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成语“朝三暮四”,人人皆知其意为反复无常。然究其出典,则来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在《辞海》“朝三暮四”词条中,谓此典原意乃以诈术欺人,而今喻反复无常。实则庄子更有结语在后:“是以圣人和之以是  相似文献   

2.
子贡问政。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孔子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题记  相似文献   

3.
《论语·尧曰第二十》里记载: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日:“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扰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这段话里,孔子的意思是尊崇五美,屏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所谓五美,是指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图  相似文献   

4.
何为拍马?古书上曰谄,曰媚,曰阿谀,曰容悦,老百姓通俗的说法叫“拍马屁”,简称拍马。按说这是一种卑污的品格,历来为国人不耻,责骂鞭笞之声,不绝于史。然而骂归骂,这种角色,始终没有“绝”后,直到今天仍时时闪现,于是乎人们今天还在骂。然而,这么一路骂下来,能把他们骂倒、骂绝吗?显然不能。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拍马”之所  相似文献   

5.
《元史·许衡传》载:元世祖忽必烈年间,曾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的许衡,在盛夏的一天偕友赶路,烈日当头,口渴难熬。路旁有梨树,众人皆摘而啖之。唯许衡端坐树下,不为所动。或为之,许日:“非己所有而取之,不可也”。众人曰:“乱  相似文献   

6.
王择 《人才瞭望》2013,(2):59-59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太宗有马名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则天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狮子骢乃吐蕃新贡的一批千里驹中最难训的一匹。武则天自告奋勇,请为太宗训烈马.且其手段极其残酷。  相似文献   

7.
"豆"在古代不是代表如今的豆类植物,而是一件器皿,大多是陶制品,也有木制、漆制和青铜制品. 从"豆"的甲骨文字形看,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高脚杯,一般是用来盛食物的,有时也作礼器用.《说文解字》曰:"豆,古食肉器也."《卖柑者言》中载:"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这里的"豆"都是盛肉羹的器皿.那豆类植物古代是用什么字代替的呢?答案是"菽".《春秋·考异邮》中说:"菽者,众豆之总名."  相似文献   

8.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文坛亦享有盛誉。明静美丽的月亮,常是诗人笔下描绘之物,可谓写作优材。故此,常以借“月”抒情,书画景物,表露情怀,歌功言志,得心应手,无所不至。据笔者初悉,历代诗人对月亮有十一种不同的雅称,现录后供读者欣赏鉴识: 一日玉免,在贾岛诗话中有:“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二日玉蟾,方千诗著中有:“冻窗烟霭外,三五玉蟾秋。”三曰玉轮,李贺诗  相似文献   

9.
吴析 《人才瞭望》2013,(10):101-102
诸葛亮本是布衣,躬耕于南阳,他怎么就一步登天做了刘氏集团的二把手了呢?我们不妨跟着诸葛亮学学求职的艺术. 名人推荐.徐庶一句"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矣"让刘备茅塞顿开,急问:"此人比先生才德如何?"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常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听了徐庶这一番话,刘备更是如梦初醒,喜曰:"愿闻此人姓名."然后具厚币,准备同关、张前往南阳请孔明.就这样,虽未与主考官谋面,诸葛亮已利用舆论的力量,起到了先发制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云:“诗者,艺也.艺之成败,系乎才也。才者何?颜黄门(之推)《家训》曰:‘为学士亦足为人,非天才勿强命笔”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诗》中云:“诗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沧诗》中也云:“此事原知非(?)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诗人,关键看其有否这方面的天资,若无天赋而“力取”,乃是事倍功半的徒劳活动.这一观点,与现代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 巴甫洛夫研究认为,人的特有神经类型差异可区分为艺术型、思想型与普通型三种。艺术型的人,为发展成为诗人、艺人、运动员、歌唱家、音乐家等提供有利的素质条件;思想型的人,为发展成为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等提供有利的素质条件;普通型的人,为发展成为工程师、农牧师、经济师、会计师、医师等提供有利的素质条件.他认为,不同“神经类型”的人,若  相似文献   

11.
一、洪荒之力 “洪荒”本指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传说,在天地初开之时,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大地一片荒芜.“洪荒之力”即指如天地初开之时足以毁灭世界的自然之力.2016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晋级决赛.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洪荒之力”一夜走红,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12.
“自主权”如何蜕变成“自富权”———重庆市300余件厂长、经理经济罪案剖析知曰涂恩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给了企业生存发展的“自主经营权”,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用这个“权”为企业求发展、为国家理钱财,为职工谋利益。然而,也有一些厂长、经理把“企业”作为自...  相似文献   

13.
丁盖 《人才瞭望》2013,(10):37-37
道士者何所指?现今为道教徒之称.其实在古代,道士既可泛言又可专称;作专称时,不仅指道教徒,还可指和尚. 《辞源》此条列有四义.其一是有道之士,书证为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这是泛指.其二是方士,其三是僧徒,其四才是道教徒.此三者为专门称谓词.  相似文献   

14.
略晓中国历史者肯定知道,中国历史上不仅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而且还有“不智治国”的愚官政策,“愚民”也好,“愚官”也罢,其始作俑者皆为老子。关于“愚民”,老子曰:“常使民无知无欲”,以达到“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对于“愚官”,他主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最好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其实,无论是“愚民”还是“愚官”。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骗”字。至于如何才能手腕高明,达到“愚而不露”,全靠个人的悟性与本事了。  相似文献   

15.
2016年,按照我国农历纪年法,岁次丙申,生肖属猴,故称“猴年”.自古至今,嵌有“猴”字的趣联的确不少,特采撷数副以飨读者.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从小聪颖超群,文思敏捷.他不足二十周岁便中了进士.一天,解缙参加同僚的宴会,有一大臣,权倾当朝,对解缙的才华十分妒嫉,处心积虑地想要奚落他一番,就提出让解缙对句,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借用“锯”与“句”的谐音,讽刺挖苦解缙.解缙一听,并不示弱,于是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  相似文献   

16.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时常被人引用,那么“萧墙”是什么墙呢?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论语集解》转引郑玄的解释说道:“萧之言肃也;墙犹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萧墙之内就是宫室,臣子进入宫室晋见君王首先要经过萧墙,在此需要整理仪范,换为严肃尊敬的态度.萧墙也因此借指内部.  相似文献   

17.
“庸”,即平常不高明之意;庸人,即平常人是也。古往今来,自称为凡夫俗子、平常人、普通人者很多很多,说者毫无羞惭之感,听者反觉其人平易谦和。而自称庸人者则几乎没有。称别人为庸才者虽可见之,然其时,往往是咬牙切齿,怒目以横,似在辱骂对方,以发泄内心的愤愤不平。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胸怀也比古人要宽宏、博大了许多,然而对庸人,人们却仍然不屑一顾,羞与为伍。于是,一些尸位素餐者便“不甘平庸”,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提出了新的辨解,曰:“庸才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猛然一听,似乎是强词夺理,大谬不然。细一琢磨,却又回味无穷。说者  相似文献   

18.
12月18日多云早饭吃过很久,在走廊里碰到一个厂家的师傅,正匆匆忙忙往餐厅赶,还问我:“不去吃饭?”我说:“吃饭?吃哪顿饭?”他说;“早饭啊。”我看看表,又看师傅的表,哈!原来他昨天晚上没按新时区拨快1小时,连早饭也省了。我把这好笑事讲给大家听,船上人见惯不怪,说这种事每回出海都有。上午正在采访舰务长和舰务教导员,广播里通知我到一号平台去。跑上去一看,是一只挺大的(坚鸟)鸟绕着30千瓦天线在飞!这可是贵客啊,远离大陆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者赵翼曾评论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持,以成鼎足之势”。在东汉未生与死和血与火的较量中,得以胜出而雄霸一方,善于选才用人是关键所在。三国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曹操。在其“唯才是举”人才理念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墨子曰:“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神蛇近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墨子·亲士》)墨子认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往往命运多舛,“寡不死其所长。”古往今来,不乏此类现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似乎成了每个时期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