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玲与张洁作为现当代文坛的代表性女作家,她们的创作母题即对理想的追求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她们创作历程本身却经历了由恨到爱和由爱到恨的看似相反的过程,原因是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2.
柯岩是当代一位永远勃荡着青春、以真诚和坦率讴歌着爱与美的作家。她将自己所有爱的热力献给了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爱不仅仅是同情,也是一种负责和献身。有所爱必然有所恨。因而作家不仅以真挚的爱心滋育着一切处于悲沉、稚拙的苦难中的人们,而且以高度的艺术自律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客观真实的美学风范,展现人生的真情真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精神风范与人格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毛泽东的精神风范最突出最具本质意义的是爱国爱民思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其情感世界、精神风范的核心;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其精神风范的精髓;不屈不挠的斗争是其个性特色。精神风范与个性特色的融合,构成他威力无比的人格魅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专业精神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在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风范与活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得以巩固和深化的内在动力。班主任的专业精神是由专业理想、专业态度、专业责任和专业技能等多种要素构成,其实践内涵体现为敬业奉献精神、乐业爱生精神、勤学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等;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建立激励机制、注重教育实践和加强自身修养等有效途径,培养和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雷雨》的艺术成就之一在于它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有血有内的典型人物形象。性格的多元化即是其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之一。周朴园是无情的资本家和多情的阔少爷的综合体;鲁侍萍既有对周朴园旧情的怀念,又有捍卫人格尊严的清醒和不被理解的愤怒;繁漪则将爱化作恨,以恨表达爱,爱得火热,恨得疯狂。  相似文献   

6.
程民治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100-103,79
本文拟就夫兰克的生平及其卓著的业绩作了一个简要地介绍,旨在歌颂与弘扬他志趣高洁、刻苦攻关、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范,以及他诚朴坦直、爱生如子和反对核战争等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7.
思路提示 杜甫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人间就是要有爱,也要有恨。爱真、善、美;恨假、恶、丑。若不如此,世上就不会有公理、正义和光明。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读了李红婷教授和王永老师分别写的关于计算教学的文章,使我想到我最喜欢的两首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和儆喜就好》。“爱拼才会赢”体现了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特质与追求,而“欢喜就好”则体现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和谐要素——“欢喜”。“欢喜”,就是喜欢,就是兴趣所至。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所揭示的平民知识分子的反叛精神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创举.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简@爱追求男女平等、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的人物形象,全文洋溢着激情、叛逆、女性独立的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10.
韬奋先生的品格为人、事业追求,一直是编辑出版从业人员学习的楷模。韬奋先生所走过的道路,正是今天编辑出版从业人员所要走的道路。韬奋先生的精神风范,不仅指引着今天的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向,而且它将成为当代从业人员的职业追求。  相似文献   

11.
《招魂》实乃屈原为招怀王魂魄之所作。虽然屈原对怀王有相当的怨恨,但他同时又对怀王存有明显的爱恋与怀念之情,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既恨又爱,恨爱交集,爱大于恨。特别是当屈原看到子兰的险恶用心与顷襄王为维护一己之利的行径以后,他的歌吟就显得格外沉重而哀伤。这种情感与痛苦的歌吟在《招魂》中表达得淋漓尽致,非至伤、至痛者所不能发;而具有如此之至伤、至痛者,舍屈原实无他人。  相似文献   

12.
爱是暖春,恨是寒冬,两者都会刻骨铭心,我们都避免不了。然而恨的结果总是可以预见的,而爱的结果常常是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是社会青年群体中的翘楚、精英和骨干,他们往往开风气先河,他们在精神上的追求、行为上的风范,对全社会年轻人有一种表率作用,也必然会在相当程度上规范、引领着新一代精神操守的高低和精神需要、物质生活和政治追求的方向。所以青年学生精神操守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强调社会本位的一元价值观取向  相似文献   

14.
尤金·奥尼尔的剧作始终贯穿大海形象,其对大海情感很复杂,交织着恨与爱。在奥尼尔的剧作中,"大海"既是令人恐惧和害怕的冥冥中掌握命运的某种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也是抚慰拯救心灵的爱的家园,投射了剧作家的信仰矛盾和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白水 《北京纪事》2011,(8):72-74
北京是个快节奏的城市,尤其是地铁,不仅跑得快,建的速度也快,拉着咱北京人东奔西跑。您说这地铁吧,跟两口子有一比:又爱又恨,因为天天得坐,谁也离不开谁,这就是爱。可也恨啊:不管你是谁,进了车门,都把你挤得七零八落。正可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坐地铁这个词,说着没感觉,挤地铁,才是准确生动的。  相似文献   

16.
徐成淼的<爱海情潮>是一部散文诗体内心独白长篇爱情小说.作者以其对爱无限幽深丰富的心理体脸,以饱蘸情感的艺术笔墨对真爱的内涵进行了一番诗意的阐释.在物欲横流和精神匮乏的时代症候中,作者对真爱的重新思索,对精神之爱的执著追求,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说在诗性叙事方面也作了一次较为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有大爱者方有大恨。”陈薇薇正是这样一个融大爱、大恨于一身的人。她的“爱”,源自她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一片忠诚;她的“恨”,来自她对工作和职责的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18.
教师劳动作为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除具有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外,还具有真善美统一的精神价值,这是教师劳动达到的最高境界。教师劳动蕴含着真,教师传播、维护、追求、享用真理,这是教师劳动价值的非功利特质,教师劳动与真同义,失真即失去劳动的意义;教师劳动包含着善,教师爱学生、爱社会、爱人类.体现了对善的追求;教师劳动体现着美,主要有人格美、艺术美、形象美等。“师者.真善美也。”  相似文献   

19.
(一) 爱与“憎”(恨)相对立,合成一对基本情感,属于“意向活动”,是人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时的根本态度。客观事物中能满足人的需要者,遇之则爱则喜,得之则欢则乐;客观事物中令人厌恶者,遇之则憎则恨,得之则怒则哀。“爱憎(恨)”与“喜怒”“哀乐”,两两成对,其中以“爱憎”一对为根本。“爱憎分明”对人生至关重要,人们常视之为“立身处世”的重大原则,它是心理学领域中急待探索的课题,本文拟对“爱感”中的几个问题作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性视域下对爱姑和莎菲形象进行深层次的对比与勾联,可发现她们叛逆性格的表层关联与现代性内涵的相异。如果说爱姑的抗争悲剧维系着深广的现实批判精神;莎菲的分裂生存则关联着人类精神追求无法圆满的永恒困境。若说爱姑形象负载了亟待“疗救”的创伤;莎菲形象则传达了女性关怀与自审的愿望。正是这 “互补”式的书写,共同构筑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多重维度与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