技巧,对人类学研...  相似文献   

10.
2009年8月11日至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会议在西宁隆重召开。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致辞,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曲青山作了重要讲话,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作了题为《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挑战与民族问题思考》的主题报告。来自北京、甘肃、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省区市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提交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兴起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文化价值偏差和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缺陷,并从社会心理的文化特性出发,指出在大陆、台湾、香港兴起的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其深层原因乃是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基于中国文化独特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刘敏 《兰州学刊》2008,(8):73-76
作为不同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种力量,NGO在贫困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文章拟以香港为例,分析了NGO的发展及其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经过长期发展,香港NGO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第三部门,在扶贫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直接参与政府各项扶贫计划,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贫困治理模式,如重视与政府、商界的三方合作,推动社会投资,强调基层居民自下而上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中国化:背景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淳松 《云梦学刊》2001,22(1):79-82
心理学中国化的背景,是西方心理学的局限、民族自尊心的激发、社会实践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台湾、香港和大陆的学者为推进心理学中国化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梁笑梅 《南京社会科学》2012,(7):129-134,142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主要关注空间的美学价值,这种研究理念和观照域对于台港澳及海外华文诗歌的研究是一种拓展,也是华文诗学发展的自身需求。如果将台港澳及海外华文诗歌置身于有意义的地理空间中,并以动态的眼光观照诗人的籍贯或占籍、诗人的区域流动、诗人的心理地理、作品的描写地理和传播地理等,那么这对于打破较为静态、单向、平面的研究无疑是有启发性的。通过地理学关系的考察,可以发现其不同于中国大陆诗歌的规律:诗人籍贯地理与活动地理之间的普遍差异性,诗歌描写地理与诗人活动地理之间的明显参差性,诗歌创作地理与传播地理之间的巨大反差性。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他珍视中国传统文化,反对国粹派以西学附会国学的做法;认同儒学在国学中的地位,反对将儒家文化定为国教,将孔子设为教主。梁启超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在弘扬儒家文化的同时,要包容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世界文学格局中 ,探寻了当代台、港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台湾现实主义文学与香港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并深入论述了当代台港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性的历史和现实动因及其对新世纪文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小说五十年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与文化的多重关系和复杂表现。中国当代小说生成的文化空间包括大陆和台港澳的不同社会文化、不同地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 ;文化时代大体以 2 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为界 ,分前 30年和后 2 0年两个时代 ;文化观念主要有文化保守派、文化改良派和文化批判派 ,它们显示了文化空间和文化时代的影响 ,又体现出小说本身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既继承和发扬了自己固有的传统文化,保持了民族生活方式中的优良传统和民族风格,又在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汲取周边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以适应具有中国多民族特色的新型生活方式,从而建构了既与朝鲜半岛生活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又和我国其他兄弟民族生活文化有区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生活文化,其总体特征与中国特色大致体现为朴素性与原文化性、地域性差异、复合性与兼容性等.  相似文献   

19.
娱乐游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代以来社会的不断变迁,中国人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清民国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都开始频繁参与到各类新兴的娱乐中来,同时她们也成为了社会交往活动中广为世人关注、饱受争议的对象,而这其中尤以麻将女人为最。麻将游戏不仅仅是新女性摆脱家庭束缚的象征,还是男权社会重新套牢束缚妇女的工具,更为一个个对现实心灰意冷、无力舒展自己生命欲望的女人们提供了精神的避难所。近代中国社会在一步步粉碎束缚传统妇女枷锁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建立起接受、容纳新女性的社会空间,这必然导致女性群体在新旧社会/家庭身份认同上产生种种迷惑和错位。对大多数女牌友来讲,与其说她们把生命浪费在打麻将上,是因玩物而丧志,不如说是整个社会压抑的生存环境迫使女性丧志后,她们才集体沉沦在玩物之中。  相似文献   

20.
王英津 《学术探索》2012,(10):20-24
"两德模式"和"一国两制"港澳模式均为二战后国际社会出现的两大和平统一模式,应该说,两者都是成功的国家统一模式。但两者的特点有所不同,前者的特点表现为联邦制、激变性和一国一制,而后者的特点表现为单一制、渐进性和一国两制。两者都是基于现实条件而做出的科学选择,各有其利弊。以上两种模式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理解和评价"一国两制"港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