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郑重指出:九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这条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作出了重大贡献。”九年来,他之所以能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归根到底是坚持以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因此,研究他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与坚持,运用与发展,则是我们研究邓小平同志重大贡献的一个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风 ,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紧密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研究和探讨了邓小平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观的精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擎柱之一,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理论依据。本文从邓小平同志思考、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入手,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原则,说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整体观,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涵义。文章进而探讨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内涵,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内含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和特有本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观的精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擎柱之一,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理论依据.本文从邓小平同志思考、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入手,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原则,说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整体观,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涵义.文章进而探讨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内涵,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内含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和特有本质.  相似文献   

5.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衡量标准●李连仲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1980年他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路线,开创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新领域,为后人们做出了表率。一、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是这样理解的马克思总结了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缺陷,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即强调人类生活实践的伟大作用和世界观意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们也遵循伟大导师的表述,把他的新世界观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纵观马克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在其理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如何享受发展生产力的成果等一系列问题。认真学习、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原因。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他不仅反复强调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则,而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首要的、…  相似文献   

8.
陈福明 《中华魂》2008,(12):39-41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发前人所未言,敢做前人未做事,善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大胆创新,堪称我党历史上改革创新的光辉典范。理论创新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成功地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贡献任中平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在认识论方面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一、坚持实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实践作了深刻的历史总结的基础上,提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赋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鲜明的时代气息。(1)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党的工作成败的标准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提出的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价值标准,就是一切了为群众这种观点的体现。正如江泽民指出的,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实践、尊重实践、勇于实践,在极其丰富和广阔的实践中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据此,展示出他伟大的精神、风格和气魄。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就以其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在解决建设有中国持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过程中,顺应着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命题。其中,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有史以来,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春节期间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话,在当前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一切工作的旗帜、方向和力量源泉。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正如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的产生一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今天,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行进在新世纪的征途中,坚持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内涵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已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全党全国人民贯彻十二大精神的大好形势下,我们隆重地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走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武装我们头脑的思想武器和开展一切工作的指导理论,它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其核心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在学习《邓小平文选》二、三卷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邓小平同志在形成与发展这一科学论断的同时,在进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的讲话中,重申了党的思想路线、强调要“注意工作方法,克服官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根据这一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再一次批评了“两个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集中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一理论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在开篇中就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结束篇中,他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树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改革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邓小平深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造性运用辩证法于改革之中。因此,其改革理论洋溢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科学精髓。随着改革的一步步推进,我们越来越感到邓小平改革理论中的辩证法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把解放思想纳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辟了新天地。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邓小平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及坚持与发展的统一的观点出发,科学地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科学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理论斗争中和在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两条思路,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