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活在桂西南壮族地区的回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不仅广泛地和汉族杂居(所谓“有汉即有回”),事实上也广泛地分布在蒙古、藏、壮、傣等少数民族地区。本文主要介绍迁居壮族地区的回族,论述了他们的历史,和壮族人民建立的友好关系,以及在开发桂西南地区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广西的瑶族地区经济经过解放后30多年的曲折发展,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工副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的经济基础。但和汉族、壮族地区相比较,其经济的落后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很明显。从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看,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之中。自然经济状态不能使瑶族地区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而只能是停滞不前,甚至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2000年以前,壮族先民骆越人和俚僚人就已经能够铸造和使用铜鼓。而反映古代壮族先民与自然和社会作斗争、早在2000年前开始绘制的花山壁画,是壮族人民特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壮族古代文化中,除铜鼓和崖壁画外,壮锦、陶瓷工艺和麻栏建筑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壮族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是丰富多彩的。壮族民间音乐的曲调非常丰富。壮族民间舞蹈,舞步雄健,感情细腻逼真,有刚有柔,坚毅乐观,有着  相似文献   

4.
在彩色缤纷的壮族民间文学艺苑里,机智人物的故事是一枝奇丽的鲜花。它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壮族人民口头创作的艺术珍品。机智人物的故事,是在壮族地区封建社会上升时期产生的。它是土司、流官、财主和贫苦的农民阶级这一主要矛盾在观念形态上的特殊反映。其所以特殊,就在于贫苦的农民和土司、流官、财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御斗争,是通过艺术虚构的故事形式表现出来的,以表现故事主人公的“机智”为其最突出的特点。它反映了壮族贫苦农民的意  相似文献   

5.
壮族地区特色文化传播的媒介生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禀赋富集丰厚,其内涵表现为多民族、多类型、多层次的文化相互依存.由于传统传播手段的落后,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需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催生,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在人民大众的文化滋养指向下不断推动.特别是媒体大融合的趋势,为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和多样化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百年前的中法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法国侵略的战争。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广西壮族人民站在反侵略战争的最前线。涌现出不少的英雄豪杰和许多可歌可泣的事绩,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黑旗军威震敌胆,壮族将领建奇功。黑旗军①原是新宁州(今扶绥)壮族吴凌云、吴亚终父子领导的广西农民起义军余部。②  相似文献   

7.
壮族历史源远流长,涉及面很广,内容十分丰富。能用简史的形式把它反映出来,很不容易。《壮族简史》的编著者掌握了大量的实地调查材料和文献资料,概略地论述了壮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发展状况和经济文化水平,给人以脉络清晰之感。壮族的生息之地是我国南部边疆,包括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离我国历代政治中心的黄河流域较远,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关于这些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生活斗争的记载极为贫乏,即使偶有只言片语,也由于地域和民族偏见而多歪曲不实之辞。要正确认识和阐述壮族的古代历史,除了现代民族学调查资料以外,还要靠考古学提供新的更确实具  相似文献   

8.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千百年来不仅在我国的汉族地区广为流传,而且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中也有很深的影响。单就广西壮、瑶地区而言,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瑶族的《盘王歌》和信歌中都有关于“梁祝”的歌词,壮族情歌中也常出现“要学山伯和英台,生生死死也成双”等诸如此类的词句。然而,正如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人民的文学创作“有时编造新的,有时把从前编的加以改编,使其适应于自己当前的情况。”(《杜勃罗留波夫全集》第一卷,第523页)壮、瑶人民结合自己特定的社会生活,从人物形象到语言风格,从情节处理到环境描写,对原“梁祝”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加工改造,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梁祝”故事在流传中的这种变异,是与古代壮、瑶地区特定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生活环境及人们的心理素质有密切联系的。本文力图就其变异的历史根源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歌圩是壮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于壮族居住的各个地区,深为壮族人民所珍重喜爱,在其民族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它虽然在原始意义上可能与宗教信仰发生过密切的关系(如一些学者所论述的那样),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毫无疑问,它与壮族人民的婚姻爱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伟大祖国南方的广西、云南、广东、湖南等省(区)内,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壮族,人口约一千二百万。她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关于壮族的族源问题,古今学者曾写过不少论著,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壮族是从岭南以外地区迁来的民族;(刘锡蕃《岭表纪蛮》一书,马长寿《中国西南民族分类》《民族研究专刊》第一期;梁钊韬《西瓯族源初探》1978年《学术研究》第一期)有的认为是本地的土著民族;(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黄现  相似文献   

11.
韦拔群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广西右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他参加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是红七军的领导人之一。他把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毛泽东同志生前曾多次赞誉过韦拔群同志。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时代一八九三年春,韦拔群同志诞生在广西东兰县武篆区东里村一个壮族家庭里。韦拔群同志诞生的年代,是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年代。  相似文献   

12.
壮族地方基层政权从土司制度到流官制度的嬗变,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汉壮政治文化的涵化过程.广西龙州县域土司社会的改土归流,是汉族民本文化植入、集权文化渗透以及大一统文化推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也是一个富有道德精神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中,壮族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哲学,并产生了自己的伦理哲学经典──《传扬歌》。这部伦理哲学经典约形成于宋明时期,主要流传于红水河流域的壮族地区。它用质朴的民歌语言,全面地唱说了壮族劳动人民的基本伦理思想,以及从社会到家庭各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正因为它的中心旨趣是阐扬做人的道理,为世人指明方向,故题为《传扬歌》。壮族人民长期以来广泛传唱《传扬歌》,以它作为本民族的伦理教科书。歌中所阐述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普遍成为壮族群众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评理断事的依据。《传扬歌》是壮族人民道德哲学思  相似文献   

14.
刘武军 《学术论坛》2012,(6):106-109
壮族地区历史上的稳定平和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也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研究壮族地区历史上稳定平和的原因,不仅对振兴广西民族事业,而且对促进整个国家民族和谐大局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间长篇叙事诗《毛红和玉音》原是汉族民间故事,曾有木刻汉文版本,流传到壮族地区后,为壮族人民编成长歌,世代传唱;近代还有改编成壮戏上演。可见它在壮族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1961年7月出版的《广西壮族文学》一书,却把它当作批判对象。对此,曾有同志提出异议。对于这样一部长期在民间流传的作品,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和评价呢?长诗所描写的是毛红和玉音的婚姻故事:毛红和玉音原是天上的金童玉女。他们的父亲都是朝廷里的大官,一个是翰林,一个是尚书,两人又是好朋友,但都没有儿女,后经拜神求嗣,玉帝便把毛红和玉音这对金童玉女,分别给这两家投胎下凡,并指定他们今后结为夫  相似文献   

16.
壮族民间文学,作为壮族精神文化的一个部分,几乎是和壮族文化同步发展的。从原始社会到封建时代没有文字的这一段漫长岁月里,活跃在壮族人民精神领域里的只有这一种文学存在。这种文学传统,自有壮族历史以来就一直在延续和发展着。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壮族社会童年时代的真相,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更迭,阶级的分化以及外来文学的刺激,它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忠实地反映着以后壮族社会的演  相似文献   

17.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从早已发现的“柳江人”化石及其他文化遗迹可以断定,壮族先民在几万年以前就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壮族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生息、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具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识。对壮族审美意识及特征的研究是一个有待深入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对壮族审美的特征加以概括归纳,以便其他民族更好地了解壮族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各民族间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8.
总体构想的提出最近,广西召开了两次壮族文学的专题会议。这就是今年三月底四月初的壮族当代文学首次讨论会和六月中旬的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成立大会。这两次会议,议题虽然不同,但都肯定了壮族当代文学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形成阵容可观、实力雄厚的壮族作家群体,二是壮族当代文学创作获得空前丰收。目前创作较活跃,在区内甚至在全国有影响的壮族作家,按体裁划分,小说的有:陆地、韦一凡、  相似文献   

19.
壮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相邻的族群发生了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这种与他族文化上的交融成为民间艺术的共时生态,在横向上深刻影响了壮族民间文艺的形式与风格.壮剧是在汉族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直接影响下而陆续形成、发展的,在剧目、音乐、表演、技法、乐器等方面,壮剧都大量地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艺术滋养,并与本民族传统艺术融为一体,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代广西盐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是我国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已经萌芽的时代。当时,地处祖国南疆、经济文化历来比较落后的广西壮族地区,在汉族先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帮助和影响下,其商品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西的盐法也相应地朝着商品化的道路演变。关于明代广西盐法的演变情况及其特点,拙文《明代广西盐法刍议》已作了论述。这里仅对清代广西盐法的演变及其特点,作一个初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