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戊戌变法前后,为了发展中国的近代农业,一些深受西学影响的晚清知识分子,纷纷提出向西方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主张.这些主张为西方农业科技的引进创造了思想条件.在这些主张的影响下,不断引进西方近代农学知识与机械农具,并建立农事试验场.罗振玉创办的《农学报》以及《农学丛书》《普通百科全书》对近代农学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方近...  相似文献   

2.
金元时期以全真道为代表的新道教由于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利用,从而使道教有进一步的发展.农道合修思想在整个道教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真道的水利建设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治者中部分代表极力鼓吹并身体力行农道合修,从而使道教农学思想进一步发展.这些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具有比较明显的重农意识;非常重视"耕道";非常重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3.
朝鲜王朝的《农事直说》与中国元朝的《农桑辑要》这两部农书在产生背景、编书目的、作者经历和农书具体内容方面都有可比性.它反映了中国农学对朝鲜农学的影响,以及朝鲜农学由机械照抄到结合本国风土实际,确立相对独立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4.
《真诰》为我国南朝齐梁时著名道教学者陶弘景所编撰整理的一部道书,既阐述茅山宗的教理教义,又贯穿陶弘景的农道合修思想,所以书中农学思想十分丰富,成为陶弘景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真诰》中的农学思想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因地制宜的"土宜"思想;因时而行的"耕道"思想;与人为善的农业"伦理"思想;益于身心发展的农产品"消费"思想。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土壤学家F .H .King的中国农业游记《四十世纪的农民》较为全面地挖掘了我国悠久的农学思想 ,新政农业立法中体现的水土保持、农作物轮作等思想均来自中国古代农学思想。通过回顾这位农学家代表文献的当代意义 ,指出我们有必要研究总结祖国的农学遗产 ,服务于当前的农业改革现实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农业思想中的"民本意识"是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研究和借鉴这一历史传统,对于我们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和"农学思想"的分析,揭示了蕴含其中的"民本意识"及对现代的启示.本文主要分三个部份"农本思想"和"民本意识";"传统农学"与"民本传统";传统"民本意识"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7.
《易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哲学著作,以其神秘的“占筮”外衣焕发出丰富的象征哲学思想,从思想上不断启迪后人思考生产、生活,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从农业生产来看,《易经》包含了丰富的农学思想,其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季节变化与农时观、农业灾害观、丰富的农业技术思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为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辑而成,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神核质,同时也基本反映了主持人吕不韦本人思想中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特质.从农学的角度看,《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几乎贯穿其始终,主要表现在独特浓厚的重农意识、"时宜"地宜"思想、精耕细作之法、生态农业观、农业灾害与荒政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的农业思想内容广泛,包括农本、土地制度、农业政策和措施以及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等观点,这些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先秦之后的儒家农业观,并倡导了传统农学中的"三才"理论,启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翔实数据对《齐民要术》农学体系结构从微观的视角利用现代文献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勾勒出该书的基本框架结构,指出精当合理的结构排列中所蕴涵的传统农耕文化、农业技术、农业思想、农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贾思勰农学思想的博大精深,认为《要术》的体例结构是中国古农书农学体系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广泛的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对纳顿的整体考察,阐述了纳顿具有与区域农作物成熟时间相吻合的时序性;与农业用水密切相关的组织体系;典型重农轻商的思想表现;为感谢保佑庄稼丰收而酬神、谢神、娱神的功利目的;与农时极端吻合的各种祭祀活动等农事色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诗经》的雅、颂篇中农事诗的剖析 ,可以看出这些上古神话和发育不完全的史诗折射出原始初民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和拜土意识 ,这些诗歌是农事诗 ,也是宗教祭祀诗。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集约持续农业 ,既关系到种植业的发展 ,也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农艺必须依靠农机 ,农机也必须与农艺相结合。2 1世纪农艺发展的趋势是集约农作、高产高效与持久发展、农艺与农机结合。其原则是农艺研究要考虑农机的可能性 ;农机要满足农艺的要求。目前农机研究设计着重解决保护耕作、旱作农业、间作套种、节水灌溉等机械化问题 ,并做到一机多用、联合作业、易操作、效率高 ,以充分发挥农艺与农机结合的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洪仁玕与太平天国历法的“改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仁玕阐述了太平天国颁行天历主要有“醒愚俗”、“定民志”、“正农时”三个目的。针对天历不合天象、有失农时的缺陷,洪仁玕对天历作了一次较大的“改订”:一是改订“岁实”,二是欲制定一标准物候历来“裁定耕种”。洪仁玕对天历的“改订”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四川布依族的基本情况,着重论述四川布依族稻作文化习俗,包括耕作制度、作物品种、信仰崇拜、婚丧习俗、节日、禁忌等等.文章认为,布依族稻作文化是适应我国西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并结合民族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因而具有鲜明的南方农耕民族生产、生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虽然建国后通过合作化道路,个体农民经济被改造成集体经济,然而这种集体经济的生产方式仍然是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集合,并未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仅把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置于新条件背景之下,同时也使我国小农生产方式改造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而使我国特色的小农生产方式改造道路理论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代耕农"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产物。推算结果显示,至2004年我国有"代耕农"约75万人,占农村流动人口的9.46%。本文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铁场村的"代耕农"为例,比较了"代耕农"、在家务农和农民工三种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的成本与收益,发现"代耕农"至少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次优选择,对于年龄偏大、缺乏务农之外其他技能的人来说,甚至是最优选择。这种在利益驱动下与短期土地租赁合同连接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一方面能使人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土地被过度使用。政府应在明晰土地产权的基础上,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并为"代耕农"融入当地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亚陕西村移民是陕甘回民起义失败后民间自发的一次大规模境外生存移民,其移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鲜明的本土性:陕西村早期的农业开发沿用了关中地区的农垦模式,畜牧经营也保留了在陕时农牧结合的传统,手工业商业经营饱含关中传统工艺特点和民族特色,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深怀浓重的故土情结,主要同中国、特别是陕西进行交流往来,整个移民经济发展呈现浓郁的陕西关中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有效路径。农村土地流转的目标在于公平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应的政策选择主要包括 :积极培植农村土地市场 ,适度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 ,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20.
汉字中的"井"既是一个常见字,也是一个多义字.它本身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蕴.其词义演变的历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由狩猎文化向农耕文化发展,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等几次重大社会与文化变迁的客观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