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道刚 《决策》2001,(9):7-9
八月的南京热浪袭人.当你漫步街头,这座城市给你的感觉就像一个殷实的大户,商气有余而贵气不足. 在南京采访的那几天,有三条关于这座城市的新闻亮点进入了我的视野.一条是今年早些时候发生的新闻:南京把游离于城市外的江宁县,纳入市区的麾下,拉开了"东进南延"和"渡江北扩"的序幕;另一条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为了增强大都市聚集和辐射的功能,南京正在苏皖两省的6个城市构筑"南京一小时都市圈";还有一条是即将发生的新闻:今年9月17日-19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将在南京举办,这是建国以来南京市同时也是江苏省承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一次国际性会议.据说,为了争到此次会议的承办权,地方的政要们还颇费了一番脑筋.  相似文献   

2.
王傲兰 《决策》2001,(5):8-9
"十五"期间,我国及多数省区首次将加速城市化确定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这将大大促进都市经济圈的成长和建设.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纷纷把都市圈的培育和壮大当作21世纪初期地区发展的重大目标.上海市早就认定要成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龙头".浙江省提出,"十五"时期要在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框架内,进一步建设好杭嘉湖和宁绍舟这两个二级都市圈.江苏省在制定加速城市化建设规划过程中,如果说在其它问题上尚有见仁见智的情况,那么有一点可以说达成了共识,即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加紧建设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3.
吴盼 《经营管理者》2011,(11):37-39
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一条必由之路。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道路规划、道路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这在潮州表现尤为突出,由此影响着其整个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因此,针对潮州道路规划与交通的现实,消解"瓶颈",从而有效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南昌城市品牌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  于盼盼 《经营管理者》2013,(29):330-331
在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加快建设和传播城市品牌,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竞相追逐的目标。本文以江西省省会南昌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南昌城市品牌现状,指出了南昌城市品牌定位以及品牌传播策略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若干建议。本文认为:目前南昌城市品牌建设不到位,南昌城市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南昌城市品牌定位混乱、模糊以及多变,南昌应当将城市品牌重新定位回"红色英雄城";并且提出南昌在进行品牌传播策略时,应当立足城市品牌定位,科学规划传播体系,并通过改善城市环境和整合利用新型媒体与公关活动进行品牌传播。  相似文献   

5.
朱昌俊 《决策》2021,379(12):46-48
这几年,"强省会"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趋势.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不少省份都把建设"强省会"打到了公屏上.最近,就有三个城市,把"强省会"建设号角吹得更响了. 一是南昌.2021年11月4日,履新的江西主官在南昌调研时强调,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二是太原.2021年11月初,新任太原主官在讲话中表示,不断提升太原在全省的首位度和在全国的影响力.三是贵阳.在2021年10月底召开的贵阳贵安"强省会"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贵阳主官强调,要视责任如泰山、视使命如生命,当好"强省会"的先锋队、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张道刚 《决策》2001,(5):4-7
策划人语 几年前,我在滁州、芜湖和马鞍山等市采访时,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南京出版的<扬子晚报>、<服务导报>在这三个城市非常之畅销,其发行量甚至超过了当地的报纸,以至安徽省内的报纸都难以打进来.可那时,我没往深里想.近日在马鞍山采访,一位市民告诉我,他从媒体上得知,马鞍山将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南京规划中的轻轨交通也将延伸至马鞍山,到那时,"马鞍山人"也就成了"南京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实践,研究了市场化背景下规制改革对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方法(GMM-DIFF)以减弱规制改革与城市水务产业发展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发现,中国城市水务产业规制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微弱的证据表明规制改革促进了城市水务产业的总量发展;受制于政府偏好与战略选择,中国城市水务产业采取了收益率规制方式,产生严重的A-J效应,具有明显的"两难困境",即以损害效率为代价促进城市水务总量的发展;研究还表明,城市水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化进程,应当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水务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以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强化都市圈各城市空间经济联系是破解南京都市圈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改进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南京都市圈城市经济联系程度,并从地缘经济关系视角,分别以圈中7个城市为中心,采用欧氏距离法分析各城市的竞合关系,探讨南京都市圈各城市的相互作用类型。综合分析表明:南京都市圈以南京为核心,经济联系强度向外逐渐递减;南京的中心性作用明显;两省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总体较弱;圈内各城市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分工不足、竞争有余,影响着都市圈区域整体实力的提升。最后从创新区域发展管理模式、要素整合和产业联动等方面给出促进南京都市圈各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宏 《决策》2001,(5):9
眼下一些周边省区的中心城市紧锣密鼓地实施"一小时都市圈"战略举措,无疑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新动向."一小时都市圈"的战略概念至少有两个涵义,其一是扩张壮大中心城市的增长极地位和功能,以此为依托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其二是经济区域联系替代行政区划界限,重新建构区域经济布局,并取得发展与竞争的优势.应该说,这一战略概念及其实施举措,不仅具有现实可行性,而且富有相当领先性.对于安徽来说,这又是一个不期而至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咨询》2003,(1):34-37
编者按: 近日,汇集国内外上百位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即将面世,该报告全面剖析了中国城市发展与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的整体关系.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牛文元教授近日在<财经界>撰文,用详实的数据分析指出,中国城市化将是新一轮财富涌流的载体.同期中国另一支青年学者巴曙松、钟伟、高辉清、赵晓则从市场化与工业化的角度解剖中国城市化进程,提出城市化将重塑中国经济与人口版图.本刊现将这两篇经综合整理的专题文章转载如下,作为新年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个"礼物"!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化和市场化不能在短期内解决中国13亿人口,尤其是9亿农民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使广大农村和9亿农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加速器"和"蓄水池",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王建,国家计委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对于西方经验的解构优势,对于国情的烂熟于胸,王建不满足于理论贩卖浅尝辄止,他似乎要在东西方之间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于是在这个"世纪构想"中,他用了西方的区域经济学做底子,却最终选择了东方的模式。王建曾经最早提出"沿海经济发展"的理念,这几乎使他一夜成名。王建又埋首研究,厚积薄发,探骊得珠,提出了"九大都市圈"之说。"九大都市圈"既犹如九颗暗藏玄机的棋子,也犹如"九路诸侯"专家设想到2010年,中华大地上将有九大都市圈横空出世,它们如群星拱月,支撑起下个世纪中国人的工业化之梦——这并非时代的呓语,而是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作为重大课题推出的"世纪构想"。这九大都市圈分别是: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在内的京津冀都市圈,包括长春、哈尔滨在内的吉黑都市圈,包括济南、青岛在内的济青都市圈,包括武汉、长沙、南昌在内的湘鄂赣都市圈,包括成都、重庆在内的成渝都市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在内的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包括南京、扬州、合肥在内的长  相似文献   

13.
朱昌俊 《决策》2022,382(4):41-43
最近,"都市圈"很火. 先是2022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批复《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后是3月21日,备受关注的《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至此,全国已有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等五大国家级都市圈拿到了"准生证". 这意味着,属于都市圈的时代,已经正式到来.  相似文献   

14.
陈刚 《决策》2010,(6):90-90
南京未来要打造"智慧城市",目前正在启动阶段."智慧城市"的概念其实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但是IBM公司2008年主推"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战略之后,使得"智慧城市"在全球的推进步伐大大加快了.  相似文献   

15.
2月23日,中国长江中游湖南长沙、安徽合肥、江西南昌和湖北武汉4个省会城市的市长,在武汉共同签署《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这四个城市的书记市长在会上阐述合作意愿和合作机制,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合肥经济圈的关键在合肥,合肥经济圈能不能‘画得圆’,主要看合肥的带动力。这是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对合肥的期盼和重托。合肥以实实在在的发展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作为安徽的省会和中心城市,近年来,合肥市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1,(17):24-25
省会是一个省份发展要素最多、最集中的区域,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省会城市必须发挥好自身优势,率先实现突破。据监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一些省会城市为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一流城市”、“第一方阵”、“国家中心城市”等全新定位。太原、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地抢抓“十二五”机遇,冲刺一流省会城市。合肥、福州、太原等省会城市提出。在今后5年建设区域性大城市、大都市。而广州、西安、南昌等地区则利用资源优势,致力打造各自特色之都,即国际科技创业之都、中国文化之都、中国水都。  相似文献   

18.
汪洋书记在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要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这条主线,通过构建"一圈两翼",实现"三个领先"、"五大突破"、"三大战略",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是我市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城镇经济超速发展的特定时期.  相似文献   

19.
正【政策背景】继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宣布实行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之后,近日,南京市又端出学前教育发展"套餐",公布了《南京市幼儿园增量工程实施办法》、《南京市幼儿园创优工程实施办法》和《南京市民办惠民幼儿园促进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力争通过这"三大工程",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提升南京市民学前教育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市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中国城市化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人们对城市化战略认识上的曲折反复是一致的。近20年来,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滞后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制度安排。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安排包括:转变就业制度,促进就业应该是中国政府很长一段时期的核心政策;制定促进就业的企业政策;改进技术路线;调整城市建设方针。从目前的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看,中国正面临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面临巨大的社会变迁。城市化需要成熟的经验和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