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研究中,经常产生逻辑上的悖论.解决和避免这此悖论,是史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提出四个问题,以供探讨. 一:地主阶级是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础,农民阶级也是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础. 封建统治稳定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说:“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管理兵刑的是封建国家的暴力机关,管理钱谷的是封建国家的剥削机构。这两者也就是封建国家向农民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主要工具。毛主席又曾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  相似文献   

3.
封建政府是地主阶级的权力机关,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以皇帝为首脑的中央政府为了维护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把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是地主分子散居各地,同一地区的地主分子又有共同的利益,甚至能形成独特的政治集团。这样,封建中央政府与地方地主集团既因都是地主阶级代表而有共同性,同时也有着争权夺利的矛盾。所以地主阶级有一个解决它内部矛盾的任务,有如何搞好它的统治权力的分配问题。对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其内部就基本统一,处理不善就矛盾重重,以至会用战争手段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的回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自从进入封建社会,统治制度逐步完善,但是,封建官吏腐败现象的不断产生,又严重地危害着封建统治制度的巩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政府除了改进官吏的选拔制度,又逐渐地在任用官吏时实行回避制度,以期减轻腐败现象,澄清吏治,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的回避制度,萌芽于汉代,成熟于唐、宋,完善于清代,其间虽有继承关系,但从这三个时期之间的关系来讲,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主要是从自己的统治经验中产生和完善的。 一、回避制度的萌芽时期——两汉时期 差不多二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建立了我  相似文献   

5.
在《呐喊》和《彷徨》中,封建地主阶级统治者和封建知识分子都同时是封建思想舆论界的组成者,特别是后者,更是专司其职的人物.但这两类人物,在整个社会上到底只是极少数.思想的统治不同于政治、经济的统治,后者可以以政权控制、刀枪维护,以少数制多数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常有的.思想统治则不然,政权可以制其言而不可改其思,刀枪可以御其行而不可御其心.它必须有更广泛的社会群众予以实际的维护,因而除了上述地主阶级统治者和封建知识分子之外,在当时还必然有为数甚多的人做为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盲目维护者.这里谈的主要是这类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作者鉴于我国鸦片战争以前,封建经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历代思想家尚未形成劳动价值观的这一客观事实,着重从商品货币关系以及价格方面对明清一些主要思想家的有关理论扼要加以评介,既肯定其进步意义,又指出其局限性。本文对进一步研究明清经济思想史将有所裨益。从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起,到1840年鸦片战争,是我国古代史的后期,这是由封建制复兴到崩溃的时期。在这四百七十多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封建经济曾经一度有所发  相似文献   

7.
<正> 最近一个时期,由于昆明会议(“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研究”学术讨论会)的推动,历史学界对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研究,出现了新的气象,发表了一批很有学术见地的文章。这使我想起几年前曾经提出但未能展开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封建统治阶级能否主动调整统治政策。这是一个基本史实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关系到对封建地主阶级历史面貌的基本分析,在中国封建社会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当时却只有几篇三、二千字的短文,讨论之不深入是可以想见的。因此,笔者不揣浅陋,将问题重新提起,希望能对此一问题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由秦始皇开其端,支配了两千余年的社会政治生活。这种专制统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起来反抗当时的封建统治。同时又束缚着农民的思想和手脚,制约着农民战争的进程,引导农民领袖沿着封建帝王的道路迈进。关于这一点,已为一些同志所注意。为了正确阐明封建专制与中国农民战争的关系,本文拟就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体系对起义农民的影响作点初步分析和探讨。 一、君主独裁引导农民幻想有个好皇帝并使农民领袖称王称帝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在探讨王船山商品经济思想时,有的同志认为王船山对于工商业的态度,“尚跳不出重农抑商的范围”;有的同志认为王船山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最初呼吸。我则认为王船山既继承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又突破了这一思想。这就是王船山对商品经济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 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代表其总体利益的皇权进行的,因此,地主、农民和皇权构成为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三个基本要素。地主阶级就处于两类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发展:作为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其各阶层向皇权展开分享政治权力的斗争。主要是由于这一矛盾的历史演变,使地主阶级由其产生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一 《矛盾论》是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著作,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地位。 近代中国是古老的封建社会濒于灭亡的阶段。政治腐朽,经济萧索,思想沉闷,民不聊生。在哲学思想上,宋明理学的长期统治,像一条沉重的精神锁链,窒息了人们的思想。“天不变,道亦不变”说,在宋代以后,为封建统治秩序作论证,又有了许多新的解释。如“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对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的人物朱熹,把维护封建统治就是“存天理”的哲学思想,和纲常名教直接联系起来,说什么“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形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比较完备的哲学体系,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思想领域,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危害甚大。这种思想统治,一直延续到清末。 开始冲破封建儒学形而上学禁锢的是从西方输入的进化论思想。鸦片战争的失败,逼着人们了解西方,研究西方。一些知识分子开始翻译、编著资料、文献,介绍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其中资产阶级进化论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影响较大。它的传入使人们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个精辟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权力及其理论基础孔孟之道的反动本质。作为封建统治权力之一的族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权力,是地主阶级政权的重要支柱。它同神权、夫权相结合,在宗族范围内积极维护封建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从西周到鸦片战争,一直是封建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这一生产方式经历过两大发展阶段,即: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生产方式阶段.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变革时期.当时,铁制工具的应用,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兴的地主阶级取代封建领主的统治地位,买卖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土地私有制,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形式,这些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新经济制度的确立,为新兴阶级的壮大,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新的理论思想体系,他的思想较为集中地记载在《论语》之中,他的经济思想就是其理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势族,是封建地主阶级中有权势或有财势的大姓。他们是封建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的向背,直接影响着封建秩序的安定与封建统治的巩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势族的团结,注意调整对他们的政策。明末辽东,战争频繁,各种势力角逐激烈。研究一下这个时期辽东势族及其对辽东局势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具体发展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统一,赤壁之战即属这种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表面看来,赤壁之战是封建地主军阀集团之间的一场大搏斗,如果我们挖掘更深层的原因,则会看到它是东汉末年社会结构发生局部变化而引起的强烈震荡.而这种震荡的震源,则是来自封建生产关系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量变,不但从经济上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构成,而且由于地主世家与豪族地主势力的膨胀,从政治上影响了东汉封建政治的权力结构,提出了权力再分配的需求,构成了东汉社会结构震荡的深层原因.东汉地主阶级的构成是多层次的,从身份性来说,有身份性的地主世家、有非身份性的豪族地主和一般地主;从其对政权的关系来说,有统治阶层、有非统治阶层.因此,地主阶级内部各种利益集团、各层次之问的斗争也显现出多层面、交插性特点.在统治阶层中有外戚与其它地主世家利益集团的斗争,也有外戚与宦官的斗争;统治阶层与非统治阶层  相似文献   

16.
关榷,即封建政府对关市之征。关榷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利用财政杠杆对社会生产的交换过程进行直接干预,既要使商品经济的发展限制在封建生产方式所能容许的范围内,又要诱引交换价值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并维持相应的流通规模,以繁荣封建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对关榷课商和一定区域的商贸活动进行对应考察,将会较全面而生动地梳理和揭示出一定地区商贸活动的开展、演变、层  相似文献   

17.
国家“垄断”一部分赢利最厚的工商业,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经常推行的经济政策。它对于加强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限制危及封建统治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批判封建主义时,对这种封建的“垄断”制度,很有必要加以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崇本抑末”是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派的经济思想.王船山作为一个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思想难免不会受到这一传统的、占统治地位思想阿影响.因此,我们要研究王船山的崇本抑末思想.首先必须弄清“崇本抑末”这一传统思想的来源.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再分析王氏的崇本抑末思想与它的异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本抑末思想是伴随着井田制经济的崩溃,封建地主制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马克思说过:“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①中国自井田制瓦解后.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耕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19.
湖北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然而,首义之区的农村却没有因此发生根本变动。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湖北农村百业萧条,疮痍满目,农民群众仍然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核心。辛亥革命丝毫没有触动这个所有制。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秦王朝统治思想的结构和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统一王朝在政治上确立以后,除了要在经济上强固它的统治基础之外,还必须从统治思想形态上构造其模式.只有这三者站得稳,王朝的统治才能稳固.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的专制主义王朝,在建造封建统治思想结构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经验教训对后代封建王朝是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