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析WTO框架下我国农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加入WTO给我国农业带来的机遇 ,论述了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对策 :调整政策 ,加强对我国农业的适度保护 ;充分利用WTO有关条款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 ;调整农业发展战略 ,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2.
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农业补贴的概念入手,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封闭条件下的农业补贴的经济效应进行了静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WTO的分类标准,阐述了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具体内容,并对开放条件下的农业补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应当根据补贴政策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当的补贴方式在WTO允许的框架内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3.
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可能性及其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中的特殊保障条款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规定为基础,结合发达国家对农业实施的保护政策,阐明了入世后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依据和可能性,分析了WTO框架下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市场准入空间、国内支持空间及出口支持空间,认为WTO框架下我国进行农业支持和保护不仅有可能,而且也有相应的支持、保护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转轨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政府有责任为扶持农业的发展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以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文章结合WTO框架内有关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要求,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及其转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政策观念、资金来源和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WTO成立后 ,为了适应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其农业保护政策进行了成功的改革 ,使其农业保护政策在WTO框架下得以继续实施。我国在加入WTO后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我国的农业进行必要的支持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政府有责任为扶持农业的发展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以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文章结合WTO框架内有关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要求,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及其转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政策观念、资金来源和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外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的弱质性和风险性使得各国都对农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贴。在WTO农业协定达成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本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改革调整。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补贴水平低、支持力度小,使得本身就处于不利地位的农业更难以适应WTO规则下的激烈竞争。通过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加入了 WTO,本文立足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针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在 WTO 框架下,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我国农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我国农业扶持政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剖析,通过研究得出: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在加大的同时也存在不合理方面,如关税设置不合理,"绿箱"支持结构严重扭曲,支农效率低下等。在WTO框架下,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提出建立完善的我国农业扶持政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巴西状告美国对高地棉花补贴贸易纠纷一案入手,分析了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包括美国农业法律框架、补贴规模和方式。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同WTO规则有比较严重的不一致,因此根据WTO贸易规则,美国需要对其国内法进行修改以符合国际贸易规范。  相似文献   

11.
培育创业型农民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的创业农民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针对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和完善农业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和培育创业农民的金字塔原理.并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主德国农业集体化的特点及启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民主德国借鉴苏联模式开启了农业集体化发展.德国统一社会党结合本国国情,采取强制与妥协并举的政策措施走出了一条较为特色的农业集体化道路.文章以民主德国1952-1960年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基础、发展路径、所有制结构、农业价格政策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充分利用工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科学技术推进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逐步推进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将国家农业补贴重点向合作社规模经营主体倾斜.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河北省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须要对农产品的结构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必要的分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长农民的收入。文章针对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其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考核其发展的可行性.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发展河北农业特色产业提供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列宁的农业合作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读了恩格斯、列宁的农业合作社思想。指出恩格斯、列宁的农业合作社思想对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将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联合起来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还需要"文化工作"的支持,即做好合作社教育。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比例的大小是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个地区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投入公共资金的提高,该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一个地区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越高,其农业现代化水平越低,这一因素对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桎梏。而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前一期农业机械化水平会产生惯性效应,前一期物质资本的积累能够为当期生产条件的改善提供一定基础,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在人世后,农产品出口贸易获得较快发展,但总体规模偏小。在WTO框架下,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遭受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内支持方面,政府对农产品生产和贸易领域的保护不够充分,农业补贴的法制不健全,加之《农业协议》自身的不平衡性,致使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为此,应充分利用《农业协议》调整关税结构,加强技术标准及检验检疫法制建设,完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加强对农业、农产品的财政投入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7.
将重庆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总体水平及监测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与北京、上海、天津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作横向比较。比较结果显示: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远低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发达省市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重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商品化农业的发展较前大为加快,其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也较前更为明显。烟草、鸦片等是此时期西南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农产品,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覆盖均有较大影响。此时期西南地区现代化因素如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扩大了对粮食、工业原料等商品化农产品的需求,促使农业分布由传统中心区域向其他区域扩张,从而也成为刺激西部农业布局拓展进而推动生态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种种因素积渐所致,最终形成宏观的生态环境后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产品持续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已引起政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正确认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特征和成因,事关我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结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准入承诺,根据对我国海关农产品贸易数据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农业资源禀赋的劣势和实施更为均衡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的根源;棉花、大豆等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的急剧增加,强化了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应对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关键是优化农业对外开放结构,设计既能确保农业安全又不至于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造成过大冲击的农业贸易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2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取代人民公社制度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制度, 其根源在于它能够“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要求、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 这既是对新中国农业经济体制变革经验教训的总结, 也是今后制定和实施农业及农村政策的根本原则与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正确认识农民及农民意识, 充分尊重和积极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要正确认识农业家庭经营模式, 大力扶持农业家庭经济;要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等, 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农业家庭经营和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