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图画书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最好的读物,是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图画书阅读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觉的阅读态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前儿童积累和发展早期阅读应获得的“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三方面的关键经验。图画书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最重要的载体,选择好的图画书对儿童阅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式智能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数字出版的儿童读物市场日益凸显出较大的影响力。儿童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更加具有科学性的阅读内容、呈现形态和技术支撑,儿童数字出版路径探索的不断深化是极为必要的。本文以儿童需求为立足点,结合儿童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和数字出版技术现状,深入分析当下儿童阅读领域中以有声读物、网络游戏、开发应用程序及视频书为代表的多种数字出版形式,配合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基于儿童分级阅读的理念探索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路径。研究以新的理论视角重新考察儿童图书数字出版的发展形态和延展方向,探索出一条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成长不同阶段阅读需求的数字出版之路,使数字出版在儿童市场细分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亲子互动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提供参考,笔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 法,对徐州市354名学前儿童家庭一般情况、行为问题、亲子互动失调进行调查,主要结果为:行为问题检出率7.06%;每天没 有看书,没有户外活动,亲子互动严重失调是学前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亲子互动失调与儿童行为 问题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主要发现:亲子互动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应加强亲子互动的训练,提升亲子互动 水平,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的开端,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与层次直接关系着亿万幼儿的成长与成才,与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关系着祖国与民族的明天。为了调查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及满意度,采用自编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及教育需求满意度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四所幼儿园的195名幼儿家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总均分为4.200,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满意度总均分为4.306。其次,小中大班儿童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需求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最后,幼儿班级、便利性服务需求、教师职责需求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第一,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及满意度所得均分较高,处于中上水平;第二,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越高,其教育需求满意度越高;第三,家长满意度受到幼儿班级、便利性服务需求和教师职责需求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儿童性别概念认知调查问卷与性别角色量表调查了儿童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发展状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教育策略。结果发现,四~六岁儿童性别同一性认知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六岁儿童性别稳定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四岁、五岁儿童,但后者性别稳定性认知水平差异不显著;性别恒常性认知水平年龄差异均显著,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四、五、六岁组。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学前儿童中已分布,四岁儿童女性化与双性化的比例均在30%左右,五岁儿童双性化比例达到74.32%的峰值,六岁儿童双性化比例逐渐下降为54.65%;男性化比例有所偏低,最高的出现在四岁组20.28%。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类型发展状况均表现出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特征分化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惠州市七个城区幼儿园的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为主量表,使用差异分析与回归分析,调查惠州市学前儿童的留守情况以及相关的人口学变量,旨在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代给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学前儿童在性格缺陷、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地区经济水平会影响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女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留守男童;公办幼儿园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民办幼儿园留守学前儿童;大班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中班留守学前儿童;独生子女或二孩的留守学前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要显著好于属于大孩的留守学前儿童;人口学变量是影响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发现当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性别角色教育意识、性别角色教育内容、性别角色教育形式和性别刻板印象四个方面,其中尤其以性别刻板印象问题较为明显或严重。在对上述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对在职学前儿童教师培训,提升其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意识;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性别角色教育内容与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适当措施尽量淡化性别的刻板印象;性别角色教育还应体现出渐进的发展阶段性特点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有关学前儿童的家长进行了关于亲子游戏方面的调查。旨在通过调查与分析,引起家长对亲子游戏的重视,同时对科学参与亲子游戏有相关的了解和借鉴。调查结果如下所示:1)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角色可以分为参与者(指挥者和玩伴)和旁观者(无关者,安全监督者和观察者)。2)不同角色类型的家长对于亲子游戏的定义和功能有正确的认识,但不能认清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并且作为旁观者的家长认识与行为不统一。3)在行为表现上作为参与者的家长的实践程度高于作为旁观者的家长,但比较被动。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前融合教育已经成为国际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文章探讨了近年来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内容,分析了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目前存在的现状,以期对今后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关于学前儿童假装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研究者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较多地转向了对假装的研究,尤其是对儿童假装理解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国外近十几年来在儿童假装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阐述了假装的实验范式,对儿童假装认知机制的研究,对有幻想成份假装的研究以及对有缺陷儿童的研究;最后对该领域以往的研究状况做一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少儿馆不重视学前儿童阅读的现状,从学前儿童身心特点、国际经验、教育部规定和少儿馆性质等方面阐述了开展学前儿童阅读指导的意义;并以钱伯斯“阅读循环”理论为切入口,结合实际,对少儿馆做好学前儿童的阅读指导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于对人的发展有根基意义的学前教育中的道德启蒙教育而言,民间故事应成为其重要的教育资源。民间故事促进儿童的归属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并让儿童通过民间故事的启蒙得到道德的感召。  相似文献   

13.
学前阶段作为残障儿童接受教育的开端,是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残障儿童家长学前教育需求调查 问卷为研究工具,对随机整群选取的S市3所特教幼儿园和2所特殊学校学前部的110名残障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表明,残障儿童家长学前教育需求整体水平较高,尤其对学校性质及形象需求、保育及服务需求最为迫切;残障儿童家长的学 前教育需求与儿童残障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年龄段、家长学历、家庭月收入呈显著正相关;残障儿童家长年龄、家庭月收 入、家长学历、儿童年龄对其学前教育需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相应的建议: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进公办融合幼儿园和特色融 合幼儿园的建设;加强残障儿童家庭和校(园)间的合作,促进康教(育)结合;对残障儿童家庭实施政策倾斜,确保其享有经济 保障;根据儿童残障程度,实施差异性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家长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等因素对其学前教育需求 的影响,改善相应的管理工作,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有关研究表明,社会上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身处特定环境中的学前教育教师以及图画书、教学媒体等仍然带有较强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等性别刻板印记。为此,国家需要在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学前教育阶段的性别平等教育,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性别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教师性别平等教育的培训网络平台,以现代性别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对儿童生理差异的尊重,设计出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性别教育课程,全面有效地实施性别平等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4~6岁幼儿的故事情境化积木建构水平以及他们的家庭积木游戏环境,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结果:(1)故事情境化积木建构水平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2)家庭游戏经验、支持环境与故事情境化积木建构水平存在相关。结论:故事情境化积木建构水平随年龄而提升;积木游戏经验越多,支持环境越好,学前儿童的故事情境化积木建构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实践能力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目标中未明确教育实践能力达到的要求、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与整合性、“全程实践”缺少实质性、教学方式忽视实践性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培养目标明确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体系体现实践性和整合性;与地方幼儿园建立教育实践共同体,采用“合作教学”指导;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等。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部、人类与健康服务部于2016年10月联合发布的《早期教育和教育技术政策简报》中指出了学前儿童使用技术的四条指导原则:使用得当的技术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的工具;应利用技术增加所有儿童获得学习的机会;技术可用于加强家庭、学前教育机构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学习取决于成人与儿童的互动或共同使用技术。指导原则的发布启示我们:应关注数字时代儿童的权利保护;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素养;加大对儿童技术使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美英两国“开端计划”对我国贫困家庭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应重视贫困儿童的学前教育,设立专项教育基金,确保贫困儿童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更加重视对婴儿的看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确保贫困幼儿的平等受教育权利,体现贫困幼儿教育服务的综合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