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是当下我国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一种现实需要。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师课程决策贯穿于幼儿园课程运行的全过程;教师课程决策主要从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两个层面展开;教师课程决策的方式通常以直觉决策为主;教师课程决策主要受其自身知识和信念的影响。基于上述特征,为确保幼儿教师课程决策的成效,应进一步通过赋权来增强教师的课程主体作用,利用多种途径来增强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并积极为教师提供多种资源与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课程决策对于新课程实施成效起决定因素,因此审视新课程下教师课程决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变革的路径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找到方向。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决策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课程决策的经验取向、唯知识传递为主的取向、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师决策的依赖方面。实现教师课程决策的变革可以从加强课程政策的保障、变革教师的课程观、提高教师课程决策能力、更新学校文化、构建课程决策的支持系统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课程决策扎根于教师自身的课程实践,通过教师对课程问题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实现了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治,因而成为教师专业自主的一个有效途径。课程决策不但为教师专业自主提供了实践空间,而且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力得到彰显;同时,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和专业自主能力也在课程决策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消费决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一般购买情境,而忽视了另一种常见的情境——紧急购买情境。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紧急购买情境下消费决策的特征,提出了紧急购买情境下决策研究可使用的技术,进一步探究了紧急购买情境下消费决策的机制,为未来紧急购买情境的研究进行了有益展望。  相似文献   

5.
走向分权的课程决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特别是课程政治学的研究成果 ,主要从哲学层面探讨了课程决策中权力运作的价值取向问题。指出 ,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已形成一种很难扭转的趋势 ,课程决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根除集权制的决策形式 ,并对我国三级课程决策主体的权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根据消费决策是否具有一致性、可控性划分成特质论、情景论。特质论主张在消费者内部有一个稳定的人格特质在起作用,消费者的决策是可以预测的,主张企业应针对不同个性消费者细分市场,影响消费决策的人格特质主要有认知需求、自我概念、创新性人格以及物质主义人格等,在特质论指导下,研究者对消费者决策风格进行了划分,共分作八种,不同决策风格对应不同营销策略。而情境论则认为,消费决策受各种情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其决策行为是可控制、可改变的,其影响消费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市场因素、人际因素以及群体因素,该理论鼓励企业制定营销策略诱导消费者决策,主要包括两种策略,交易式促销策略以及关系式体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师课程决策是一种存在于学校公共生活中的公共性行动。在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具有公共理性、公共协商、公共制度三种公共表征。具体而言,公共理性是教师课程决策的公共性基础;公共协商有助于教师课程决策共识的达成;公共制度是教师课程决策的保障。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的实现需要唤醒教师的“公共人”意识;建立教师研究共同体,推动教师课程决策的公共参与和协商;建立教师公共意志表达机制与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8.
国家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具体的学校情境.学校情境为国家课程实施提供实践场域,制约着国家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推动和促进国家课程发展.学校情境中国家课程的实施需要树立革新的学校课程领导理念,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建设和谐的学校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9.
情境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知识产生与实际运用的情境中进行的。脱离实际情境的学习,只能获得“惰性知识”,根本无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是学校的学习还是个人的学习,都应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进行,并要为知识向实际运用的迁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情境性调节焦点、即时情绪和认知需要对个体探索型技术创业决策和应用型技术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促进焦点的个体比预防焦点的个体在探索型技术创业和应用型技术创业上均有更大的倾向;积极情绪的个体比消极情绪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探索型技术创业;高认知需要的个体比低认知需要的个体在探索型技术创业和应用型技术创业上均有更大的倾向。(2)情境性调节焦点和即时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个体的探索型技术创业倾向,但不显著影响应用型技术创业倾向。(3)即时情绪和认知需要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个体的应用型技术创业倾向,但不显著影响探索型技术创业倾向。  相似文献   

11.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很多幼儿在此阶段都会出现适应性困难,进而有可能影响到之后的学业成功和人格结构。而课程衔接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可先从幼小课程衔接问题入手。课程取向作为课程的理念体系,会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产生决定性影响。要想解决幼小课程衔接问题,可尝试改变幼小课程的课程取向,建立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发展的哲学取向及复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课程发展史中,一段颇长的时间里是以中央课程发展模式为主.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西方先进国家开始转向采用校本课程发展模式--一种与中央课程发展相对的课程发展模式.校本课程发展主张所有参与学生学习的有关人士之间,形成一个互动的网络,一起决定学生的课程.这种课程发展模式强调非中央化、权力下放、自主、民主、积极参与、互动、集体决策、人的需要、因材施教、多元化等理念.由于这些理念正切合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导致了校本课程发展的复生.  相似文献   

13.
课程现代化是中小学继续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核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学继续教育课程现代化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课程内容的时代化、课程体系的科学化、课程底蕴的人文化、课程结构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对象,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则是人们研究课程的基本理论视角。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课程的研究主要在哲学与心理学基础上进行,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课程改革的争议此起彼伏,这与人们对学校课程的不同认识有关。论文从社会学视角对课程的来源、课程的决定、课程的落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重新省思自己对学校课程的看法,并建构出对学校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圣彼得堡悖论是关于不确定性和无穷决策问题中令人头痛的一个.虽然效用递减论、风险厌恶论、效用上限论和结果上限论都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消解这一悖论的有益尝试,但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最终解决问题.圣彼得堡悖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人们思维系统自身的矛盾性和不完善性,要求我们在决策理论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建立起理论模型既源于实践又不同于实践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班级的人数影响着一日活动的实施和幼儿身心的发展。巨大的农业人口基数导致农村地区幼儿园超额现象严重,游戏活动大打折扣。为促使大班额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当地乡土资源,开发民间游戏和户外场地,采取混龄分组等方式推进课程游戏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应起带头作用,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参与户外游戏,达成家园合力共育;帮助提升幼师游戏组织和课程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程与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课程”与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游戏”之间存在重要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课程游戏化含义的解读,探讨课程游戏化必要性,从而确立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倡导游戏精神的回归,真正将游戏权还给儿童。  相似文献   

18.
蒙昧决策是指凭借愚昧、迷信的方式进行的决策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决策活动;包括了巫术、拆字、堪舆、占星、占卜、问神、起课、谶谣等基本形式;蒙昧决策体现出神秘性、或然性、主观随意性和经验性的特征;具有预测未来、心理调适、舆论导向等功能;蒙昧决策在当今的流行有其独特表现和多方面的原因。应从三方面防范蒙昧决策:一是坚持无神论立场,二是坚持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立场,三是正确看待某些所谓灵验的蒙昧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