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志全、陈学明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1984年,他们参与了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的研究与编写工作,之后一直有写一本《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作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配套和深入研究的设想,先后有一批这方面的论文问世。在此基础上,1996年他们共同申报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被列为江西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2002年1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是这一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  相似文献   

2.
方志敏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同志不仅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而且为中国革命积累与提供了“方志敏式”根据地的经验。在赣东北的具体条件下,采取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策略,是创建“方志敏式”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方志敏同志对土地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贡献。这也是研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史必定要融及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论方邵情     
方志敏和邵式平是我党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卓越创始人。他们同是江西弋阳人,同在弋阳、南昌读书,同在赣东北闹革命,他们之间的伟大战斗情谊,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堪称典范,值得代代传扬。曾经与方邵并肩战斗、共同生活多年的方志敏的堂弟方志纯和邵式平的夫人胡德兰,是方邵情谊的权威的历史见证人。胡德兰回忆说:“方志敏同志是邵式平同志的同窗好友,同心奋战的同志加兄弟,是共同创造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的创始人。在战斗岁月,志敏同志与式平同志心心相印、肝胆相照,给我留下…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在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与革命实践中形成了深刻的政治伦理思想,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爱国主义情怀”是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主体内涵,“清贫与奉献”是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外在表现,“开拓与创造”是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实践路径,“为工农谋利益”是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准则.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被毛泽东同志誉之为“方志敏式”的赣东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最重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同志在领导弋横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块根据地的创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起了重大影响。(一)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和残酷的屠杀政策,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先后发动了许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组织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弋横大暴动。随后,弋横武装暴动的胜利成果不断扩大,他们坚持深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和基层苏维埃政权。一九二八年五月,弋阳召开第一次全县工农代表大会,建立了弋  相似文献   

6.
闽浙赣边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创立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基本地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则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殖留下来的、基础最好最大的一块游击区,并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扩展、壮大,成为中共在东南国统区坚持和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由于这一地区地处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带和浙赣线中段,战略地位显要;本地区物产丰富、山高林密,回旋余地大,且群众基础好,具有开展革命斗争的良好条件。因此,在多次革命战争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都极为关注闽浙赣边区革命斗…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整个革命事业一部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同样是“方志敏式”根据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它的蓬勃发展还应该是被毛泽东同志誉为苏维埃模范省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年,方志敏及其战友在创建根据地、建立苏维埃的艰苦斗争中,一直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并明确提出了“为工农和革命战争服务的方向”的文艺思想。在苏区范围内,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空前繁荣活跃,在革命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回忆这一段革命历程,认真总结评述赣东北苏区文化繁荣景况,并探讨苏区领导的杰出代表方志敏与其关系,是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邵式平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二十年过去了,人们对他的革命品德和远见卓识的怀念愈加深切。 邵式平同志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创建了许多光荣的业绩,战争时期他驰骋疆场,与方志敏、黄道同志一起创建了闽浙赣(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争结束之后,他又把精力转向了革命建设,深入工厂、矿山、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创见。一九五八年正当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大刮“共产风”的时期,他检查农村工作以后,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和下面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要反对“一平二调”,反  相似文献   

9.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在根据地发展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华苏维埃政府赞扬它“在打击进攻苏区的敌人方面,在深入土地革命方面,在苏维埃建设方面,在白区工作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成绩。”毛泽东同志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本文试就这块根据地的白区工作作一点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道,原名黄瑞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黄道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方志敏一道,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长期领导闽北苏区的斗争,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历任赣东北省委组织部长,闽北特委书记,闽赣省委书记等职。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江西省委书记。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铅山河口。黄道同志被害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但他主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工作时的功绩,仍为人们所怀念;研究他在抗战初期协助政府  相似文献   

11.
方志敏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一代民族英雄方志敏,是“方志敏式”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是荣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模范省”称号的卓越代表,是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以身殉志”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杰出楷模,是中华民族精神传统与共产主义思想理念融汇一体的优秀典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有"朱彭黄",赣东北苏区有"方邵黄".这"二黄"(黄公略、黄道)贡献殊多,却英年捐躯.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黄道一生的思想和业绩,最大的亮点是一个"道"字.  相似文献   

13.
赣东北根据地能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成为“苏维埃的模范省”,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赣东北的党,在自身建设中确有许多重要特色和宝贵经验,这方面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4.
曾洪易,江西万安人,1924年加入共产党。1931年7月被临时中央派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任“中央代表”,位居闽浙赣省委和省军区要职,忠实地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之被称为“灾星”。后对革命丧失信心,经不住困难与挫折的考验,于1934年底在南京投敌叛变,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应有的惩处。但其结局扑朔迷离,成为党史界一个说不清的难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以第一手资料为依据,揭开了这一扑朔迷离、鲜人为知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一书(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下册图录部分的闽浙赣根据地货币中载有大革命时期闽北苏区铸造的两种银币。一种正面中间是地球、镰刀、铁锤图案,周围有“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字样,另一种正面中间是列宁头像,上面铸有“中国苏维埃”五字;两种银币背面相同,中间为“竟圆”两字,壹圆上面有“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字样,下面铸“一九三四年”五字;所有文字都是从左到右排列。前者即所谓“临币”,后者即“列宁币”。而(中国钱币》1985年第4期发表了钱杰《谈惊闻社钱币私制的苏区银元》,认为“闽浙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扼要介绍了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黄道所著《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一书的主要内容。认为这是黄道烈士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总结闽北游击战争的实际情况而写的,是对毛泽东关于游击战争思想的阐发,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1928年12月在湖口县举行。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白区江西省委唯一的一次党代会。 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江西省委发动领导了江西各地的武装起义,—开始了创建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到1928年6月,江西境内除了湘赣边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还出观了赣西南的东固、赣东北的弋(阳)横(峰)革命根据地和赣北的岷山游击根据地等;全省党员从“八一”起义时的1000余人增加到5600余人,建立和恢复了2个特委、2个市委、35个县委和10个区委;革命武装除了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在湘赣边界和赣西南活动外,全省“有组织的红军共八百人左右,新式快枪四百十余支”、有“赤卫军五千”。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前,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弋、横大起义,接着又在暴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整个苏区扩展到四个省,人口(包括游击区)则在二千万以上。为了适应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苏区党和政府在领导军民粉碎敌人军事“围剿”和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在苏区内开展了一场以扫盲为中心的群众教育运动,《工农读本》便是这场扫盲教育运动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9.
邵式平同志1899年生于江西省弋阳县邵家坂。早半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是该校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方志敏同志一起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亦是红十军的创始人之一。1934半随红军长征到延安。日本投降后到东北工作,先任西满军区副政委,后调东北局任工业部副部长。建国后,任中共江西省委第二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是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65年病故于南昌。邵式平同志在东北局工作期间,写下数十万字的日记,现已整理出来准备出版。这里节录的虽然只是1947年旧记的一小部分,但仍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党的老一辈领导干部为国为民的一片赤心;他的那种艰苦朴素、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好学深思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敬啊!  相似文献   

20.
8月上旬在闽北老区召开了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湖北六省革命根据地货币学术讨论会,现综述如下: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曾于1934年铸造的“中国苏维埃银币”和“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两种银元(以下简称“红洋”),其铸造的史实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