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宣统元年、二年北京灵柩出城登记呈报书记录的资料,并结合其他史料,对这一时期北京年人口死亡数、死亡率、不同年龄段男女死亡比例等,做了大致的测定。鉴于登录的人口死亡原因中,痨症等传染性疾病占有主导的位置;在中青年妇女中,月经病和因做产导致死亡的占有相当的比重;而婴幼儿的死亡,除瘟症、痧症外,惊风、喉症、天花等,都是主要的杀手,从而看出当时北京的医疗和卫生保健,尚处于被动、缺少预防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第三、第四两次人口普查以及自1955年甘肃省开始死亡统计工作至今的死亡统计资料对甘肃省人口的死亡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社会经济因素指标与死亡率进行相关分析,为未来甘肃省降低死亡率寻找重点,提供依据。一、甘肃省人口死亡水平概况  相似文献   

3.
开展经常性病伤死因统计,需要建立一支死因统计专业队伍,以及一套收集资料的制废。当前这种条件尚未具备,因此在全国未能普遍开展。即使在已开展病伤死因统计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统计资料往往不全,分类不细,难以准确地反映出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反  相似文献   

4.
年194919521957195919601961196213631 9651970197519761 977197819791 9801 98119821 9831984198519861 9871 988┌──┬──────────────┬───────────────┬──────────────┐│份 │}出生 │{ │自然增长 ││ ├───────┬──────┼───────┬───────┼──────┬───────┤│ │}出生人数 │}出生率 │}死亡人数 │}死亡率 │自然增长 │自然增长 ││ │}(万人) │}(输) │{(万人) │}(输) │人数(万人) │率(沁) │├──┼───────┼─────…  相似文献   

5.
陈文清  韦薇 《南方人口》2004,19(4):52-56
文章以实际调查的 4 40例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数据为依据 ,分析了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方式和原因 ,非正常死亡人群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特征。意在探讨建立有效机制 ,遏止不断上升的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敏  陈锐  李宁秀 《西北人口》2009,30(3):88-91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2000年和2005年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的地区间老龄人口死亡的公平性,并对其可能的社会决定因素进行讨论。方法:应用标准化集中曲线和集中指数对中国老龄人口在地区水平的死亡不平等进行测量。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结果:2000年和2005年。中国老龄人口总的死亡集中指数分别为-0.028和-0.022。按性别计算的老龄人口死亡集中指数2000年为-0.032(女性)和-0.020(男性),2005年为-0.022(女性)和-0.020(男性)。结论:在中国,尽管老龄人口死亡略微向低社会经济状况的地区集中,但其集中程度并不强。提示中国老龄人口死亡在地区水平上具有较好的公平性。而且,老龄人口死亡微弱的集中有消弱的趋势.这主要归功于老龄女性死亡不平等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张广裕 《西北人口》2009,30(3):62-66,70
本文用Brass曾生子女存活比估算儿童死亡率的方法和Gompertz死亡率定律等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五普”男性人口的死亡和生存原始数据作了进一步的修匀和校正。在此基础上。我们用Farlle死亡概率法编制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男性人口的简略生命表.并通过生命表的结果分析了甘南州男性人口的死亡水平、死亡模式和死亡的性别格局。  相似文献   

8.
意外伤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80年全世界意外死亡270万人,占总死亡人口的5.2%,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儿童和青少年因其生理和行为特点,特别易受意外事故的伤害。在不少国家0~19岁儿童青少年的意外死亡占到人群总意外死亡数的一半。在一些国  相似文献   

9.
当前 ,在人口死亡现象和研究方面有一些新的内容值得注意 :(1 )人口寿命的延长趋势。发达国家的人口寿命增加的幅度虽然很小 ,但还有所增加 ,人口寿命增长是否有极限 ?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寿命一度增加很快 ,但现在已放慢了速度。今后世界人口的寿命将如何变化 ?(2 )从人口死亡到人口健康的研究。随着人的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 ,不健康的人群绝对数和占全部人口的相对比例也增大。人们对生命质量的关心 ,呼唤着对人口健康研究的重视。 (3 )环境对人口健康 ,人口死亡的影响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人们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已危及到人类的自身的生存。环境公害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几乎无人能够幸免。 (4 )“安乐死”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 ,自然死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结束生命的唯一合理形式。这个理念现在受到了挑战。关于安乐死是否合理牵涉到现存的人性、伦理、道德和法律等诸多方面 ,要判断是非 ,可说是世界上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人口的确切数字,史学界尚有争议。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人口只有一、二千万,只是到乾隆之后,中国人口才“猛增”到一亿,并进而突破二亿、三亿。笔者仅从编审到保甲的变化,探讨清代人口的概况。根据《清  相似文献   

11.
清朝的人口理论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洪吉亮、汪士铎和梁启超的人口思想更是其中的珍品。他们的理论中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落后、反动的一面。对他们正确理论的挖掘和对反动理论的批判,可以对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期是中国人口迅猛发展时期,人口数量达到了传统社会的最高峰。但是人口过度发展也产生了人地矛盾突出、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危机加剧、生存环境恶化以及阻碍社会发展等一系列危机和隐患,正是这些危机和隐患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以及向近代转型的艰难。  相似文献   

13.
宾静 《西北人口》2007,28(2):93-96
清朝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起来,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增长的高峰,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严重的人口压力,失地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被迫构成人口迁移的主力,由人口稠密地区向人口稀疏地区、由农村向商业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动,使清中期的人口迁移出现新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4.
唐朝至清朝东北地区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构成了历史上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主体,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包括数次战争对人口的掠夺、华北地区逃荒的灾民、到东北地区开垦荒地以谋求生计的关内农民、跟随统治阶级移居东北地区的家仆等。总的看来,历史上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以被迫迁移和强制性迁移为主,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人口迁移中的距离因素的影响作用。并且人口迁移的意愿、规模等与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清代江南人口与住房的关系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笔者已经掌握的方志和碑刻等材料中的清代江南村庄与住房的。情况,探讨人口住房的状态和变动轨迹,揭示人口生活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东北地区人口婚姻带有地域特色:已婚人口中女性婚配人口多于男性,婚龄普遍为早婚,且男小女大;未婚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终身不嫁的不婚人口很少,但男性较多;丧偶人口中,守寡女性占据绝大多数,鳏夫续娶较多,寡妇再嫁则很少;离婚人口中,有休妻、出妻等绝婚现象,但离婚人口很少。种种婚姻状况,主要是由于东北民族婚俗与陋习、东北移民人口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北京流动人口滞留时间及影响强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平均滞留时间和相对滞留强度的定量分析 ,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1981年的中国人口生命表为模型生命表对2010年的人口按龄死亡模式进行修正,测算2010年的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性别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10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下降至5.58‰;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岁,其中男性的预期寿命超过73岁,女性预期寿命为78岁;近10年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幅超过4岁,高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期。然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婴幼儿和老年人口存在严重的死亡漏报,现有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制度因素的制约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巨大挑战。偏高的女婴死亡率虽然较2000年有所改善,但依旧存在,对女性的社会歧视仍在威胁中国的人口安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搜集、整理了民国时期中国人口的死亡率资料,认为该时期粗死亡率在25‰~35‰之间,婴儿死亡率可能在170‰~200‰之间,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随着地区和时期的不同,有着较大差异,在某些地区已经超过了40岁。另外,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对降低死亡率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分析了在“四普”至“五普”期间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及出现的问题 ,揭示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域差异。在 2 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仍将快速发展 ,如何克服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进而引导中国的城镇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