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引进人才的“软环境”建设或称为“软设施”建设越来越引人关注。与薪酬、福利、资金、住房、设备等硬件条件相对,软环境是指适宜外籍人才刨新刨业和定居生活的社会条件。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试点的《中国城市引才引智综合环境评估》项目研究报告,从目前来看,针对外籍人才引进的法制环境、公共服务和人文环境等是软环境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城市竞争力的第一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些重要论述宣示了中国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对于深圳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西安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起点。早在盛唐时期,长安就以其“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与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一道,共同谱写了世界文明史上的开放与辉煌篇章。近年来,西安着眼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丝路科创中心等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了一大批急需紧缺的外籍高端人才,为西安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海外人才智力支撑。在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中,西安荣膺“外国专家眼中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榜首;在2020年度“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中,西安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列第五位。“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国内率先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与运营阶段的城市之一,如何围绕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网络运营、网络管理发展,在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新一轮的发展中打造与地铁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人才:如何围绕地铁企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以人为本”的目标培养一大批相匹配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构建“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5.
上海人才研究会年会1998年2月27日于上海图书馆举行。上海人才研究会会长黄耀文作97年上海人才研究会工作总结和98年工作报告。 黄耀文说,1997年上海人才研究会在市社联的领导下,组织发动广大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人事人才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人才理论研究和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一批重要课题研究。在“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政策体系研究”中,主要研究了人才投资、人才培育、人才利用、人才引进、人才工资、人才职称、人才奖励、人才兼职、人才市场、人才退休等十个方面跨世纪的人才政策。此外,还参与了“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课题研究”、“经理革命与企业家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上海乡镇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研  相似文献   

6.
近日,2016“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评选活动由我国海外人才引进和国际人才交流合作这一领域权威媒体《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联合举办,旨在以外籍人才眼光,发掘中国城市魅力,宣传中国城市。“魅力中国--外国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引起海内外各界广泛关注。作为国内唯一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评选,由诺贝尔奖得主、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等参与的外国专家评委团队评出的最有魅力的中国城市,成为外籍人才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的改造和振兴,“三城两地”建设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作用,都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白山市的振兴过程,必然也是一个“人才强市”的建设过程。什么是人才强市?概言之就是:实施人才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市场机制,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8.
李帆  胡春  杜振华 《人才瞭望》2022,(19):10-11
<正>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将北京建设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北京已有数字人才政策,总结了人才结构和产业需求不对称、人才留用政策与其他地区相比优势欠缺、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及其发展环境仍需优化这三处不足,并提出可以从优化人才结构、做好人才留用工作、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数字人才政策。  相似文献   

9.
镇江市委、市政府为切实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两率先、两步走”步伐,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而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保障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24-27
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在定位、在产业创新。本届深圳论坛围绕“国际智力推动中国城市发展”这一主题,以全球视野和人文情怀,关注城市发展如何吸引国际化人才、城市发展形象与文化名片打造、城市发展与产业创新等关键问题。中国城市发展,吸引全球关注。麦肯锡公司调查认为,全球30%的GDP增长来自中国城市,中国城市发展将引领21世纪的城市革命。  相似文献   

11.
<正>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黄海北部,与韩国首尔、釜山等城市隔海相望,是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自2010年起,青岛在“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以下简称“魅力中国城市”主题活动)中累计11次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受到了外国专家的广泛好评。2022年6月,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组织调研团赴青岛开展调研,旨在了解青岛在外籍人才吸引集聚关键问题上的经验做法与堵点难题。  相似文献   

12.
郭庆松 《人才开发》2008,(10):12-14
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有五个关键词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读”:一是“国际”。上海所要建设的“四个中心”.不仅属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龙头性质.更是居于国际视野的中心城市地位。“四个中心”建设中.必然会吸引一大批跨国公司和海外机构的总部入驻.从满足本地需求到面向全球市场.“总部经济”的能量会进一步释放.国际化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将在上海得到充分交流、有效展示。二是“高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华工作创业的外籍专家和人才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南京这座城市找到了“秘诀”。记者从南京市科技局了解到,南京市科技局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目标的指引下,“量身定制”人才政策,支持个体引进,又鼓励团队“作战”,既补贴“人”又资助“法人”,同时在方式上求“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上海建设系统抓住“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历史机遇,坚决贯彻“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站高一层,先行一步,通过改善人才评价体系、搞活人才交流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为实现城市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建一流工程,出一流思想、育一流人才”,是对重大工程建设中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总结和概括。据记者了解,市建委坚持改革创新,改革人才配置体制,更新人才评价体系,转移用人机制,试  相似文献   

15.
王呈梅  张蕾 《人才瞭望》2016,(14):43-44
烟台与韩国相邻,是山东省内韩企最聚集城市,随着中韩FTA的签署,烟台加快推进中韩产业园的建设,据此,烟台地区对韩语人才的需求预期良好.然而现实却是“韩语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与“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人才”矛盾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对烟台地区的部分用人单位和韩语专业在校生进行调研,发现烟台地区韩语人才的供需矛盾并找出其原因,据此对当前在校大学生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郝以昆 《人才瞭望》2022,(23):12-13
<正>人事考试是人社部门践行“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南阳市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抓好人事考试“战略支点”,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立、闯、攻、优四字“着墨”,人才引进、选拔、评价一体“成文”,有力拓展了人才服务的广度深度效度,厚植了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的人才沃土,构筑了建设区域性人事考试服务中心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上海在国内率先提出“构筑国际人才高地”的战略构想,这是上海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上海建设国际“四个中心”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就以其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恢宏气度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召唤着海内外各类人才来这里成就理想,开拓创业。上海的人才高地建设成就斐然。目前,来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才交流》2005,(5):44-44
3月20日,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六省(市)政府人事部门,在哈尔滨共同签署了《“东三省”与“长三角”人才开发合作协议书》,两大区域将在人才政策、人才开发培训、人才市场建设、人事科研等各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的人才开发合作与交流。根据协议,两大区域之间将建  相似文献   

19.
“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近日启动。北京、南京、成都等49个候选城市将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严格、公正的多方权威评判,最终产生10个外籍人才眼中的中国魅力城市。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才交流》2013,(12):12-14
人才资源是关乎一国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国家而言,提升国家魅力,需注意网罗人才;对城市而言,城市发展需要以不同的“城市性格”来吸引国际化人才;对企业而言,发展壮大“走出去”更离不开国际人才而对国际人才自身而言,在中国的就业、生活上的跨文化沟通、融入团队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困惑。本期特别策划,专家们从不同视角共同关注国际人才领域的热点话题,为搭建国际人才引力场,更好地吸引国际人才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