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专家对记者表示,升迁路上的"拟提拔期",往往也是某些问题官员的"危险期"。对问题官员而言,"拟提拔期"是升迁路上的"事故多发期",也成了他人眼中的"故事多发期"。官场生态在这一时期的投影,往往颇具戏剧性。"身边人"实名举报的威力"对线索不清的匿名信和匿名电话,公示期间不予受理。"这句话通常都会出现在各级干部的任前公示公告上。西部某市纪  相似文献   

2.
刘俊 《领导文萃》2010,(14):88-91
<正>4月27日,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纪委在政府大楼下的布告栏里,公示了19名新任科级官员财产,内容之细致创全国之最。官员财产公示,这个听起来十分遥远的字眼,突然降临在这个中部贫困县城19名科级干部身上。如同一块外来的石头,砸入黎川县城的风平浪静的水中,官员财产公示的政治冲击波,对这个县城的政治生态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敏 《决策》2013,(1):24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今天,中国改革面临的利益格局,依然像鲁迅所言"大抵如此"。2012年,吁请官员公开家庭财产的社会情绪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围绕着官员财产公开,地方改革实践已经花开27个县市,立法动议至今也有18个年头。一项改革兜兜转转、起起伏伏,至今未能在顶层设计上找到接口,致使多地探索偃旗息鼓。地方创新遭遇关山重重的,又何止一个官员财产公开。乡镇公推公选时断  相似文献   

4.
与多数国家已经完善的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不同,中国的试点地区几乎要求全部官员公开财产,而不是一部分官员。对此,珠海市纪委书记王衍诗表示,这是中国有关官员财产公示的一大误区。从港澳地区的经验来看,均无需所有官员公示,而是根据职位级别和是否有较多机会可能引致利益  相似文献   

5.
任前公示须走出"暗箱"阴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就是要把拟提拔任用的干部的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开,扩大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以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公正性.但从目前各地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情况看,公示制尚未走出"暗箱"操作的阴影.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刘日 《领导文萃》2009,(23):40-42
对于官员财产公示,据有关调查,97%的官员持反对意见。而2008年《人民网》做的调查则显示,90.1%的人表示赞成建立这种制度。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真正的民意应该是“非官员”普通群众的意见,他们才是人民中的绝大多数。十几年来,官员财产公示虽经中央有关部门的推动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有识之土联名提议,但由于党内认识不一致、阻力较大,至今未能立法施行。  相似文献   

7.
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公开公职人员财产,能将官员的行为置于国家监督、民众监督、社会监督之下,达到有效地监督和惩治腐败的目的.能否建立完善的财产申报制度,实施财产申报法,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许多财产申报制度的相关规定,但由于制度设计的漏洞和没有刚性要求公示,一直未形成完全意义上的财产申报制度.建立财产申报制度是否必要?本文将从经济学成本—收益的维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厉以宁 《决策探索》2013,(22):14-14
中国一直面临其他国家大多不存在的市场主体缺失问题,所以中国经济改革一贯要从产权改革开始。具体到当前,就是要让农民也能够成为市场的主体,这需要通过统一户籍推进就地城镇化、土地确权、改革初次收入分配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9.
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不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被认为是激进式变革,许多人从中国的成功和苏联改革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苏联如果采用中国的渐进性改革,情况会好得多。但戈尔巴乔夫本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一些俄国学者也不接受这样的看法,本人也认为不能把中国与苏联简单类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9,(6):20-21
近年来.公开官员财产的呼声日益强烈.每年“两会”也有多项提案加以推动,但均难有突破。2008年5月阿勒泰地区出台《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社会各界予以极大关注。此举也被有关媒体评为2008年十大改革新闻和十大改革探索之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成果,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那些自身素质不过硬、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人将很难过公示关,少数公示对象因群众反映强烈而落榜也就在所难免。对于公示落榜者,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分清对象,区别对待。经过调查核实,如果公示对象存在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落榜,即得不到提拔重用,但这并非是最终处理结果。一般而言,公示对象只有在其存在问题的性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才会被否决,因此,除了不能得到提拔使用外…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0,(36):16-17
长期以来,我国官员较普遍的晋升方式是委任制,但由于其选拔视野有限,用人决策权相对集中,选拔过程不透明,缺乏明确、统一、量化的用人标准,选拔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表示。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要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要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公开选拔官员这种方式由于选拔渠道广、过程透明、竞争公平、方法科学,有效防止了官员晋升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提高了干部选拔的科学性。近些年在各地干部录用、晋升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5年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公开选拔官员近3万名.其中县处级以上7000多名.  相似文献   

13.
未名 《决策探索》2008,(19):15-15
从2009年1月1日起,新疆阿勒泰地区将率先在全国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把过去通行的官员“收入申报”扩大为“财产申报”,并承诺在阿勒泰廉政网和当地主流媒体上公示官员的“财产申报结果”。对于此项破冰之举,引来广泛争论,一项对阿勒泰和新疆其他一些地州市官员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反对者七成,无所谓者两成,坚决支持者一成。  相似文献   

14.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3,(16):25-2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改革。尽管从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来看,改革显得越来越迫切,但困难也越来越大。改革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所需要改革的各方面同时推进,达到平衡的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仅仅是个理想。任何改革都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也就是说,改革是在不平衡中进行的。实  相似文献   

15.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3,(1):135-136
防治腐败应加强舆论监督 记者胡舒立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官员寻租行为也花样翻新、蔓延扩大。改革最迫切、最困难也非改不可的内容,就包括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亦即减少“设租机会”。  相似文献   

16.
何忠洲  杨中旭 《领导文萃》2006,(10):118-121
挂职干部,作为官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却承担着重大的“政治任务”在外界的视野中,更多看到的是知识分子挂职当官,但事实上以一种特别的面貌,挂职干部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已司空见惯。而随着新一轮党政大换届,更多的干部开始按照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挂职锻炼。挂职干部的“特别任务”“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挂职从一开始就是和锻炼干部相联系的。“别看我是博士,书读得比地方的基层官员多,但我到了当地,就只是一名小学生”。陈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副研究员,曾经在1997至2000年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0年的辉煌所程,在这80年里,党的干部人事制度也在不新地完善提高,从终身制到聘用制,从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到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干部管理体制。而当前,我们正面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所史机遇.特别是我们西部迫远地区经济要发展.就要求我们贫困地区要有一个健全积极向上的干部人事体制。  相似文献   

18.
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是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确定的党政干部制度改革11个重点突破项目之一。建立这一制度,是加强干部任前监督,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促进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09,(18):1-1
要求官员财产公示的呼声持续了20年,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据报道,最近可能有所突破。突破口就设在“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上,当官前先晒一晒家底,当官后再比照,一目了然。至于老人,还是老办法,暂时不晒。  相似文献   

20.
刘小草 《决策探索》2014,(18):85-85
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成为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成为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考试公平与地域公平的矛盾,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千古难题”。考试公平要求唯才是举、按分取人,而地域公平要求顾及各地域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差异,对落后、边远地区实行照顾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