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阶级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认识,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战略和策略,在政治上就不可避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或阶级斗争熄灭论的错误。 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究竟阶级还存在不存在,对这个问题,人们总是习惯于作简单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内外环境,决定中国第一代共产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时注重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并将其与中国现实共产主义运动和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将其同时作为哲学方法,他把这一学说成功地运用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块基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但他们在号召推翻维护旧制度的旧政治时认为并不是到处都应该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将来国家也要消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阶级斗争形式已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过将阶级斗争绝对化的错误,但不能因此否定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无论在阶级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因素对民族问题都存在着制约和影响。它们在阶级社会的表现是:阶级斗争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动力;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实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的消除决定了民族关系一般不再具有对抗性;社会阶层的变化会对民族问题的内容和走向产生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问题上反映出来。文章还提出,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理解即便在阶级社会,也是应该有条件的、具体的;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民族压迫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于弱势民族合乎“规则”的支配和剥削,其中蕴涵的阶级压迫关系具有隐匿化和“合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阶级、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阶级、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统率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基本倾向是以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统揽民族、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问题,特别是列宁和斯大林甚至直截了当地将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处置服从于、服务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经典作家们虽然认为民族主义曾在历史上发挥过进步作用,且对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应区别对待,但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民族主义从本质上说是与阶级斗争学说相悖的,故其对民族主义的本质持否定、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5.
一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更是一个崭新的重大课题。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不可能对剥削阶级消灭之后的阶级斗争问题作出论述。斯大林曾论述过这一问题,但犯过严重错误,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进行过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一些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是:(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6.
怎样认识我国当前的阶级斗争的问题?有人认为,既然作为剥削阶级的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已经不存在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不好理解;也有人认为,既然承认有阶级斗争的存在,就不能说阶级已经消灭。这些模糊认识,一是对我国当前阶级和阶级斗争变化的情况缺乏具体的分析,二是把阶级的消灭和阶级斗争的消失,混为一谈。本文试对我国当前阶级斗争特点作一粗浅的论述。当前我国的阶级关系已经发生了有利于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报》2005年9月29日第四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大厦》一文。该文以宣传“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名,却散布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杂音之一: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和谐社会”,“宣扬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必然是“企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国内外反动势力”。该文在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说:“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和谐社会”。这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我感到这个观点是很不准确的。胡锦涛同志在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渊源时指出:“按照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文字是随着阶级、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因此,恩格斯以之作为划分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他说:“从铁矿的冶炼的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文字是随生产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要求而产生发展的。正如斯大林所说:“生产的继续发展,阶级的出现;文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曾对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形势和主要特点作过科学的论断,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这个论断是很全面的,但当时的着重点是要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然而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提出和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方针,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地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防止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学说观察中国社会现状所得出的结论。勿庸置疑,这个结论是符合当前我国阶级关系实际情况的,是完全正确的结论。那么,阶级斗争在那些范围内长期存在呢?本文想就此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阶级斗争,不是本来意义上的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的“特别时期的特别阶段”,是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的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这是因为: 第一、在阶级关系上,昔日的被统治阶级——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昔日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成为被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剥夺剥夺者”,消灭剥削阶级的私有制,致使没有人能够剥削工人和农民。由此,无产阶级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一无所有”的阶级,而是掌有全部经济命脉的阶级。无产阶级又逐步改造小生产经济这个剥削阶级赖以存在和新的剥削阶级赖以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决定、制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过程及其发展阶段的总根源。在阶级社会里,一切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或者说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在奴隶社会,表现为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表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这个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什么关系呢?究竟是到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中去找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还是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残余、碎片中去找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这不仅是因为“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甘心于灭亡,他们总是企图复辟”,而且还因为“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由此可见,和旧社会习惯势力作斗争是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这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的时期,也就是无产阶级通过不调和的阶级斗争,彻底消灭阶级的时期。列宁关于过渡时期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手中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以及十月革命后所写的“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向匈牙利工人致敬”、“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与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时期,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虽然还会长期存在,但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有同志认为是民族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有同志对此持有异议,认为是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的认识,努力完成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任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当全党把工作中心从抓阶级斗争,搞政治运动转移到以主要精力、主要时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有的同志对为什么今后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很不理解,甚至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转移怀疑,对中央施行的一些政策落实措施抵触。这些问题的产生,都直接间接地和对阶级斗争形势的认识有关。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补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是一个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后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关系全党、全国人民前进方向的问题。在这样的历史转折时期,正如列宁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对每个历史关头的阶级对比关系和具体特点,做出经得起客观检验的最确切的分析。因为要对政策作科学的论证,这个要求是绝对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阶级矛盾运动,这种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思想是斯大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斯大林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活动作为时间轴,其意识形态思想的产生过程分为萌芽、奠基、形成和强化4个阶段。斯大林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意识形态本质、与语言的关系、阶级属性和划分标准等。研究分析斯大林意识形态思想,不管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行动方面,都必然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为公正客观地评价斯大林提供更多的依据;在重视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 抵制各种霸权思想对意识形态的侵蚀;证明西方所谓“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理论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我们既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又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更不能人为地制造所谓阶级斗争。”这一科学论断符合我国的实际,反映了人民的要求。 但是对于阶级斗争在哪些范围存在,人民内部是否存在阶级斗争,人们还有着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级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补会的主要矛盾。在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提出和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地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防止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是,阶级斗争还将要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问题所作的科学论断。本文仅就现阶段我同的阶级斗争可能激化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