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中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群体占比不小,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人关注.课题组通过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访谈,从个案来分析其共性,得出的结论是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大影响.一些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缺乏安全感、不自信、人际敏感、有退缩行为等都与其童年的留守经历有关.高校需加强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从过去的“知识改变命运”到如今的“素质教育”,都体现出国家对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作为社会未来发展主要力量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对自身能力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积极心理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思想,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良的主要表现,就如何基于积极心理学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父母双方都外出工作,日常不与父母一起生活,而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同其他人一起生活的儿童。本篇论文目的在于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劣于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4.
培养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积极心理干预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措施,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浅析了积极心理学干预对医学院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以期能为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塑造和培养良好的人格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健康人格培养是学生大学阶段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知识灌输对于改善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健康的人格有重要意义.但是,学校的认知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几个关键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长期的亲子分离、特殊的教养方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和大量的研究。本文尝试从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不足和展望四个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研究作出述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具有积极正向的心理品质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与生命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进步。因此现代高等教育要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本文立足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问题。文章简要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从大学生心理品质现状出发,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路径,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情感、人格和社会制度的理论,其核心是对人类积极品质的挖掘与培养。本文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并将之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各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该课程一般以科学、系统、有重点的向学生讲授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期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理论的同时学会对自身的身心健康进行适当的调节,促进身心灵健康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教学的调查研究,分析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倡导心理学要在研究和培养人的各种美德、积极人格、积极情绪等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本文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并着重阐述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崔璨  刘慧英 《人才瞭望》2016,(22):178-179
积极心理学是当下心理学研究热点,其致力于研究和探索人的积极品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在积极心理视野下高职院校重新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断推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思想广泛影响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途径。将积极心理学思想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能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现,寻求健康的人格,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员的重要任务。西方心理学者们对健康人格已经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人格理论家有关健康人格模式的探讨,寻求一个比较切实的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标准,并就如何塑造其健康人格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14.
刘锋 《人才瞭望》2016,(6):182-183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消极心理学为依据,关注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心理学恰好弥补此缺陷。首先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之处;最后提出具体的实施途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是个体受到恩惠时产生的感激情绪和心境,是体验感恩情绪的心理倾向,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在积极心理学思潮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作为主要目标和内容.本研究选取某高校一、二年级学生114人,围绕感恩素质开展团体心理沙盘辅导.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感恩素质培养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弱势群体,其生存环境恶化,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他们的心理问题是社会、学校、父母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通过加强社会、学校、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互动,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学期间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其内在的主要特征就是人格发展趋于完善和稳定。人格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成分,凝聚着文化、社会、家庭等众多的因素,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章针对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8.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家庭、社会以及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科学干预,需要加强谈心谈话,转变大学生认知方式;积极采用放松疗法,改善大学生睡眠障碍;加强朋辈学业帮扶,缓解学业压力;发展大学生特长,助力学生成长。进一步通过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骨干工作队伍、建立家校联合培养模式、关注特殊阶段和特殊群体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新型的研究领域,这个研究领域起源于美国,并逐渐地传播到了整个世界,而且还被教育界列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领域之一。中职教育需要把积极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希望推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统计分析广西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广西低龄留守老人所占比例最大(57.16%);2.农村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低,自理能力尚好,经济收入有基本保障。查阅已有的心理健康文献,发现农村留守老人消极心理现象较严重,积极心理现象不理想。现以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提出改善生活质量、维护心理健康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