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山东沿海港口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港口经济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分析研究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借助港口经济的局部繁荣带动港口城市腹地以及整个沿海地区发展的可行性,并初步研究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港口经济发展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敏 《决策与信息》2009,(1):131-132
本文以洪湖湿地为例,在分析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提出了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1,(14):12-12
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推进,青岛逐渐成为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的热门地区。建立青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是加快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举措。青岛拥有经济发达、开放度高以及良好的区位和基础设施等诸多优势,因此应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金融运营模式创新、建立新经济区等方面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同时肩负着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双重责任。经过26年的发展,东营市已经进入了一个由新兴石油城市向现代化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转变的重要时期。东营必须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环渤海,依托大腹地,放眼全世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要指示,对于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冷静 《决策》2012,(4):54-56
2012年3月1日,青岛陆地与海域面积内,"一区一带一园"500多平方公里被盖上"蓝色硅谷"印章,这是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一年后,青岛为自己展开的新蓝图. 所谓蓝色硅谷,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岛涉海机构集中、海洋研发人才密集的优势,培育海洋科技的研发中心、科研成果的孵化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国内外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与经贸合作中心. 业界认为,山东半岛成为国内首个以海洋经济为鲜明特色而晋级国家战略的区域板块,为青岛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青岛借机打造蓝色硅谷,将推动其全面步入"深蓝时代".  相似文献   

8.
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强化措施,加强领导,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海洋产业的发展是海洋经济健康、快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文章在分析美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发展海洋产业采取的战略和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及发展提出战略建议,包括科技兴海、可持续发展、产业聚集与结构优化等。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对江西省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对鄱阳湖区生态资源的研究,总结鄱阳湖区生态旅游土地利用模式的特征,以及形成该模式的相关因素,为其它地区借鉴此种类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1,(15):28-29
今年3月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自今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后,3月1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再算上即将出台“海洋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广东省,中国在“十二五”期间拉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已经开始启动。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一五"时期,文登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学发展的新布局全面展开,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强化"三区"建设对接"两大板块",突出结构调整,坚持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着力打造以南海新区为主体的蓝色产业先行区、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高端产业示范区、以城市文化商务区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带动城区、南海两个大板块的"跨越式"发展,其中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重点建设的三个海洋经济新区之一的南海新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更加推动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3.
内在协调机制对共享利益的分配和平衡是跨行政单元的区域一体化的关键.文章从区域协调机制建立的重大意义出发,以国家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三大集中用海区之一——丁字湾新城为例,对跨域协调机制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合作的意愿意识、内在协调机制、互相盲目竞争、企业协动作用和社会资本发育是其主要难点.最后,从合作目标设计、协调机制多元广域化、协调制度规范、中介组织作用等方面给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蓬勃发展的今天,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成为了当代旅游管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从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牦最出发,指出了从伦理视角思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文章最后从伦理学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蓝色经济战略将经济发展与生态通盘考虑,既要银海金山,又要大海永葆蓝色、大地永葆绿色。蓝色经济战略的最高价值追求是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经济区。蓝色经济战略的根脉是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蓝色经济打破了“海是海、陆是陆”海陆分离的传统观念,强调海陆统筹、一体推进,并在海陆统筹中实现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当前上海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并对上海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发展上海生态旅游的整体设想,构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模式,提出了上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当前上海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并对上海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发展上海生态旅游的整体设想,构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模式,提出了上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Logistic方程的创新技术传播模式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利用Logistic方程来描述单技术创新的反应扩散过程.在充分考虑技术源与需求体之间及相同经济层次创新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给出了网络式及辐射式两种技术扩散模式;再根据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经济分析,以寻求技术与环境之间的最佳协调状态.为激发创新技术的开发与积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的市场营销主要包括旅游理念营销以及旅游产品营销,本文主要从生态旅游产品的定义、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旅游产品的组合策略以及开发策略等多个方面对生态旅游市场的营销内涵及其产品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滨旅游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大连是全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海滨旅游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该文对大连滨海旅游发展作了概述,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