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被儒家称为“六经之原”的《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渊源,中国古代的学者无不覃思精研《易经》,并凭借它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生于明清之际的顾亭林先生也十分重视对《易经》的研究,他五十八岁那年在好友程贞夫、李紫澜家里讲《易》,从六月开始一直到九月方毕,李子德有《讲〈易〉毕奉谢宁人先生》诗。亭林晚年曾纂过《易解》,惜未有传。即使这样,在《日知录》以及亭林先生的文集、书信中还保存了他研究《易经》的思想和成果,颇能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易经》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宗教神学形式下包含有哲学思想的著作,而其中关于矛盾的思想,则是其朴素辩证法哲学思想的突出表现。本文比较全面地归纳和分析了《易经》中的矛盾思想,即作为客观世界自身发展规律之反映的“阴阳矛盾统一观”、“物极必反”的矛盾发展观和反映主体能动性的“强调人为的矛盾转化观”。  相似文献   

3.
关于《易经》(《周易》本文部分)哲学思想的性质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易经》的哲学思想是呈混沌状态的,其性质就是混沌性。这种混沌性表现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并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成分的互相渗透。认识《易经》哲学思想的混沌性,决不是搞折中调和,这种混沌实际上代表了人类早期认识的特征,是反映论在人类认识初始阶段的客观表现。  相似文献   

4.
《周易》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经,称为《易经》;一部分是传,称为《易传》。两部分合称为《周易》。《经》中包括由八卦推衍出来的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积变而成的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传》中包括对卦辞、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这些论述注释性的说明又称为“十翼”,包括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源头 ,由《易经》、老庄到《易传》所建立的一套完整而独特的东方哲学体系 ,塑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周易》、老庄哲学中宇宙生成的“元气”学说、“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人类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以“天人合一”观念为核心的东方哲学思想 ,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的丰厚礼物。  相似文献   

6.
贺安敬同志在《生态危机与征服自然》(载《华东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一九八六年第一期)一文中,指出“征服自然”这一口号是不科学的,并且认为,在实践中如果人类继续征服自然,奴役自然,得到的将是自然界加倍惩罚和报复。笔者对该文的这些观点是不敢苟同的。 贺安敬同志之所以否认“征服自然”命题的正确性,在于把“征服自然”片面地理解为对自然界的巧取豪夺,为所欲为,不分青红皂白地向大自然开战。我们认为,如果采取些方式去征服自然界,确实是不足取的。然而,辩证唯物主义却从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之一,《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至西汉罢回百家,独尊儒术,《周易》和《诗》、《书》、《礼》、《春秋》并列为“五经”.以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周易》全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从赔经》衍生发展到《易传》,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从巫术宗教向哲学人文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周易》这部典籍和先秦大儒孔子之间关系怎样呢?鉴于《周易》与孔子思想都非常庞杂,本文单就《周易》与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之关系问题略作管窥。一、《易经》申…  相似文献   

8.
《易经》是华夏先民在建设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漫长岁月中集体智慧的沉淀。其一,《易经》所保存的“八卦”,乃是我国早期的文字符号,曾对我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其二,《易经》之卦辞、爻辞,是古人卜筮经验的总结,它所透露的思想观念,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多种思想发生发展的原始胚胎,促成了我国古代学术的孕育成熟。正是基于这些,我们认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我们认识《易经》的文化价值,应当上升到这一高度。  相似文献   

9.
《易经》是华夏先民在建设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漫长岁月中集体智慧的沉淀。其一,《易经》所保存的“八卦”,乃是我国早期的文字符号,曾对我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起过不可磨灭的巧史作用;其二,《易经》之卦辞、爻辞,是古人卜筮经验的总结,它所透露的思想观念,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多种思想发生发展的原始胚胎,促成了我国古代学术的孕育成熟。正是基于这些,我们认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我们认识《易经》的文化价值,应当上升到这一高度。  相似文献   

10.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是一部向神发问的占筮之书,但它问人问事,却从自然现象中为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所以含蕴了周人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嬗变这一历史时期丰富的自然,社会方面的资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编著者的哲学思想。从春秋中叶开始,就不断有人给《易经》作解释时予以引申发挥,使之切合自己的观点,孔门子弟甚至将其引入儒家伦理道德的发展轨迹。这样一部占筮工具书,便逐步演变为含有哲学意义的书。《易传》是这一发展过程中自然筛选而流传下来的解易之说。《易传》的汇编成书,完成了《周易》从占筮书向哲学书的过渡。因此,研究《易传》不仅可以了解  相似文献   

11.
略论道家对《易传》哲学思想的影响──兼论《易传》归属于儒家著作王文清,李跃柱《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一般认为,《易经》成书于殷周之际,是一部占筮之书,但也蕴藏着一些朴素的哲理思想。而《易传》十篇,一般认为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大致成书于战国...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一般认为,《易经》原始八卦说是一套朴素唯物主义的万物本原说。他们说,八卦是上古人们从无数的自然物中挑选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用来说明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的。而在这八种自然物中,天地又是生成万物的总根源。一些学者说,这种思想,至迟在殷周之际已经产生。但是,我们知道,《易》分经和传。《易经》六十四卦是根据大量的占卜记录编纂而成的。《易传》则是战国未至汉代的学者们对《易经》的阐释。这就产生了两个相关联的问题:其一,以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象征世界万物并代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是不是《易经》成书时乃至筮占产生时的观念?换言之,八卦之“象”是不是《易经》所固有的?其二,八卦说是不是殷周之际的万物本源说?笔者以  相似文献   

13.
今本《仪礼·丧服》篇包含“经”文、“记”文与“传”文三部分内容 ,其“传”文据说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传。本篇每条“传”文之首均冠有“传曰”二字 ,而有些“传”文中间又有“传曰”二字。这些“传”中之“传”被称为“旧传”。有学者认为《丧服传》所引“旧传”当是《礼记》之文。此说尚容商榷 ,这些“旧传”当是比《礼记》与《丧服传》更早的解经之作 ,《丧服传》的撰作也当在《礼记》成书之前。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易经和易传的统称)是我国文化史一部著名的典籍,《易经》本是占筮之书,而《易传》是对《易经》的理论解释,正是从《易传》始,人们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对自然,社会,人生哲理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保存着它的占筮的功能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上古神话和我国最早的劳动诗歌相同,是原始社会人们创作的口头文学,是人类社会童年期的产物。 原始社会的世界与今日炯异,“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五蠹》)那时社会生产力低微,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薄弱,人们对自然界中的正常的或偶然的现象感到惊奇和  相似文献   

16.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讲占筮,《易传》讲哲理,二者思维形式有区别,思维内容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反映了生活实践在历史过程中的区别和联系。从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易经》和《易传》之间思维内容的联系,是否有一个由此达彼的逻辑联结点?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联结点又具有什么哲学内容和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几”这个范畴的形成和发展,来粗略地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朱熹“格物致知”论析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是分析朱熹哲学思想的论著,几乎没有不讲“格物致知”论的.但着重点却各不相同,分析评价也有较大分岐.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格物致知”论的基本精神做一些探讨.“格物”含义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解释,以《大学·格物补传》为代表.因为据朱熹说,这篇《补传》是“窃取程子之意”而精心构思、字斟句酌写成的.朱熹公然将它补入《大学》正文,充分表现了他理论上的自信和对这段文字的欣赏.我们立论,自然应以《补传》作为主要依  相似文献   

18.
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所谓的“得古文于坏壁之中”不涵盖“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根据二者得不出孔壁所出包括《左氏传》、刘歆认为《左氏传》出于孔壁的结论。《汉志》之《春秋》类的序文所称的“免时难”,指的是避免“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者对《左氏传》的毁坏,不指“避免当时之祸乱”等;《春秋》类的序文所称的“口说”,指的是基于“(孔子)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之“异言”而产生的《春秋》经的解说本身,具体即《公羊》《谷梁》《邹》《夹》四家之《传》的“前身”,不指《春秋》经的解说的存在与传播的形式——以口头而非书面的形式存在与传授。  相似文献   

19.
《周易》,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大奇书,为历代学者所垂青,不仅因为它位居“六经”之首,而且因为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古奥深刻,复杂丰富,引人深思,令人发省。《周易》有经文和传文两个部分,《易经》和《易传》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各自的特点和产生的时代不同,因而又有着不可混淆的差异。《易经》和《易传》不仅不是同一作者同时所作,即使是《易经》和《易传》各自本身,也非一人一时之作。众多的编者和辽阔复杂附社会背景,使《周易》特别是《易传》具有在内容上既丰富又繁芜,在思想上既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歌德在《浮士德》中说:“一切生死者.皆是一象征。”实为至理.君不见屈原的香草美人喻君子,郭沫若以“炉中煤”比自身的赤诚的爱,辛弃疾以“剩水残山无态度”讥讽皇帝,这生生不已的大自然与人联系何等紧密,对人的启示何等深广它成为诗人表达思想情感的客体形象,是某种思想意识的象征。但是,人类所接触的自然早已不是那无知无党、无生命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人化自然.所谓人化自然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尺度,指整个社会达到一定阶段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李泽厚《当代美学研究》)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