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社会,民主法治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其中,民主法治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法治思维是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将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至战略地位,提出一系列旨在进一步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机关权力的举措。我国的法治建设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法治思维中考察行政权限的规范至关重要。社会的良好运转离不开在党领导下的政府行政权力的合理规范,限制过大难以发挥行政权力的职能,限制过小则可能侵害公民正当利益。因此,法治思维视阈下考察行政权限规范,不仅关乎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效果,还关乎人民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实施法律顾问制度,是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的制度依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法治社会的现状做出阐述,以使法治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以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意见》中所说的卓越法律人才是指应用复合型、国际型、基层型人才,是司法实践中能够将理论、规范、社会环境和治理目标协调与平衡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法治化发展,农村法治建设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将法律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中,将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融入到农村的文化生活文化建设中势必会推进农村的法治化进程,使农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应该从制度层面和意识层面等多角度全面加强农村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农民纠纷解决机制,使农民解决纠纷的思维方式逐渐向法治化转化,促使我国早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加强全国人民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国家的法治进程受到其法治观念的直接影响.近些年发生的一些列事件表明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仍需加强,所以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养成和提升需要足够重视,培养大学生具有法治观念、拥有法律信仰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法治社会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综合多种力量才能有一定的建设基础.我国人多地广,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法治社会就是希望人们在法治的环境之下,共同谋取发展,一起踏入全面小康社会.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步入法治社会时面临着两大挫折.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国情出发,寻找发展对策,建设好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9.
法治作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基本政治价值,既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也是现代社会秩序的基础保障力量。为此,我国一直将法制建设工作,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工作,同时也是转型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总体上的工作都在按照既定的方向来开展。但是,以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法制建设方面的工作,还是有待完善的,部分工作在总体上的进度不是很理想,同时也造成了客观上的损失。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同时也在世界上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此时,应在法制建设中进一步努力,不仅仅是要健全法律体系和各项工作,同时还必须保证法制建设的成果,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的发展拥有较多的保障,减少一系列的阻力出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具体特征,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笔者通过"什么是依法治国?""为什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主题确定为依法治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什么?"这三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分别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即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重大意义和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促进全社会法治文化的提高,切实维护我国法律法规的权威.笔者主要分析了社会实践教学对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路径,以为类似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只有和谐法治的约束下,社会才能朝着一个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在当下的和谐法治社会中强调的是思想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大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添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制思想的传输,思想政治课堂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的思想政治课堂本身就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塑造指引方向的一个过程,同时也起到了培养大学生优秀品格的作用。本文就针对和谐法治视野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与引导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明一词不仅仅只包含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还包括生态文明、道德文明、法治文明、制度文明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中层次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且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可以说,中职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制素质怎样,将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研究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法律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毛泽东法律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进行中国化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动继承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义法治理念及法制设取得初步成就也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的,是对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积极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绝大多数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均建立了职业经理人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经理人在我国同样具有丰富的实践.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的迫切需要,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更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作为深化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17.
人治与法治并不是一对对立的概念,也不是一对完全前后相接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可以同时共存的。从治理成本和实施效果的角度看,人治与法治并无好坏之分,好坏只在于他的比重结构和适用范围如何;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来看,由于我们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人类社会新制度的独特性所在,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理方式也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一定存在着一个最佳的人治与法治结构使得在所定目标社会秩序之下其治理成本最低、实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该制度设计目的在于防止非法取证,实现司法程序的公平与公正.随着现代法治理念的不断进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法治国家法治建设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张丽明  杨亮  姚君君 《人才瞭望》2016,(20):247-248
现代企业要得到发展就离不开对先进技术及专业人才的利用,充分利用好企业人才资源、优化企业人才资源结构、做好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是企业获得持续增长发展能力的关键.而在中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人才资源管理与利用,还应加强在人才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法治建设,提高国有企业依法治企能力,只有认识到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才能做好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人民法院应当用它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司法的公正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实现司法为民的前提保证。司法公正能够真正给予民众切实的安全感,从而使得全社会的公正观念亦得以形成和强化。2012年4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办法(试行)》,它的出台,必将提升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促进司法公正,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