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旧中国江南最大的联合企业之一,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含株萍铁路)组成,于光绪34年(1908)经清朝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公司的前身是清廷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它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经历了一个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到完全商办(汉冶萍有限股份公司)到最后衰败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海涛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0):119-128
汉冶萍公司管理层早在1904年就意识到开拓美国太平洋沿岸市场的可能性,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在盛宣怀和美商罗伯特·大来等人的推动下,1910年3月,汉冶萍公司与美国西方炼钢公司、大来洋行正式建立合作关系。汉冶萍公司寻求与美商合作,并非简单着眼于产品销路,还希望借此获得美国的资金支持,以解决厂矿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改变对日资过度依赖的局面。但汉冶萍公司的行为逻辑并不合理,其实际绩效亦不宜过分夸大。对日本政府而言,汉冶萍公司开拓美国市场的活动暴露出盛宣怀等人急于摆脱日本羁縻的意愿,以及日本在控制汉冶萍公司问题上面临的外部威胁。为此,日本政府对汉冶萍公司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围猎计划。  相似文献   

3.
刘德军 《兰州学刊》2014,(12):55-59
汉冶萍公司经营之失败主要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内部看,汉冶萍公司经营思想不合实际,追求原材料的完全自给,这种"大而全"的经营模式是导致公司失败的内部原因。从外部看,清末民初历届政府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加上中国工业化的整体滞后与汉冶萍的"一枝独秀"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汉冶萍公司未能发展壮大的外部因素。内外双重因素之结合决定了汉冶萍公司经营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旧中国钢铁工业从1889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共有六十年的历史。我国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创建于1889年,创办人张之洞,厂址设于湖北汉阳大别山下,建有百吨炼铁炉二座,8吨贝色麻炼钢炉二座,小马丁炉一座,附设机器厂、铸铁厂等,1894年6月1日开工化炼。由于马鞍山之煤灰磺并重,不合炼焦之用,以致未能炼得合用生铁一吨;向英国购置的贝色麻炼钢炉与大冶矿石性质不合,所炼之钢含磷过多,容易脆裂,不宜作钢轨之用。此时清政府已耗银五百数十万两,无力再筹措改建经费,乃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大官僚买办盛宣怀接办。铁厂官督商办后,为了解决燃料和钢的质量问题,决定改采江西萍乡煤矿和扩建钢厂,股本银不足,借外资兴工,1907年钢厂全部告成,开始出钢8,538吨。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成为远东第一流的钢铁企业,其钢铁年产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生铁为97,513吨,钢为42,635吨。  相似文献   

5.
用人制度是劳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关乎企业的发展和兴衰。汉冶萍公司用人制度的构建是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现代化的典型案例,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建立、逐渐发展及完善四个阶段。从现代化视角考察汉冶萍公司用人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可见其体现出日益民主化、公开化、制度化、专业化及契约化、人性化等现代化的趋向,亦存在如体系性不强等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作为汉冶萍主要基础的汉阳铁厂,是张之洞1890年兴办的。1894年开始出铁,前后花了规银五百六十余万两,结果因钢含磷太多和缺乏焦煤两大难题不能解决,生产不到半年便宣告停产。于是,张之洞只得把这一烂摊子交给盛宣怀去官督商办。盛宣怀接办后,先花了五百多万银两,兴办了萍乡煤矿,获得了廉价焦煤,解决了燃料问题;接下来又花了三百多万元,重新改装了炼钢机炉,解决了钢的质量问题。这两大难题解决  相似文献   

7.
在民初政局的大变动中 ,章太炎积极推进共和政体的建立 ,力行实业建设 ,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与帝制复辟 ,保护《临时约法》 ,其政治立场与行动的主导面是积极的。虽然在武昌起义后 ,章太炎亦曾拥护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主张定都北京 ,甚至在汉冶萍公司抵押等问题上反对孙中山 ,但对这些问题 ,均应具体分析 ,不能轻易论定民初的章太炎就已完全转向反动势力一边。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近代和现代工业的发展进程中,创办了在各自时代都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即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这里,我们试通过剖析这两个企业的创建过程,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经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玉勤 《理论界》2009,(8):134-136
20世纪初盛宣怀袁世凯的轮电之争,是晚清政治的必然产物.尽管其本身并未涉及汉阳铁厂,但对铁厂的命运产生了直接和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盛宣怀为筹集铁厂建设资金不得不大借日债,铁厂由此逐步走上被日本控制之路;同时,轮电之争及其延续.为盛宣怀合并商办汉冶萍公司提供深刻的政治教训.传统政治左右经济的历史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对晚清汉口城市发展、演变的研究,从一个侧面看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城市走向近代的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1 汉口,在明初还是一片与汉阳相连的无人居住的荒洲,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始与汉阳分开,成为民船停泊之所.到明末,汉口已成为一个拥有二万余居民,"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的初具规模的商业城市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史或一些论著中.在写到西周封国中常提到“汉阳诸姬”.春秋战国史或楚灭诸小国史中也时而提到“汉阳诸姬’.其地域范围如何?到底包括哪些诸侯国或小国?鲜有系统讨论.我们在综合诸家研究的基础上.对此问题作考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然而音乐文化古迹却十分稀少,目前为人所知的仅有三处,即:湖北汉阳古琴台、河南开封古吹台和四川邛崃的抚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武汉长江大桥桥头,面对龟山,北临月湖。相传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途经汉阳忽遇狂风暴雨,被迫泊舟于龟山  相似文献   

13.
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大冶钢厂改制而成的。其前身系张之洞于1890年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称为“中国最早的冶金企业”。建国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尤其是“七五”期间进行系统改造,已形成年产75万吨特殊钢,50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工模具钢、高精度无缝合金钢管的重点特钢企业。  相似文献   

14.
岳州,临洞庭而连长江,是湘北重镇,为水路直趋武汉的要扼,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之后,在挺进两湖、进军南京途中,就曾攻克岳州并驻留四天,然后从这里舟楫齐发,浩浩荡荡,由水路而汉口、汉阳,武昌,最后直捣南京。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为扫清天京上游,巩固天京,在派军北伐的同时,也派兵西征,以夺取安庆、九江、武汉等三大长江中游重镇,以拱卫天京。西征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安庆、九江,至咸丰四年甲寅(公元1854年)二月,再次克复汉口、汉阳。至此,太平军西征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15.
<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封建官僚、洋务运动后期代表人物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一个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这是洋务运动时期一个举足轻重的企业。对这个大型企业的成败得失,当时就众说纷纭,以后更是评论不一。本文拟就汉阳铁厂的成立对中国钢铁工业近代化作用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这对正确看待汉阳铁厂、洋务运动及当今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引进外资等问题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甲午中日战争与汉阳铁厂的“招商承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勤 《理论界》2009,(2):122-123
张之洞于1889年创办汉阳铁厂时选择了官办形式,但他与李鸿章、盛宣怀在采用何种体制上,从一开始就存在官办和官督商办之争,直到1896年铁厂才从官办转变为官督商办.催化这一结果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它所导致的清政府战后的财政崩溃、经济政策转变以及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为铁厂改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姜夔词辩析     
文章得失寸心知,褒贬随心枉费辞。 骚雅清空新格调,阳春一卷耐寻思。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人。他生于仕官之家,父亲姜噩中进士,曾任汉阳知县。姜夔幼年随父寓居汉阳,15岁父死后依姊十余年。淳熙十三年(1186),潭州通判萧德藻赏识他的诗才,离任时将他带往湖州,并以兄之子妻之。姜夔平日交往多为名公俊士,与扬万里、范成大、尤袤等大家诗酒唱和,常为他们的座上客。肖德藻随子离开湖州后,姜夔于庆元三年(1197)移居杭州,依挚友  相似文献   

18.
当1911年11月1日,袁世凯接受清廷委任的饮差大臣节制所有赴援水陆各军的职务,离开彰德视师孝感之时,冯国璋的北洋军已攻占汉阳,据有龟山之险,武昌和汉口均在北军大炮射程之内,如果渡江强攻,乘胜逼进,南方革命军能否守住武昌就很难说了。但此时此刻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是一种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心理状态。为了解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笔者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教师的身心健康现状进行了研究。数据表明:该校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大,幸福指数低,面临着一定的身心健康问题。造成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  相似文献   

20.
东汉科学家张衡公元132年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地动仪,比国外测震仪的最早诞生早了1600多年.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测出的第一次地震,也即人类史上用仪器测出的第一个地震,是公元138年发生在兰州的强烈地震.在测出那次地震的次年张衡去世了,弥留之际,张衡留下两句话:"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他牵挂着兰州百姓所受地震之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