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明(作为技术活动的核心)与建造(作为工程活动的核心)之间具有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体现了技术和工程之间的关系.技术发明与工程建造的相互交织使得一些人类活动成为两者之间的交界面.在不同的情况和背景下,我们对于其间的区别和联系所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这种探讨的实际意义在于,一方面要看到工程能力和技术水平之间是不能混淆的,另一方面要通过与发明的交界来提高工程活动的技术发明含量和新颖性,使工程建造活动成为人类技术进步和发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艾伯特·厄舍尔,是著名的经济史家,也是第一位美国技术史家。在20世纪前半叶,他对技术发明产生等问题具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的发明思想涉及反对发明先验论的观点和机械过程理论,他第一次引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发明过程中的顿悟,并且提出发明是累积综合的过程。然而,他深邃的思想没有得到后人的呼应和支持,今天重新挖掘厄舍尔的技术发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明哲学》是19世纪英国学者德克斯的一部作品,集中论述了与发明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德克斯从发明实际与历史的角度,将科学研究(理论、实验、发现)与实际制造(原始发明、改进、设计)统归到发明的过程之中,对发明做出了具有启示意义的广义理解。德克斯对发明过程及其每一个阶段的分析都体现了"发明即是创造"的观点。《发明哲学》的研究范式对技术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明创造是技术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技术研究者对于发明创造的研究从没有间断,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技术发明创造观。社会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有两个理论来源:早期的发明社会学和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从发明的结构、发明的社会经济形成和发明的主体特征三个角度分析发明思想的产生,揭示发明思想如何在社会诸多因素的作用下被建构并最终形成人工物。  相似文献   

5.
亨利·德克斯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工程师、发明家和技术哲学家;其代表作<发明哲学>,是一部专门论述发明的哲学著作.德克斯首次提出了"发明哲学"概念,并系统地阐述了发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结构:发明是一种心智能力,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它包括原始发明、改进和设计等三个阶段,这在技术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他从生产实践中遭遇的问题出发思考形而上的哲学命题,然后又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性.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项发明都是已有的技术原理、技术部件、技术功能和技术模块的组合。发明通常是发明人在各类需要的刺激下,借助已有的技术原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能满足需求的心理模型,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技术部件将心理模型表达出来而成为真实的发明。借助发明的组合模式和创新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国产大飞机C919毫无疑问是属于中国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评述中日两国技术发明模式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角度论述了形成和转变两国技术发明模式的深层动因。并对两国未来技术发明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环保投资一方面通过“需求效应”派生出对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的需求,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技术效应”改进环境技术, 进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利用2003-2010年环保类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 通过中介效应模型, 检验了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目前环保投资主要通过需求效应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技术效应暂时仍未显现。因此, 一方面应该看到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应该积极调整环保投资结构, 促进环保投资“技术效应”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女人世界》2008,(12):54-54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华艺瓷”也会将这个美誉继续撼卫下去。  相似文献   

10.
从小事做起     
《阅读与作文》2007,(5):18-18
很多人都会羡慕伟人的功成名就,可是大家却忽略了伟人的背后,其实是历经辛酸血泪的。爱迪生发明电灯前,试了一百多种灯芯(xīn)的材料后, 别人嘲笑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至少我知道这一百多种材料不能用。”果然,苍天不负苦心人,爱迪生不但发明了电灯,还赢得了“发明大王”的美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知识势差是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前提;技术创新实践是技术知识流动的动力;技术创新意向性是技术知识流动的向标。技术知识势差、技术创新实践和技术创新意向性为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提供了可能。在"人—技术创新—世界"框架下理解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是一个新视角。技术知识势差为技术知识流动提供了可能境域,技术创新实践为技术知识流动提供了现实境域,技术创新意向性引导技术创新朝着未来方向发展,指引技术知识流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成创新是目前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过程提炼出企业技术集成创新的三种模式:拷版、渐进和突破。从技术战略角度针对不同模式的具体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对应三种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的企业技术战略:拷版、模仿和领先战略。结合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的技术集成实践活动进行了案例分析,认为企业只有通过不懈的技术学习和技术积累,才能促进企业的技术能力成长,更有效地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产效率提高和经济发展,美国职务发明专利权经历了由个人的自然人身权利转为基于契约关系的法人财产权的演进。这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说明职务发明制度只有与经济发展和创新形式相适应,才可能对创新形成正向的激励作用。因此,我国职务发明相关法规应当紧密地与本国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制度保持协调,积极保护我国目前创新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明确发明者作为创意产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有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略论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技术是当前学术界颇有争议的理论问题.界定了社会技术的内涵,认为社会技术是调整、改造(善)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人类改造社会世界目的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析了社会技术中存在的诸多哲学问题或者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同时,论述了人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社会科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等问题,着重强调了当前技术哲学要深入研究社会技术形态、社会技术结构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运用哲学的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我们时代问题的聚焦处。技术是实践,是人类的设计和创造,伦理诉求是技术活动的一个内在规定。技术力量的强大和影响之深远、发展之迅猛,其内在的不确定性及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是我们需要技术伦理学的原因。技术伦理的研究应当深入到“技术本身”。今天,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深入到了它的基础层次。我们的身体也由技术的出发点变成了技术塑造的对象和材料。由此提出了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和伦理问题,要求发展出一些新的原则。技术伦理学应当是一门实践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6.
职务发明创造是受雇人在履行其职务时产生的体现单位意志的智力活动成果,包含劳动关系和职务发明创造关系两个法律关系。职务发明创造关系的产生以劳动关系为基础,以履行职务义务为条件。受雇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但不受劳动关系的约束,独立于职务义务之外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成果,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本人。现行专利法第六条违背了民事主体之间的公平原则,不利于实现专利法的立法目的。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加以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技术过程论,技术目的的实现与技术形态的转化都是一个过程,完整的技术活动包括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两部分内容。只有深入到技术创新内部,揭示其规律,才能完整地理解技术过程。沿着过程论的思路,技术创新被理解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社会化过程、产业化过程和商品化过程,从而形成了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并构成了技术创新研究视角改变的方法论基础。在这种方法论指导下,研究者就技术创新的本质、主体、模式、历史阶段性以及技术创新同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不同的层面深化了技术创新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化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发明成果能否通过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一个文化选择的过程。西方社会自近代以来对技术创新的有意识的追求,形成了一种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并在西方社会形成了一种技术创新文化,使技术创新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有助于通过技术创新的成果解读社会文化,也有助于通过社会文化解读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中国内地和香港等不同地区不同创新物在各自特定时空中的扩散轨迹的总结和分析,把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归纳为两大类:社会的和技术的。其中,社会因素又区分为创新产生的年代和创新扩散的地区,而技术因素主要指创新属性,分为计算类、电信类、家庭娱乐类和大众媒介类。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因素中的创新出现的时间对于创新扩散的形态具有显著影响;扩散所在地区和创新特性对创新扩散的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