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藏北草原的当雄县,有一个从上海来的年轻汉族兽医。他从一九五九年到这里工作的六年来,一直深入牧场和帐篷,跟藏族牧民在同一个木碗里抓糌粑,在同一张毡垫上坐臥,不怕脏,不嫌累,不叫苦,为广大贫苦牧民治愈了数以千计的垂危的牲畜,被誉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兽医。他,就是共产党员龚达希。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赛汉乌力吉草原上,有一个颇受蒙古族牧民欢迎的工厂,这就是苏尼特右旗民族用品厂。这个厂论人数,只有60多人;论厂房,不过是几十间土屋;论资本,只有20多万元;论产值,一年也只有30多万元。那么,为什么牧民一提起它就“赛,赛,赛”地赞不绝口呢?主要是20年来,这个厂想牧民之所想,急牧民之所急,牧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现在全厂有12种行业,从全套的蒙古包到牧民日常生产  相似文献   

3.
《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让人掩卷沉思。书中少有豪言壮语、名人语录、华丽词藻,有的只是朴实、真情、奉献。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原为插队知青的主人公廷·巴特尔的人生,28年来在萨如拉图亚大草原上经受了历练。一旦他选择草原,爱上草原,他就会始终如一,永志不渝。廷·巴特尔的成长,缘于他的蒙古族将军的家庭,缘于萨如拉图亚草原,缘于千千万万的淳朴善良的牧民。然而最根本的,应该缘于他的内心世界,缘于他对上述种种发自肺腑的爱,缘于他28年为此所做的一点一滴。在《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共26个章节中,我们见识了主人公执政…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北岸,有一片平均海拔3,600多米、总面积980多万亩的肥美草原,这就是青海省刚察草原。198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这里视察,就牧区发展商品经济、引导牧民过文明的社会主义新生活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耀邦同志当时叮嘱县委,一年以后,要向他专题汇报。现在,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刚察草原的情况怎样呢? 正当草原上百花盛开、牧草青青的美好时节,记者驱车访向了刚察草原。我们高兴地看到,仅仅一年,刚察草原发生了巨大变化。四万多各族牧民,听党的话,勇于改革,向党中央写出了一篇丰富多采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5725万多公顷的天然草原(其中可利用面积为4800万公顷),占当地土地总面积的34.68%,占全国可利用草原的14.5%,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西藏和内蒙古,新疆是名副其实的草原大省区。截至2008年底,全区有牧民27.58万户、116.47万人。逐水草而居、四季游牧,乃千百年来新疆广大牧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那悠远苍凉的蒙古长调像溪流一样潺潺流入我的心扉,我不禁感叹这神奇的旋律竟能如此让我感动,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尽管我常常能听到蒙古长调,也只是所唱的人不同,场合不同而已。直到有一次,在新疆茫茫草原上听到的蒙古长调令我至今难忘。那是在今年8月的一天,我在巴音布鲁克草原采访,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司机带我们到开都河边的一户牧民家里避雨,那户牧民是司机的一位老友。毡房的主人烧起牦牛粪,生起了火,很快,毡房里溢满了奶茶的香味,然后主人宰好了羊,煮上了肉,我们被邀请留下来吃晚饭。到了晚上,雨更大了。主人邀请他的一位年长…  相似文献   

7.
·“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上为何很少见到帐房了?“驮着帐房走四方”已成过去。·“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上的羊群怎么变小了?从以羊聚财到以羊生财。·“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草原和牧民不再只是旅游者的风景,他们也走向地平线...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勤盟那广阔似海的草原上走了很远的路,到中、蒙边境的喇嘛库伦近去访问一个老牧民。在这一带的草原上,冬季常受到暴风雪的侵袭。好大的雪呵,有时一下几尺深,再刮起白毛旋风,天地之间都成了雪的世界了。这对牧民和牲畜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就像在大海上得着小船的渔民遇到飓风那样。但人们说,老牧民道如布却很瞧不起这个敌人——暴风雪,因为每次经过一阵搏斗,他就安全地带着自己的牲畜抛开了它。这个人大概是一个高大魁伟的勇士,是一个铁打的汉子,我想。我们在蒙古包里见到道如布,他却是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满脸密密的皱纹,年纪不过五十,牙齿却已大半脱落了,只有他那劳动的双手,却  相似文献   

9.
基于内蒙古赤峰市N嘎查的实证研究,在"舍饲禁牧"的社区实践过程之中,一方面,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从而能够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舍饲禁牧所带来的牧业成本的上升,牧民的生计风险增加,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偷牧,加之地方政府治理策略与方式的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政策的实践效果。在地方政府积极引导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地凸显社区在禁牧与草原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牧民参与草原保护的能力与发挥牧民的本土生态知识,将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草原上洒浦了金色的阳光草原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融化了万年未消的积雪共产党就是夭空的太阳希牧民带来了温暖和力量草原上斗倒了反动的头人靳断了魔鬼的魔爪毛主常就是救命的恩人粉牧民带来了幸福的时光草原上消灭了吃人的豺狼收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解放军就是神兵天将保障了牧民俩幸福安康 草原一步跨天堂琴声悠锡,歌声潦亮,耀鼓声震蔫在草索上;西海掀起了欢乐的浪潮,尾俞山也脉脉合笑。姑娘们穿起花裙,象孔雀开屏,小伙子背上猎枪,值立在再背上,是髯的老牧人唱起了“拉伊”白髻着着的老大溟跳起了“锅庄,,。今口人们为什么这样欢腾,莫不是举行…  相似文献   

11.
新疆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萨克尔冲破旧观念束缚,第一个把自家消费剩余的牛奶出售,一年收入三千元。为此公社开会表扬,还奖给他一台太阳能电灯。原来,哈萨克族牧民过去是“耻于经商”的。牧养的牛和马所产的奶汁,除自己消费就是喂牲畜,剩下的白白倒掉。公社奖励萨克尔以后,当地牧民倍受鼓舞,很快办起了电磨房、饭馆、干果、刺绣和皮革商店。牧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内蒙古草原上独特的蒙古包浩特,也纷纷"下海".蒙古包"下海",在素有"塞上粮仓"之称的河套平原上显得尤为突出.仅盟公署所在地临河市,就有70多家由牧民经营的民族风味饭馆、旅店,最大的一家占地100多平方米.广大蒙古族牧民从草原深处出来,走向城镇,走  相似文献   

13.
胡亮  段雨 《回族研究》2024,(1):90-99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大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草原环境治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构成要素。通过对S省H村的田野调查,引入“制度—生活”的分析框架,立足于制度与生活互动的研究视角,对H村破解草原治理难题的深层逻辑进行考察。研究表明,政府与牧民社会的有效互动激活了牧民参与草原环境治理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是草原环境治理取得丰富成果的关键。具体而言,政府不断增强政策性资源供给,通过加大资金供给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利用宣传工具造势,建构出浓厚的草原环境治理氛围;村集体组织则承接和传递政府各类资源,采取重塑村社公共精神和重构地方性非正式规定等柔性治理手段,唤醒了牧民对村社集体的信任与认同,实现了村社共同体的再造。在上述草原环境治理实践中,制度主体与生活主体持续互动,促使牧民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看到了解决草原环境问题的可能性。于是,牧民开始主动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资源的准则,因而完成了草原治理中“无动于衷”到“被迫参与”再到“生态自觉”的重大转变“。制度—生活”分析框架的引入,拓展了草原环境治理的研究视角,增进和深化了对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牧区,“喝茶”和“喝水”几乎是一个意思。牧民们从早到晚,以茶代汤,天天如此,男女老幼都不例外。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走进蒙古包,主人首先端给你的,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如果你有幸品尝一顿手把肉,那么,饭后那几碗又浓又热的茶,就更非喝不可了。喝下去,你会感到清爽、舒适,油腻之感顿时消失。这时,你不能不暗暗赞叹茶的功效,体会到茶对牧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句在牧区广为流传的俗语,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喝茶既然是牧民整个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茶就成为牧区各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新情况下的新问题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被人誉作内蒙古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她同北美草原和中亚草原并驱,为世界最丰美的三大草原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呼盟牧区实行了生产体制的改革,推行了“畜草双承包”责任制,解决了长期以来牧业生产劳动和收益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弊端,把牧业经营同牧民切身的责、权、利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大大地调动了牧民管护和建设草原,  相似文献   

16.
高原有高原人的独特生活方式,草原有草原上的特殊文化载体。我们来到藏北高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而牧民的栖息之所,则是各种各样的帐篷。草原是他们的环宇,帐篷就是他们的天堂。他们在帐篷里产生高原文明,也在帐篷里创造草原文化。他们的草原文化当然也包含他们的信仰:原始的崇拜,苯教的信奉,最终还是顶礼在佛菩萨的脚下。佛从恒河平原向它所能传到的地方传  相似文献   

17.
辽阔的草原,可爱的家乡; 日新月异,遍地春光。一座座楼房闪烁着红光, 一户户牡民搬进了新房; 一阵阵笑语飞出楼外, 一个个笑脸春风荡漾。这是一曲草原的赞歌,它赞美了富饶美丽的杜尔伯特大草原,赞美了草原上牧民人们的新生活。听到这甜美的歌声,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涌起一种激情,涌起一种对这美丽可爱的草原的向往之情。杜尔伯特蒙古簇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  相似文献   

18.
从首都北京向北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再向西北,就是有名的科尔沁草原.草原深处有一个叫做达兰花的嘎查,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小的蒙古族牧民村里,1998年有史以来第一次出了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斯尔吉嘎瓦。 斯尔吉嘎瓦是一位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蒙古族汉子.有几件事使得他远近闻名: 从70年代开始,他就是一名著名的搏克手,在那达慕大会上屡屡获胜,还曾经获得过赤峰市的搏克冠军。他像民族英雄一样地受到当地牧民的崇敬. 80年代,他承包了货车,成为科尔沁草原上最先富起来的人。特别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9.
毡房歌声     
从哈密市乘车北行,翻过海拔2800米的天山达坂,便到了令人神往的辽阔的巴里坤草原.7月的草原牧草青青,山花烂漫,毡房棋布,整个草原如同一幅美丽的绿毯. “冰峰上最珍贵的是盛开的雪莲,沙漠里最珍贵的是潺潺清泉,边防站就是咱牧民的家哟,如同羊群迷恋着绿色的草原……”悠扬动听的歌声吸引着我们走向毡房.真巧,正赶上一场有趣的哈萨克民间谜语的猜谜游戏.出谜  相似文献   

20.
牧民与马     
马是牧民的伴侣时至马年,我想起昔年在锡林郭勒草原生活时关于牧民与马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马是草原牧民的生活伴侣,有句谚语叫:“歌是翅膀,马是伴当。”草原上,刚满3岁的幼儿就被父亲抱到马背上习乘。当年,我们作为知青来到草原时,每个蒙古包分5匹马,当马倌放马则要更多些。分到的马均要由老马倌调教好,才交给我们。而撑杆上马,拄杆下马是骑、放牧的基本动作。记得我们每次在队部开完会,大家要并驾齐驱,坐骑在一起相互影响,会借势加速,侧身马上,身随马姿,耳边但闻嗖嗖风声,感觉景动、草动、马未动,真是莫大享受。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