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国内实践中发展观所存在的误区,推进发展途径、增长模式、生产方式等合理有效的转变,实现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是我国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陆玉龙 《金陵瞭望》2009,(23):22-2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不仅是对整个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对进一步做好城市建设工作.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有着干博大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其中所体现出的管理学原理进行认真解读,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的不断扩大,导致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只有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才能有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内容,不断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策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5.
左权与太谷,一个是贫困山区,一个是欠发达地区,他们根据各自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走上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关注衣民的基本权利,三大集中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途径,增加发展力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结果,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后发崛起的难得机遇,它需要建立大范围的统筹体系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这一“五统筹”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度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系。我们应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全面把握经济度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五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样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就要正确理解其提出的历史背景、基本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广西还有独特意义。它覆盖城乡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以工补农和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良性互动这五个战略要点。正确处理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统筹城乡关系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建设新农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其他五个战略要点配合下进行。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其发展要注重产业基础的厚实与生态约束。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包括五个方面: (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即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即要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和社会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三)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即要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效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即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  相似文献   

10.
“五个统筹”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内容,对于指导城市规划发展,构建和谐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发展观和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发展策略方面的对比研究,结合建国以来城市规划发展的得与失,得出了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要正确认识“五个统筹”作为认识观的方向引导作用和作为政策支持的实践指导作用,并不断地运用实践成果丰富和论证“五个统筹”的理论内涵,促进城市规划在“五个统筹”指导下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作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其科学内涵可从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法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理解。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构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这一战略路径呈现的演进脉络为立足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时期,其现实态势表现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城镇化滞后状况向快速发展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由国富走向民富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统筹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浓厚的计划经济意识、粗放型经营、社会惰性强、流动性差、人际关系依赖是吉林地域文化的基本缺陷.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独特机理.解决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文化问题在于创新,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增长:中国经济从量变向质变切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正当其时。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社会需要科学发展,需要"包容性增长",这很容易成为共识。因此,就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而言,关键是如何将这一概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中。笔者认为,倡导包容性增长需去经济增长的GDP化;践行包容性增长,必须优先开发人力资本;强化包容性增长需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包容性增长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包容性增长需要始终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非正式制度,以便为它提供合理化的支持和人们行动规则及基本框架,进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陕西现象”的形成在于人们还没有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非正式制度,改变“陕西现象”的必要途径是革新旧的意识形态和非正式制度,为此要充分利用这个时代和中国经济大变革所提供的优良条件,以反思和教育促进改变,以政府行为和舆论引导改变,在发展巾完成改变.  相似文献   

16.
制度、文化、人口、教育与人才、社会保障、自然环境等是障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消除障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社会因素的途径与措施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内生的、协调的、综合创新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核心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六大方面的创新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7.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就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推动“四个创新”:创新发展理念,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拓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路径和发展模式;创新发展举措,积极探索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载体和新措施;创新领导方法,健全完善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力的工作手段和体制机制。找准发展机遇的突破点、创新点、制高点,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抓得先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制度环境,塑造敢闯敢干形象,弘扬科学精神,树立践行操作思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5-2009年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测评,认为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该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投资差距、城乡消费的结构和水平差异是影响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为此,陕西省必须加快制度创新,进一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切实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现阶段中国,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实现和发挥现代高等教育功能,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含义、内容、依据的分析,明确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进而解读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发展最优化融合的关键点,提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健康发展方面应充分融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并以之为导向,促进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透视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时代背景,分析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综合优势、战略定位,以及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推进对策:注重加大环境保护和产业调整力度,努力建设“两型”经济特区;注重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特区;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特区;注重完善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设和谐的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