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文化学者和文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误读往往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壁垒,是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语言学、哲学与文学批评的对象。在跨文化视域下,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辨证统一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入手,阐释文化误读、文化宽容的文化内涵,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哲学、语言学与文学维度深入透视,为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后殖民批评认为,张艺谋电影是以东方奇观迎合西方的东方主义,而西方人眼中的张艺谋则是艺术创新者和政治批判者.中国后殖民批评误读了后殖民理论,误解了西方人,也抹杀了张艺谋的文化政治意义,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崛起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既惧且傲的矛盾复杂心理.超越东方主义不是走向西方主义,而是真正吸收后殖民理论的精神和要义,把文化政治贯彻到本土文化的批评之中.  相似文献   

3.
贾未舟 《兰州学刊》2008,(9):153-157
文化误读产生于文化集体无意识偏见或有意识比附归化,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龙在中国文化里的文化表征被西方翻译成“Dragon”,是无意识偏见的结果。“God”汉译为“上帝”或“天主”,是有意识“归化”的结果。误译加深了中西文化隔膜,这也是基督教在中国四进四出始终未能扎根的重要原因。这种文化误读对中国西方观以及西方中国观的嬗变有重大影响。涉及核心概念时,最好直译或音译。  相似文献   

4.
华静 《兰州学刊》2010,(1):217-220
由于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一种文化中的人在理解另一种文化时会产生一定的误读。动画影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是由生活在美国文化中的华裔或美国人所表达的中国文化,其中必然有误读的成分。这些误读的成分却恰恰是各国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传播的表现。而《功夫熊猫》中好莱坞梦工场向中国人展现了关国人对中国精神文化精髓的深层正确解读,这正说明了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结果。文章就影片中各自展现的中国文化表象及美国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认为《花木兰》影片对于表层的物质文化传达比较忠实,而对深层文化传递中带有着明显的美国文化的痕迹。其误读的价值体现在促进了各国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助于同一话题的全球化阅读。  相似文献   

5.
文化背景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交际手段,语言受制于使用者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跨文化敏感度是成功交际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实际调查,了解有着东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在运用英语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交往时,为了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对对方文化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西方音乐进入中国社会,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影响着西方文明,由此出现了一批富于中国文化元素的西方音乐作品.其中有的受中国民间艺术形式的影响,有的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创作基础,有的采用了中国曲调.尽管这样的作品数量不多,且在运用中国文化元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甚至误读,但无疑表明中国文化对西方音乐曾经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谈论中国多,但了解中国文化少,中国很多文化被西方排斥和误读。在此从外语文化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外语文化教学的新内涵及其与中国文化重构和输出的关系,提出外语文化教学创新的根源在于借助目的语的文化维度对中国文化进行加工、重构和输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和中国之间的文化鸿沟不断加深,西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意无意地曲解中国。这些曲解和误读萌芽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通过历史记忆、大众媒介和现实利益的作用,在理论中得到进一步"升华",甚至一度主导了关于中国形象的国际舆论。这些误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理论上和行动上积极应对,以澄清或减少西方的误读。发展硬实力是破除西方误读的重要基础,加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是破除西方误读的基本前提,审视和清理西方话语是破除西方误读的重要任务,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是破除西方误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英汉习语浩如烟海,但彼此文化差异造成的习语误读和“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失误却不容忽视。鉴于此,对英汉习语的学习应用,一要透过表层,进行跨文化理解;二要灵活转换,消除个体的文化误读;三要转变观念,消除群体的文化误读,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化过滤与异国形象误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通常在自身文化最本质的特征过滤下进行,这使得文化交流与对异国形象的误读不可分割。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图像,既有真实的记录,亦有想象、虚构和误读。欧洲人从自身社会出发,从本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认识中国、评价中国文化是构成误读中国的原因之一。其二,西方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由于客观条件和主体身份、需要的不同,造成描述、报道和认识的偏差。其三,中国文化本身的庞杂、中国人的排外自大心理也是导致欧洲人误读中国形象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理雅各《诗经》英译本,从宗教、政治、婚姻等若干方面,描绘出了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在19世纪中后期的特定时代背景下,理雅各向中国人提供了新的思想观念与新的理解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充分肯定理雅各《诗经》英译本的思想价值。然而,理雅各《诗经》英译本给出的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无论在"忠实地反映"方面,还是在"艺术地再现"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来自理雅各对《诗经》原著的理解和诠释。中学与西学的差异,构成了理解和诠释的障碍;而文化的认同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理解和诠释。理雅各的《诗经》英译本带着传教的企图,夹杂着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因子,这是我们在评价其思想与学术价值的时候需要仔细分辨的。  相似文献   

12.
鉴于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的成就和特色、误解及欠缺,拟以近百年来中西文化大激荡为背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为此,应以充分认知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为前提和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据、文化前提、文化挑战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和目的,以广泛借鉴、使用文化学、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特色,重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支撑,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大众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于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置于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传播与交流、继承与整合、创新与变迁的发展过程中去理解,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去审视。  相似文献   

13.
毛新耕  赵明 《云梦学刊》2012,33(4):112-118
美国华裔作家从到达美国的第一天起就在种族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下开始思索自身归属的身份认同问题.一方面他们在美国主流文化面前受到排挤,感受屈辱与自卑,但他们在弱势群体里竭尽所能保留自己的声音与尊严,与主流文化发生文化冲突,抗衡美国种族歧视与文化误解;另一方面他们试图接受美国社会观念,开始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美国文化,追求生活的多元与变化,企盼稳定,向往灵魂的居所和精神的家园.美国华裔作家成长经历的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实质是走向文化强国的中国和美国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缩影.研究美国华裔作家的成长经历,对思考中国文化强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进 《社会科学》2006,3(9):170-175
近代“同光体”作家常常被视为“顽固派”,其实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并不拒绝改革,也主张引进西学,他们只是反对完全用西学代替中学,仍然坚持以中学为本位,尤其是坚持中国传统道德的立场,这就是他们复古主义的依据。他们普遍采取一种保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力图打通中西古今,复兴中国文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爱国主义者,强调写诗要抒写自己的感受。他们在创作上有自己的特点,继承了古代文学“黍离之悲”的传统,达到近代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文化激进主义寻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激进主义是近代以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最主要的动力 ,并在五四时期达到一个巅峰。五四文化激进主义对传统文化权威的大胆挑战 ,表征着一种时代精神。其形成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叛逆品格的继承 ;另一方面更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面对亡国灭种的现实日益积聚起来的焦虑情绪的必然行为结果。同时中西文化的巨大落差造成的对西方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吸纳 ,也成为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6.
中英称谓语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文化、历史、社会体制的不同,中文和英语的称谓习惯也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从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两种语言在称谓上的不同之处,同时又使人们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称谓语,不至于造成误会或笑话,也不至于中断交际。本文对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败落及中国学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入,使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转向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价值重估与主体地位的坚持,在文化“会通观”指导下构建现代中国文化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其结果是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黛丝.米勒》作为亨利.詹姆斯早期创作的"国际题材"短篇小说,以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美国人为主要对象,运用现实主义的写法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欧美文化的冲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小说女主角黛丝.米勒交际失败的悲剧根源对我们深刻理解情感冲突背后的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英文词汇的文化意蕴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指示意义与内涵意义着手探讨中西文化对两种语言中一些词汇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文化融合的加深,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业产生的冲击越来越大,国内关于电影作品中启蒙性和娱乐性倾向选择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在外来电影文化刺激下,单纯的固守本土文化和一味认同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论已经不能完全概括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中国电影开始在形式上学习借鉴西方电影的创作手法;在内容上不断进行文化自省,努力实现文化反弹;在产业建设上从政策和资本入手,进行产业改革。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进程的探索中对电影的启蒙性与娱乐性选择做出的尝试,都是中国电影前进的脚印,亦是中国电影成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