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副名联,人们都说是郑板桥所写.对联是: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据说,这副对联是郑板桥在兴华一带游玩时,听到农村两位大嫂说笑,稍加改造而成.有两位大嫂在柳树下的河边洗衣,恰巧头天晚上下了一场春雨,田里麦子一夜之间转绿,生机勃勃.一阵春风吹来,一位大嫂脱口说道:  相似文献   

2.
郑文 《人才瞭望》2014,(3):77-77
清代时,有一天,江苏镇江金山寺来了两个寻常客人.寺中住持见这两个人穿着平常,没有半点气派,就非常冷淡地哼哈了两下,算是招呼,连招待一杯清茶也觉得多余.过了一会儿,从旁人口中,得知其中一位游客正是鼎鼎大名的文士——“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于是这位势利的和尚匆忙厚着脸皮,乞求郑板桥写一副对联留念.郑板桥并不拒绝,当场抻纸挥毫写道:  相似文献   

3.
陈度 《人才瞭望》2013,(5):26-26
春夏秋冬,四季变幻,可以入联的景物很多。在对联创作中,还有直接以春、夏、秋、冬入联的。如郑板桥有一次与人联句,他出上联,一位老塾师对下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俗语有家有五斗米不当娃娃王的说法,说明旧中国当塾师的是何等艰辛,下联正是道出了他们一年四季辛苦的状况。与此相反,也有道出一年四季快快乐乐的联语:  相似文献   

4.
“难得糊涂”这一句,出自清代文人郑板桥。不知怎么,前几年这一句话颇为流行,满大街都是卖这句话的条幅。很多人喜欢这一句话,可是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了。郑板桥原文在这一句之后,下面还有一段话:“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一段话。不只是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细看来,如何不是古代官场上那些所谓的“父母官”们的真实写照呢!贪官、昏官是名符其实的糊涂官,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有些清官却也是大发“糊涂”,这就让人不得不考虑他的“糊涂”的背后是何居心了。北宋年间有一位能臣,名叫钱若水,颇有清声。钱若水曾经任知州推官(就是负责查案的,相当于现在的地区或者市的公安局长吧),参与审理了一件这样的案件,显露了他的糊涂的精明!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曾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题写了一副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此联寥寥八字,却概括了四个典故. 曾,即曾参. 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平?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我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划事情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此谓之"曾三".  相似文献   

6.
先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对孔子的毁誉不一。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  相似文献   

7.
任义 《人才瞭望》2013,(10):20-20
现在的高考,一般都是在各城市就地考试,十分方便.在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在省城举行,会试和殿试在京城进行,大都远离考生们的家乡,一般三年考一次,所以,临行前,一定要把该带的东西带充足.下面给大家介绍三件古代高考必备"神器". 墨斗笔 这种墨斗笔差不多就是古代考试的专用笔,笔头上有个椭圆状储藏盒,能够储藏一些墨.因为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主要考八股文,在字数上有相当的要求,所以,要是带的墨不够的话,可以把墨斗里的墨临时挖出来备用.  相似文献   

8.
堆满杂物、废纸的厨房,一叠叠报纸在他笔下勾画成鲜活的“花鸟虫鱼”,排列黑色的“有形豆芽”。就是这些废旧报纸和黑暗潮湿的陋室,造就了一个世界铜奖艺术家。 他叫杨小强,现年36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美术师。 说来让人难以相信,杨小强的书法绘画天才是苦练苦学出来的。在高中只办过黑板报,参加工作开始在农具厂当保管员、铸造工人,一个偶然机会,他被调到县电影公司,画电影广告,从此,杨小强与书法、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公司极其简陋的厨屋里磨墨练字,没有钱买纸,他就用废报纸和电影脚本练,哪里有报纸都捡来,别人还以为他在捡破烂呢。有一段时间,他与朋友刘志敏绘画练字几乎达到发狂的地步,每天夜里,他们边画边交流,饿了就吃瓜子,喝稀饭,吃完一盆瓜子,喝完一锅稀饭,便画上了一个“旭日东升”。没有模特儿,附近的一些孩子被他们一个个捉去写生,直画到  相似文献   

9.
根据鹤壁十矿生产安排,11092工作面现已进入回采阶段,为保证回采期间通风系统合理稳定,特编制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1、11092工作面位于11采区中部,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二1煤层为我矿主要可采煤层,该煤层厚度大而稳定,二1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数为15.05%.煤的自燃发火期为134天.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其实,郑板桥撰写的对联也称得上是一绝,尤其是关于治学论文的格联,意蕴深远,至今传诵不衰。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副治学联,构思新巧,含蕴丰厚借助"咬定",上联形象地说明对人有益的书本知识,应楔而不舍地刻苦学习,毫不松懈;凭着"比喻",下联告诫自己要加强品德修养,保持翠竹般的高风亮节,也希望儿孙像拔节而起的嫩竹正  相似文献   

11.
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是多面、多元、多方向的。陆俨少一生创造了多种画云的技法,有勾云、留白、墨块三大类;画水法众多,皆精妙至善,尽工尽巧。他运用云水两种形态巧思妙用,把云和水作为虚用,以调和变化画中诸物,使空间布置出奇,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2010年6月初,李学财花6万元从日本引进一台KGK彩色喷码设备,这种设备使用由欧盟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认证的专用食品墨,可直接在一些食品上喷打标识。李学财原本只用这台机器给鸡蛋喷商标。后来,他发现这台机器有个万年历,能喷当天的日期。于是,李学财有了个惊人之举,他不但在鸡蛋壳上喷商标标志,还喷上了母鸡下蛋的日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研究希腊化时期的两大科学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以分析希腊化时期科学发展对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一、欧几里德 历史上关于欧几里德的介绍不多,只知道他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过,凭借一生所学,他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数学巨作.该书享誉全球,在世界各国流传,影响之大仅次于《圣经》.欧几里德曾和托勒密一世探讨过如何学习几何的问题,托勒密一世问他说,除《几何原本》外,还有没有其他学习几何的捷径.欧几里德回答说:“在几何里,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关于欧几里德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学生才开始学习第一个命题,就问学了几何之后将得到什么.欧几里德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利.”由以上两个关于欧氏的故事可以看出,欧几里德点出了搞科学研究的两个要点.一个是不能浮躁,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实现;另一个是不能以功利的心态去看待科学研究,要耐得住清贫.  相似文献   

14.
“父母官”一词大抵始于宋代,是对管理“父母之邦”官员的称呼,多指县令,说的是“为官须爱民”。北宋著名政治家王禹称当知县时,有纪事诗云“万家称父母,百里抚孤寡”。清代那位被穷百姓称为“父母官”的郑板桥也做诗自况:“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们所代表和讲述的都是儒家的民本主义,带有浓重的封建主  相似文献   

15.
秘诀一:无论领导是谁都尽忠职守 首先, 黄权无论在哪个领导的手下干活,都一直尽职尽责,完全是一个忠臣. 黄权最初在益州州收刘璋的手下担任主簿. 当时邻近的张鲁和曹操都对益州虎视眈眈, 别驾张松建议刘璋迎入刘备的, 利用他们的军队来讨伐汉中的张鲁, 抵御曹操. 黄权对此坚决反对, 他劝谏说:"刘备有骁勇声名, 现在请他来蜀,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无法满足他的欲望;想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则一国不能容下二位君王. 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稳, 则主人就会有累卵之危了.现在应紧守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 "刘璋不听,派法正去迎接刘备,而将黄权外放为广汉长.  相似文献   

16.
一、诵读的历史回顾 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墨子·公孟>载子墨语"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宋代朱熹更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将"诵"视为"真道学"第一义.且谓诵读必须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理论确立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到了现代,随着语文教育改革逐步深入,诵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所音乐学校,一年的课程结束之后,音乐老师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以便让家长看看孩子的进步.孩子们一个个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演奏才华,直到最后一个孩子.但他的演奏效果不太理想,采用的演奏技巧也不对.演奏结束之后掌声寥寥.他的父母很失望,就去问老师失败的原因.老师说:"他不用我教的演奏技巧,所以才会失败.他最好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位拥有亿万资产,对人民充满无限爱心的人;他是一位真正的美的使者:他是一位具有雷锋精神的品质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9.
根据鹤煤物资系统的运行环境,采取各方面安全管理策略,保证物资系统正常运行,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很久以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来到巴黎,期望他父亲的朋友能够帮他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 "你精通数学吗?"父亲的朋友问他. 青年羞涩地摇头. "历史和地理怎么样?"父亲的朋友又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