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庆市的票据融资业务呈震荡上行态势,票据的短期融资作用增强,走势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明显。应加强对票据市场的监督管理,在法律上明确监管主体;建议将企业的票据不良信息录入企业征信系统;银行应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商业票据,在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在开展票据业务的各个环节加强风险防范;应尽快放开票据市场利率,实行浮动利率机制。  相似文献   

2.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我国票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开展多种经营,提高资产收益的重要途径,对于满足企业短期融资需求、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承载着服务城市经济,开发专业型、零售型金融业务的重要职能,票据业务开展将对其未来经营发展产生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十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深入分析,详尽地阐述了城商行票据业务开展的主要问题与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诸如完善票据市场环境、建立区域银行票据结算市场、建立银行票据评级机制等一系列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开展与完善提供可靠助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银行承兑汇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规模和结构特点,挖掘制约票据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金融市场发展中的突出变化及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寻求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传导机制的完整性,我们对信丰县银行承兑汇票发展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4.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拓展票据市场,促进华商银行业的发展,上海银行公会成立伊始,不仅积极倡议组建征信所,加强培育信用观念,而且大力提倡和推广商业承兑汇票,并且创设票据承兑所,推行银行承兑汇票,从而进一步优化了银行资本结构,拓展了银行业务空间,推动了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转化与近代中国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早期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新学术》2007,(5)
票据融资业务是指以商业汇票为媒介进行的银企之间以及银行金融机构同业之间的票据交易及其延伸业务,属二级票据市场范畴。票据融资不仅收益稳定、相对风险小、资金周转快、方式灵活多样,而且经济资本占用率低,其在银行业务类别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在业内达成一种共识,越来越受到各商业银行的重视,并且逐渐成为同业竞争的焦点。但近年来,票据融资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其自身的一些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自身内部制度上某些阻碍业务发展的方面入手,谈谈现今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办理的内部流程上和机构间配合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为引导票据融资业务走向更加规范、有序、高效的道路而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浅谈商业汇票的推广和使用胡苏兰商业汇票是指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一种商业信用,是现代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所谓票据,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的书面债据,它是由出票人签发,以书面载明债务人有义务按照约定期限向债权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数据的款项。票据既可流通转让,也可通过抵押或贴现融通资金,它是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发生、转让(移)和偿付的信用工具。它划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大类。其具有票到钱到,交易双方两清,互不拖欠的特点。银行实行票据结算,有利于扩大银行的转帐结算,减少现金结算,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资金周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票  相似文献   

8.
票据业务作为短期融资的重要工具 ,是现代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流动性经营产品之一。发达国家的票据业务市场健全 ,发育程度高 ,机制完善 ,交易活跃 ,在调节货币流通 ,配置社会资源 ,加快资金周转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资产负债结构相对单一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 ,尽管票据业务发展的历史较短 ,但票据业务具有流动性强、收益高、风险可控制系数大等种种特点和优势 ,这使票据业务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多元化发展方向的重要突破口。近几年 ,在组织发展票据业务的过程中 ,笔者对工行甘肃省分行营业…  相似文献   

9.
张丽 《理论界》2005,(8):206-207
票据市场,是指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很快,已使票据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手段和流动性管理工具,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办法。一、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票据业务也已成为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改善金…  相似文献   

10.
正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收款人或者付款人开出的,由付款人向其开户银行提出承兑申请而且经过银行承诺到期兑付的汇票。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通常情况下,承兑涉及三方当事人,即汇票的出票人、票上所载付款人和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逐步推广,在防范票据业务风险、提高票据流转效率、减少经济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汇票业务发展中,存在着汇票系统利用率低、期限错配和利率优势不明显、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业务认知度低等问题,制约着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进一步发展和其优势发挥.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4月1日新的银行结算办法施行以来,我国专业银行的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以及中央银行的票据再贴现业务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在实践中正确理解票据贴现的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把票据贴现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对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票据融资和转让在我国是一项银行的专营业务,排除了其他机构和个人参与经营的可能性。但是,我国在银行业之外私下转让票据实现融资的现象却大量存在,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盛行。银行业界认为这种现象游离于央行监管之外,危害国家的金融秩序;司法界对此现象裁判不一。"民间"票据融资和转让在我国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但是需要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王迪 《家庭科技》2004,(3):13-13
倘若你总是埋怨银行的利率太低但又畏惧资本市场的风险,并且还打算将部分资金留作短期备用,那么你可以选择购买货币市场基金,一种对储蓄有替代性的金融工具。 货币市场基金集中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的短期有价证券,包括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款、政府短期债券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利用票据支持结算进行诈骗活动日趋严重,一些不法分子采用伪造和变造的票据,伪造客户的印章,伪造银行签发给客户的回单和收帐通知等手段诈骗银行和客户的资金,给银行和客户造成重大损失,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为有效防范利用票据支付结算进行诈骗的风险,保障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加强支付结算管理,笔者对票据诈骗的防范问题提出自己的诌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国有银行机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后,国家规定只有国有银行才能提供这些票据的贴现服务;可是在永康这个地方,大大小小的五金、配件业的老板们,绕过票据贴现的种种障碍,相互贴现起来了,从而自发地创造出他们相互之间的融资工具,形成了一个调剂头寸余缺的民间市场.我们知道,中国金融业发展到今天,一方面国有银行系统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金融活动却饱受抑制.利用正式制度提供的"缝隙"寻找"生路",是中国自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屡屡发生的制度变迁故事.钱滔博士的这篇论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王红曼 《兰州学刊》2010,(12):137-140
票据在货币制度上的功用,自然是国家厉行保护和管理的业务。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四联总处、中央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对票据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监管,为战时票据市场制度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贴现,指的是票据执票人在票据到期以前为获取现款向银行贴付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再贴现则是指专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付利息,将被贴现的票据再次转让给中央银行的业务过程。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更  相似文献   

19.
银行结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涂进目前银行结算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银行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部分银行结算人员素质不高,执行结算纪律不严,对《票据法)了解不深入,由于银行结算业务可以带来无偿占用资金的好处,少数结算人员对票据结算也存在一定滞...  相似文献   

20.
:国际银行的发展表明 ,银行盈利重点开始向表外业务转移 ,银行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银行收入结构的变化 ,预示着今后国际银行之间的竞争 ,将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表外业务而展开 ,拓展表外业务必须加强对其风险的防范。本文在分析表外业务风险形成的基础上 ,考察国际表外业务监管的趋势 ,着重探讨我国表外业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对其监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