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知识经济给人类生存和生产方式带来巨大变革的条件下,人作为改造世界的主体,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质量。同时,社会的发展也要求现代人具有更高的求真、求善、求美的能力。以陶养感情为目的、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的美育,在消除大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现代人审美素质的过程中,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论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制约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着眼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精神品格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既要通过学校教育、环境熏陶等外化方法,又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内外因相互结合,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卢多秀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2):105-107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实施美育,数学教师必须懂得美学,提高审美素质,包括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118-120
调查表明,研究生的义利观、科技道德和职业道德、基础文明道德、婚姻家庭道德总体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在新时期,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导师为中心,增强科研集体的凝聚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塑造现代人文精神;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何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Z2)
自上世纪9 0年代末期,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行,关于审美素质目标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人们对于审美素质目标的组成要素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存在着较大分歧。本文对审美素质目标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审美素质目标系统由基本审美知识、审美意识与审美价值观、审美能力、审美行为四大维度及其各自的指标构成,并提出了当代社会人们的审美素质所应当达到状态。 相似文献
7.
怀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27-12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审美教育的基本功能 ,特别论述了审美教育对提高研究生培养层次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进行审美教育是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 ,自我完善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并对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楼昔勇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5):22-26
关于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一直是美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审美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它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首先是审美性趣的培养 ;其次是审美观念的培养 ;再次是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的是人的审美创造力的培养。美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和掌握美和审美的规律 ,更重要还在于按照美和审美的规律来促进世界的美化。要能实现这一任务 ,就必须借助于美育 ,只有通过美的人和他们的审美活动 ,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 ,世界更美和人更美。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等。文中针对目前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增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对策,通过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层次、高品位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拔尖人才和领导人才。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通过问卷对长春理工大学部分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调查梳理,肯定主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开启情智:美育的现代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松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2):71-74
在对"教育本质上乃是开启人的身心智能"和"审美本质上乃是张扬人的情智"的独特理解基础上,提出"审美教育乃是开启潜在于人的内心深处的情智,从而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进而根据美育的这种深层本质规定,阐释了美育所具有的超越性、创造性和共生性等特征,以及通过培养人的感性和精神力量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2.
马凌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56-758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主要受到培养目标偏离、人文教育淡化、精神生活贫乏和社会道德滑坡的影响.文学欣赏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文学欣赏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具有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其潜在育人功能来增强文学欣赏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54-160
本文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美的挖掘与再现 ,译者应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和创美能力 ,精细入微地体味原作之美 ,原汁原味地再现原作之美 ,使美的原文与美的译文珠联璧合 ,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雷绍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4):153-155
审美精神就是人们在领会美、创造美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思维、情感、意志等意识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文精神品位的不断提高,加强审美精神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现实的需要.在加强审美精神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审美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提倡高雅审美情趣,形成高尚审美境界;增强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语言的模糊性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的重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尝试运用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深入剖析文学模糊存在的原因,指出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性语言是人类认知局限和思维模糊的必然,也是艺术的需要,进而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阐释文学模糊的审美机制和艺术。 相似文献
16.
侥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6):10-13
幼儿园的艺术欣赏因其审美特性区别于其他的教育活动,其本质是促进幼儿的审美经验发展,而审美经验的提升是我们整个艺术教育领域的终极目标。如何有效地实施幼儿艺术欣赏活动呢?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顺应人们所共有的审美心理过程进行活动设计,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业状态审美化是从业状态的理想模式,是从业状态发展的终极目标。从业状态审美化的基本内涵至少包括关系谐和、自由创造、自我实现、心情愉悦,它的本质特征是和谐。从业状态审美化的提出有充足的理论依据:美的本质和规律理论,人业匹配、人业互择理论,马斯洛动机理论和职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业状态审美化的提出还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个人、组织和社会对于从业状态审美化的自发的追求。从业状态审美化是一种系统状态,依赖于系统内外诸要素的发展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任衣伟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111-113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应渗透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中,并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而有所侧重。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资源,应当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机融合,使之成为真、善、美相融相通的课程。 相似文献
19.
桂强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2):82-84
文艺鉴赏教学中采用以电脑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改善以教员为中心的、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凸显文艺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艺鉴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学科的特点 ,全局策划 ,精心设计 ,方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文艺鉴赏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兼顾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杨春燕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8-90
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明确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确保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保证。目前各高校对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存在很大的差异和模糊性,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