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各超市的酸奶柜台突然被铺天盖地的"老酸奶"所占据。老酸奶是不是最天然的酸奶?是不是营养价值比其他酸奶高?是不是有特殊保健作用?是不是比其他酸奶安全?是不是不含添加剂,特别适合孩子吃?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是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虽然“价值’一词在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没有出现过,但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却非常丰富。在儒家思想中,人生价值问题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集团。他们通常用“欲”表示主体的生理需要,用“贵”、“尚”、“大”等表示对人生价值的肯定、评价和追求。儒家人生价值理论与他们的道德学说紧密结合,其核心是中庸价值观,即在适中原则指导下的特殊形态的道德价值观,质言之,就是作为儒家人生哲学核心和精髓的中庸之道在价值观中的体现。中庸价值观最突出的三个特点是:重生而下轻物、重人而不轻己、重义而不轻利。  相似文献   

3.
中庸就本体论说,是客观实在,中庸之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它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被创造;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方法论说,中庸坚持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原则,反对走极端路线。专制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了中庸之道,而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真正体现了中庸之道;人民主权和市场经济、以及由此衍生的自由、民主、法治等,是中庸之道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4.
《中庸》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诚”既是最根本的哲学范畴,又是最基本的道德范畴,更是“天道”与“人道”,即“天人合一”的桥梁与纽带。“诚”是整个儒学得以建立的基础,是中庸之道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中庸之道的外在体现。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庸》“诚”思想对于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瑛 《云梦学刊》2013,34(2):146-149
翻译始于理解而落实于表达。理解的"准确性"是产生正确译本的前提,而把握理解的"度"则能保证译作是否能够"恰到好处"。究竟何为"过度理解"?如何规避"过度理解"?透析《洛丽塔》两部最具典型意义的中译本:黄建人1989年译本和主万2005年译本中存在的"过度理解"实例,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相似文献   

6.
案例"我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了,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是学校在外地,我们很不放心。"一位母亲跟心理医生说。"您不放心什么?还有什么让您担心的事情吗?"医生问。那位母亲沉吟片刻后说:"我最担心她谈恋爱。她就要一个人去外地上大学了,现在好多年轻人一谈恋爱就住在一起。要是不成,女孩子不就被白占便宜了吗?""看得出来,您是一位细心的母亲。您女儿对谈恋爱是什么态度?""她表示不会谈恋爱,但谁知道呢?她拍毕业照时,还和几个男生单独合影呢。  相似文献   

7.
说“中庸”     
摘 要 《中庸》集中体现了儒学中庸之道思想.现代人释中庸为折中调和,是根本性的误读.“中”的本义是内在的且能贯通上下者,“庸”的本义是实用,中庸其实具有体、用两重性.因此,中庸之道既包含着形上学意义上的本体的存在,也表现为形下学意义上的作用的实行,既是精微幽深的天下之正道定理,又是平常普适的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庸》在详细解说中庸之道学理依据的基础上,指出在天人关系的大框架中,人的修养进路和方式,并为人们展现出儒者的最高的人生价值和最理想的人生境界.中庸的“时中”观念具有发展的性质,所以中庸之道不是僵化的,中庸的“中和”观念,更具有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功能,在社会学、生态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漫长的人类历史积聚了良莠并存的文化遗产,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指引或误导男男女女去体验现实、想象未来。每个人甫一降临斯世,便会坠入文化的意义之网。无论前方是绿洲还是陷阱,文化符号都使人类自身及其所处的大千世界充满意义。语言堪称符号世界的重中之重,没有语言的依凭,意义就会随之烟消云散。在巴赫金眼里,语言"最敏感地反映着社会存在最细微的运动"[1]。因而,循着语言的变化不难找寻意义变化的蛛丝马迹、感受社会思潮短暂而微妙的律动。沿着这样的逻辑,考察"土豪"一词的前世今生就成了一件饶有意趣的事情:它何以在革命年代大出风头?何以在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又何以在当下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9.
花园庄出土商代甲骨文中的"?"字,实即"吉"字上半部,亦即商周时代古戈头形状的写照。?是象形字,"戛"是会意字,而殷墟卜辞中上?下口的"吉"也是以?作声符的,说明?古音同"戛"也同"吉",其本义是"戈头"或"戈首",在花园庄甲骨卜辞中作名词,是指玉戈头或玉戈首。从考古资料看,此"?"字释为"圭"是不对的。玉戈头与玉圭皆见于殷墟发掘出土的资料中,也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但二者的形制是截然不同的。玉戈头的"?"下部有枘部分,明显是用来纳入凿孔或缚绑在戈柄之上的;而玉圭无枘,是呈长方形状。玉戈比玉圭在殷礼中使用更为频繁,而周礼中玉戈逐渐消失独留玉圭,这大概是学者不敢把花园庄甲骨文中"?"直接释读为玉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一定要做一名基督徒?做一名基督徒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为什么除了做人我们还要做基督徒?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真诚地想要理解的。《论基督徒》是汉斯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在这本著作中,汉斯昆讨论了现代人文语境中基督信仰的全部基本信理,为"基督徒的真正含义"这个极具关注性的问题做了深刻注解。本论文试图对之进行梳理和辨析。  相似文献   

11.
雅心 《家庭科技》2014,(12):40-40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对越亲的人越没耐心,越容易生气、发火。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对亲人的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其他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往往"假设"其他人不了解我们,要取得他们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亲人,我们的耐心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亲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一般来说,越亲近的人就越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并不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达成充分的理解,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我们常常会想:"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理解我呢?"这样越想就会越生气。  相似文献   

12.
"魁阁"堪称中国近现代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黄金时代的重要实验室,在费孝通先生的带领下,魁阁成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70年过去了,"魁阁"的遗产我们究竟理解了多少?面对"魁阁"的遗产我们做了什么?该做什么?怎样做?仍然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思想的研究中,中庸之道历来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岐异最众的问题之一。系统研究传统思想文化的人很难绕得开这一问题,而研究中往往莫衷一是,或褒或贬,大相径庭。尤其是在现当代,挞伐之见纷呈,否定之声甚隆。但是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却是一个空白。幸喜的是,学界终于有了第一部系统地开拓性地论述中庸之道的佳作,读之令人如鹈鹕灌顶,耳目一新。这就是朱岚先生的新著、近23万字的《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唐论》(工人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相似文献   

14.
先生下班回家,一眼瞥见的是儿子。"你妈呢?"先生诧异地问。"老妈出去了。"我在书房里屏住笑,听儿子逗他爸。"你妈去哪儿啦?吃过饭了?什么时候回来?"先生换着鞋,一迭声地问。一种特别宜人的温馨涌上我的心头,弥漫全身。  相似文献   

15.
先哲倡导"中庸"思想的目的,在于寻找适中、适度的行为规范。中庸既是认知、思维的方法,同时又是一种人文观念、人文精神和人格品质。中庸的理论致思为的是和谐,即调和身心关系,人际关系,天人关系,以造成生命运行中的和谐状态。传统文化之所以看重"和",是因为"和"对于社会稳定和生命绵延有长期效应。先哲在讨论中庸时,还引进了"权变"思想,对中庸之道起到修正和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庸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价值。中庸之道的核心内涵是过犹不及,寻求适度与合理。究其历史沿革,不同时期对中庸之道既有新的诠释,又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和偏见。因此,要辩证地看待、有选择地吸收,同时给予现代意义的阐析,将中庸之道与现代组织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7.
中庸之道与情理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庸之道是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具有某种形式化特点的实践理性方法论,也是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目标。中庸之道的实质内容实际上是儒学或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种"情理精神",在实践中,这种中庸之道与情理精神又是通过对经权关系的处理而得以实现的。揭示这一内在奥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真蕴。  相似文献   

18.
"包头市优秀青年企业家"金利斌以一种极为痛苦的自杀方式结束了生命,他的死意外地又以另外一种方式扰动着更多的人。包头警方最新通报这个亿万富翁自焚案最新进展:涉及融资贷款24.42亿元。金利斌案这个活生生的教训,使得那些仍在民间融资漩涡中沉浮的人们更想知道到的是,"微利"项目何以沾上"高利"借贷?异化的"民间融资"黑洞究竟有多大?这些风险黑洞又靠什么来填补?又是谁成就了"金利斌"们?金利斌案又带来了哪些警示?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我在一家土豆粉馆用餐,看见一名服务员端着一碗土豆粉问一位顾客:"你是土鸡吗?"顾客答道:"不是,我是猪肝。"于是服务员又问另一位顾客:"你是土鸡吗?"只听见那位顾客回答道:"我不是土鸡,我要的是土鸡。"在场听到的人都笑了。笑过之后,仔细思考,却发现了问题:为什么一句听似不合逻辑的问语却能得到第一位顾客的理解?又为什么第二住顾客理解了却要予以否定呢?  相似文献   

20.
对中日共同使用的"气"("気")从字源及使用现状进行了音、形、义三要素的分析,从而在认识二者字义巨大差别的基础上,对日语中广泛使用的"気"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阐明了"気"与"心"的关系?佣芍沼锏摹皻荨笔侵感?理活动、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外在感情、心情,而"心"则是"気"的根本,是掌控"気"的内在精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