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张勋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史称张勋复辟。复辟闹剧虽只上演12天,但这场复辟直接导致段祺瑞的复出和皖系、直系两大军阀的崛起,更动摇了民国以来创立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对此,孙中山提出拯救中国的良药仍然是"共和"。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在美国政府的公开表述中,"战后美日和解""美国民主成功改造日本""美日贡献世界和平"等话语屡见不鲜。对美国而言,日本有着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要回答为何奥巴马容许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为何美国从不太担心日本军国主义复辟,日本突破战后体制对美国外交究竟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须先厘清战后美国的两个主义:尼克松主义和威尔逊主义。无论是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J街道环卫服务市场化改革出现“科层制复辟”进行个案研究,解析“科层制复辟”的原因,发现J街道承担过多的政治压力使经济规则失效,从而使其不能成为“精明者”,而面对“精明”的企业,注定了其失败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孙言诚 《领导文萃》2011,(14):118-119
1972年,王洪文从上海调中央,毛泽东开始近距离地观察和栽培接班人。据徐景贤讲,毛泽东对王洪文确实抱有希望,循循善诱,耳提面命。无奈王洪文根基太浅,是扶不起的阿斗。王的秘书肖木说,有一次毛泽东讲起张勋复辟的事,  相似文献   

5.
陈闻 《经理人》2010,(9):82-83
电纸书成为热门,是很多人没料到的。这种多年前就出现却没流行起来的电子阅读产品,在最近两年中,技术和商业模式都大有突破,完成了一次华美的复辟,全球销量冲到几百万台。但现在,又走到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关口。  相似文献   

6.
86年前,举国寄予厚望的辛亥革命因袁世凯的称帝而告彻底失败。促成袁世凯走复辟帝制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信息失真。他通过各种途径,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多是虚假的,这个野心勃勃的政治暴发户,不但皇帝没有做成,却走上了误国误己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7.
老粗出人物     
林东林 《领导文萃》2010,(9):138-140
近现代以来,无论庙堂还是坊间,都对袁世凯言必恶声。在他的盖棺论定中,亦总少不了三大罪名:戊戌告密、背叛民国和洪宪复辟。其中更尤以戊戌年问,袁世凯出卖谭嗣同向荣禄告密,以戊戌六君子的一腔热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这一节为世人所唾弃。  相似文献   

8.
1815年3月,法国出现了罕见的奇迹。囚禁在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只带领一支小小的队伍,渡过大海,从法国南部登陆,只用19天时间,不发一枪,推翻了复辟不久的波旁王朝,重掌朝纲。法国和欧洲为之震惊:世界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人们惊骇万分,  相似文献   

9.
当资产阶级革命在17、18世纪的欧洲兴起时,为了防止封建君主专制的复辟,“并使它们(统治阶级的各个派别)最少分裂”,新兴的资产阶级恢复并完善了在中世纪的黑暗中被尘封了十几个世纪的民主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在这个人数很少的阶级和这  相似文献   

10.
谢韫 《领导文萃》2015,(7):32-36
<正>美国的亚太战略有一个致命的盲区,就是日本。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美国最不了解(但美国却自以为最了解)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日本政治的危险性从表面上看,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似乎"发明"了一套制约日本的办法,以至于日本资深外交官孙崎享感叹说:日本战败后的70年历史,就是日本政界、官僚体系、经济界、媒体界内的"对  相似文献   

11.
李光耀 《领导文萃》2014,(17):33-36
<正>日本最严峻的挑战是人口问题日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人口问题。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而年轻一代的数量不足。比起这个,日本其他的诸如陷入停滞的经济和没有强势的领导人等等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日本人口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前景将十分黯淡。列举如下数字就够让看官们一望而知。日本的生育率是每个妈妈平均生1.39个儿童,远远低于公认的最低替代率2.1。如此的低生育率慢慢让日本社会每位退休老人需要2.8个工作人  相似文献   

12.
<正>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医疗保健制度的日益完善,使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延长,男性为75.6岁,女性为81.4岁,居世界各国长寿之冠。据预测,到2020年,日本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23.6%,平均每4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银发老人。  相似文献   

13.
<正> 当今,日本市场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现象。其中异军突起了平价商店令人刮目相看,给日本市场带来了一线生机。 根据日本民间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平价商店的市场规模,每年已达5兆日元(约合476亿1900万美元),约占日本百货业界营业额的一半。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洋帝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悲剧人生,从三岁登基成为皇帝到复辟登基成为日军傀儡,从一个历史战犯到新中国一个普通的公民,见证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京政变、伪满洲国、战犯改造、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其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给他带来了西方先进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日本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特征 在日本经济中,中小企业占很大比重,根统计,有中小企业623万家约占企业总数的99.4%;从业人员占从业人数的81.4%;产值(制造业)占总产值的51.1%。 日本通产省中小企业厅认为中小企业有十大作用:①发展地方经济的中坚力量;②生活消费的提供者;③自由竞争的担当者;④技术革新的源泉;⑤提供就业机会;⑥有利于发挥创造性;⑦有利于发挥自主精神;⑧有利于社会安定;⑨有利于出口创汇;⑩有利于保存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产品。可见,日本中小企业在日本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以男尊女卑而闻名世界的日本,女性通过创业自己担任经理的公司在不断增加。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日本女性创业的兴起与时代及社会经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现象出现背景就是日本“少子高龄化”的人口变化和长期的经济停滞。女性为了支撑家庭而缓解经济压力,不走出家庭,参加工作。甚至自己创业。日本女性的创业的特征是:IT化时代为日本女性创业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留学的普遍化,日本女性利用国外生活经历归国创业;来自“少子高龄化”的社会福祉服务需求促使日本女性创业。  相似文献   

17.
<正> 有人认为,全球主要有三大经济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德国模式。日本还出过一本书,叫《日本可以说“不”》,以示日本自成一体,可以与美、德分庭抗礼。但这与其说是自信的表现,不如说是自傲与自卑的表象。按心理学的说法,傲慢与自卑互为表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输给了美国,输得很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中日关系若干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日两国互有需求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在全球也是有分量的国家。两国地理上隔海相望,血缘上十分相近,文化上渊源深厚,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其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高端产品;日本以贸易和技术立国,需要中国这样潜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投资和贸易市场,还需要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日用品。中国如果失去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其损失的一部分可以从欧美寻求替代,而一旦日本失去中国大市场,在世界其他市场接近饱和或尚未发育的情况下,其损失难以弥补。其二,日本经济十多年来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这种鲜明对比决定了日本必须搭乘中国快车以寻求经济重振的外力和契机。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最快的是同中国的贸易,赚钱最多的是投资中国的企业;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出现中国大陆逆差的现象;在日本的经济增长中,中国拉动的部分接近一半,超过了美国;2003年,日本对中华经济圈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一生曲折起伏,毁誉参半。他善于谋划时局、做出政绩,并抓住政治机遇、广结人脉,最终登上政治生涯的顶峰。但他晚年复辟帝制,政治选择错误,误国误身,名节不保,遭后人诟病。这一荣一损出现在同一个政治人物身上,实属罕见,也从侧面反映出政治人物确保与时俱进品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正> 众所周知,“贸易立国”是日本政府的基本国策,日本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对外贸易。在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的推销,并视其为在国际国内竞争中保生存、求发展的致胜软件。被誉为日本“推销之神”的原一平说,使用双手的是劳动;使用双手与头脑的是能手;使用双手、头脑与心灵的是艺术家;只有使用双手、头脑、心灵再加上双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