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体而言,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引致效应,并且,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要大于农村居民.居民收入和消费习惯会对消费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在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时.政府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在大多数年份对居民消费产生引致效应,行政管理支出则一直存在挤出效应,社会文教和福利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令世人瞩目,许多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笔者认为,美元利益带来的财富效应;高科技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金融业的高效率;自由竞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私人消费的强劲增长这五大因素,推动了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华慧 《社会科学论坛》2004,(24):260-261
我国垄断的存在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过去人们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多习惯地称之为垄断的弊端或垄断的危害,许多人呼吁要制定"反垄断法".其实垄断既有负面效应,也有正面效应,即也存在着"垄断有理"的情形.本文以经济学家尤其是西方经济学家的垄断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经济生活实际对垄断的正面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垄断存在着以下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经济实现从“快”到“好”以及从“好”到“美”的重要转折.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发挥促进节能环保、激励技术创新等政策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绿色采购由于具备解决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对倡导绿色消费具有示范效应以及可以降低绿色产品的成本和价格等特点,因而必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领头羊”和“示范器”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正>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东道国从不断增加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取得的最大的经济利益有三方面:税收、规模经济和外在经济性。胡德(Hood)和扬(Young,1979)在总结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影响时,将其归纳为四种效应:资源转移效应、贸易与国际收支效应、竞争和反竞争效应、主权和自主效应。本文拟从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竞争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上探讨外在经济性问题。外在经济性又称“溢出”(Spillovers),是指由于多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而引起的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又叫做“外部效应”或“非自愿的技术扩散”。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2011年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比较分析了包含城镇化在内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居民尤其是低消费水平的农村居民消费受城镇化影响更大;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远低于城镇居民,且农村居民消费深受城镇居民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因此,在推行城镇化战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时,必须考虑城乡居民在消费影响因素上的差异,辅以其他针对性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当代历史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化模式 ,处于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同样也受到这种“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我国消费领域所出现的经过价值化包装的精英消费现象的考察和分析 ,以期表明进行社会消费结构有序调整的必要性。一、消费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 ,西方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经济、政治和伦理三大领域彼此相互分离的倾向 ,三大领域分立并各受其自身规律支配。这种社会“划界”倾向反映在经济领域中 ,突出地表现为所谓经济行为价值中立化 ,亦即有的西方学者…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外贸部门和经济理论界中,过去在左倾思潮影响下,对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国际贸易上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予以全盘否定,甚至被批判为“伪科学”,于是这一理论便成一个“禁区”。影响所及,在理论上不敢面对现实,在经济工作上片面强调“自给自足”,搞闭关自守的封闭经济;在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上,不计成本盈亏,不讲经济效果,严重影响我国国民  相似文献   

9.
政府绿色采购:逻辑起点、微观效应与法律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鹏 《社会科学》2007,(7):69-76
政府作为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其行为对全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政府绿色采购能够示范地引导社会公众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塑造起生态消费的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的逻辑起点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和提倡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服务。政府绿色采购的微观效应是示范效应和扶持效应。我国应当明确政府绿色采购的主体职责,建立包括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制度等在内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利率影响投资、消费从而影响实体经济。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货币政策还通过资产价格的托宾q效应、挤出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和财富效应、消费信贷效应分别传导到投资与消费而影响实体经济,从而形成了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资产价格(房价和股价)对消费的影响很小;而在投资方面,房价对投资远大于股价对投资的影响,表明资产价格通过投资对实体经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应适度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内需是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基点,居民消费既是内需的主体,亦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关键性基础,而公共消费因对居民消费具有乘数效应、消费挤入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和再分配效应成为居民消费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机制。当前公共消费总量不足、不充分、不平衡及结构差异已制约了居民消费效应,需要进行需求侧改革,优化以公共消费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和预防性储蓄,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将宏观政策从投资转向消费,促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向“消费拉动”转变。  相似文献   

12.
发展信贷消费 扩大国内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特点。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环节 ,关系到能否激发国内市场的活力 ,同时也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据经济学家测算 ,居民消费每增长 1% ,就可以带动 GDP增长 0 .5 %。因此 ,我国政府把“扩大国内需求 ,开拓国内市场”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把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而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发展信贷消费。信贷消费 ,这一被誉为“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方式 ,对促进消费 ,扩大内需 ,推动生产发展 ,拉动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它必将对我国消费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中,第一次提出了消费倾向论。这种理论与古典经济学派的“节俭”之说不同,主张鼓励奢侈浪费,认为对生产就业来说,奢侈有益,节俭有害。这种观点对战后西方世界的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对我国“四化”建设亦曾有所波及,因而值得重视。本文拟就该论的基本内容、实质及其思想渊源和影响作一简略剖析。  相似文献   

14.
政府参与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个尚未充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经过理性分析,指出“政府参与行为”是政府作为独立的主体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过程。政府的这种行为方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社会供求总量的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状况;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则集中体现在对微观主体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扶持效应上。笔者认为,三种微观经济效应都可发生蜕变,只有制定科学的评价政府参与行为的原则和方法,合理规范政府参与行为,才能使政府参与行为更多地发挥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大庆社会科学》2005,(4):60-61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萧灼基撰写了《改变畸轻畸重状况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文。他在文章中指出,“一些重要关系存在着畸轻畸重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但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影响经济增长的后劲。”  相似文献   

16.
国债运行内在的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其不同影响必然导致不同的国债管理政策选择。一般地,国债运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通过基础货币来实现的,而且其影响往往具有确定性,这样,国债政策有向公开市场业务调整的趋势。但在我国特殊的转型经济时期,国债运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具有特殊性,“流动性效应”与“财富效应”决定了我国国债运行对狭义货币存在扩张不足而对广义货币存在扩张过度。结合我国目前消费需要不足的现状,国债管理政策选择必然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初,我国遭遇了“非典”瘟疫的袭击。“非典”的爆发和扩散,既是对我国经济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也是对我国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霸权”地位的严峻挑战。我国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所鼓吹的“过剩经济时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提法,对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以及片面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鼓吹“比较优势论”等似是而非的观点和主张,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必须予以澄清和纠正。  相似文献   

18.
消费膨胀问题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一大难题,也是目前“治理、整顿”经济的主要内容。对消费膨胀必须实行有效控制。为北,需要准确地选择测定消费增长状况的指标和正确地分析消费膨胀的成因。一、测定消费膨胀的指标体系消费膨胀是同高消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在分析消费膨胀问题对,首先要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因为高消费或高水平的消费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增长的目标,但消费膨胀却是影响经济稳健增长的消极因素。高消费是指一国居民的平均家庭消费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较高的水准是一个相对的标准,可以纵向比较,也可以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朱迪 《中国社会科学》2023,(3):26-46+204
在新发展阶段,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宏观的外部环境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更为显著。不同学科都在探讨如何扩大消费并转向更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但传统研究往往囿于“社会经济地位”或“态度—行为”等范式,缺少对宏观外部环境影响的系统思考。“双重结构”框架强调,宏观外部环境对消费具有结构性约束:物质供给和文化习俗基于其社会共享性、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消费行为。消费作为复杂结构约束下的产物,可以在供给—习俗—消费的动态系统中进行理解。理论和实证分析指向多元主体多重实践协同的行动框架,强调以改善消费的宏观外部环境来促进消费转型。重塑对消费的宏观结构分析,在拓展消费社会学经验研究视野、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社会经济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出发,历来重视对消费问题的研究。二次大战后,这种研究日益专门化,发展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消费经济学。然而消费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内长期以来却未被重视。特别在我国,只在最近两年它才逐渐进入经济学家的视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消费问题的理解不甚准确,因此,对消费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