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收集、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进行探究。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培养模式入手,指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现状和原因,结合相关成功经验,提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建策略。研究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尚存一些问题,只有制定认定标准,加强校园合作,改革教师准入制度,落实考核激励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师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教学团队规模逐步形成,教学整体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但是相比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无法达到教学的需求.理论水平有余而实践应用的薄弱,使现代学徒制的推进遭遇了师资瓶颈.将终生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师队伍培养,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难度较大,培养时间也较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中,特别指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主要在职业道德、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建立基于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双向发展的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模型,从而构建培养体系.基于此,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模型建设做了初步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积极开拓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途径,在国家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逐步形成具有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专业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培养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而建设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宗旨的关键,以高职院校“双师型”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唐山经济发展的情况,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分析了“双师型”英语教师的培养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内在提高和外在保障的建议,旨在为其他学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四个参与主体(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双师型”教师)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四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在“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当中,政府的积极引导、高职院校的激励促进、企业的技能支持、“双师型”教师的主动参与,都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为“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政府引导不畅、教师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杨芸 《人才瞭望》2017,(12):162-163
"双师型"教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当前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在分析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8.
高职作为针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院校,在近年来不断扩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招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成为了高职教师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院校将职业英语融入公共英语教学中,可以满足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需要,还能够将职业英语和公共英语相相较,同时还可以为学校培养出“双师型”教师。在职业英语融入公共英语的教学中,应该大力开展调研活动,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加强培养“双师型”教师,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教学压力比较大,“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难点。学校要立足自身专业设置特点、师资培养等需求,制定完善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案,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明确“双师型”教师准入标准,增强教师个人学习意识,明确他们的学习方向;多渠道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各个专业教师结构;完善教师培训、奖励制度,组织教学培训,构建学习型组织;加快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师德高尚、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成为高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本文主要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对“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及如何做好角色转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要想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就要让学生会技术、能操作、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那么教师自身就必须既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双师型"教师正好同时具备着两种素质,这样的教师正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因而,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同时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多面性综合型高素质教师,而且“双师型”教师通常具备“双证”,即同时拥有专业技能相关资格的等级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的高专业性教师。下文将主要就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中“双师型”教师行列的建设与培养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建设,一直以来各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都在不断摸索创新,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基于此,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围绕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问题,在分析存在问题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5.
易峰 《人才瞭望》2022,(20):36-38
<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瓶颈。在倡导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形成一个认定标准梯队、保障措施完善、考核分配机制健全,并能结合院校专业学科和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的协同创新建设机制,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学科及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依次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三个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16.
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要求把加强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及其根本任务,逐步培养、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兼职教师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卓越计划”背景下,为达成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势在必行。建设一支校企紧密合作的工程型教学团队,应当从培育团队精神入手,力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管理机制,努力建设集教师培训与学生实习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基地,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预期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从而有效地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双师型”队伍的内涵定义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一是加强对有关政策的完善来更好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探究具有价值的激励机制,三是注重于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四是拓宽教师队伍的人员选择方向,建立兼职教师机制.笔者认为,双师型”借助于对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使教学工作本身能够成为一个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影响因素,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地高校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课、团、赛”融合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课程教学和团队竞赛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是有效落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团、赛”的方式不但能够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够有效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能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基于“课、团、赛”融合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国家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投入,加快本科学历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时高职院校自身也应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