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这是我们党重要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一个重大问题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2.
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决定》,抓住了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加强党同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是一个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件,是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扬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传统所采取的又一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4.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在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哺育和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80年来.我们党以人民群众为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从而赢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十三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以及现在所处的历史时期、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深远的意义,向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提出了联系群众的明确的要求和措施。《决定》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把党和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 :我们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 ,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 ,人民也离不开党 ,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这就是说 ,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在长期患难与共、艰苦努力的过程中形成的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和发扬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是党成为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 ,这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 ,在实践中对党的思想作风和工…  相似文献   

7.
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联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把“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重大问题,提  相似文献   

8.
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保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来制定和执行政策,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首要问题;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和衡量党同人民群众关系是否密切的根本标准和尺度;坚持克服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密切党群关系,保证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对于恢复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群众观点。因此,要想很好地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自觉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结合学习哲学,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是我们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关键时期发出的纠正党内腐败现象、克服脱离群众倾向的振聋发聩的重要文件。处在执政党地位如何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总结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近70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到“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1.
古田会议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思想建党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核心,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要求。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是古田会议精神的灵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思想武器。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的政治任务顺利完成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了党群关系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且积累了处理党群关系的丰富经验: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确立人民群众主体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通过制度化途径构筑党群关系新模式;加强党的利益整合功能,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把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使二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党的先进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不懈地努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七个方面的目标和措施。并强调指出:要“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教育,增强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集中表现,是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全党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潮中,要把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三届  相似文献   

14.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说到底是要在新形势下巩固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他说,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我们党是代表人民执掌政权,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不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听任腐败现象蔓延,也会丧失人心。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犹如警钟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举行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全党从七个方面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个文件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于进一步密切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作为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全面地分析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明确指出邓小平这个重要的理论观点是指导全党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团结人民实现党的目标的根本指针。坚持邓小平的人民观,群众现,对当前加强党风建设,坚持反腐败斗争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必须把实现宗旨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坚信群众,依靠群众,艰苦奋斗,做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忘曾在他著名的1989年国庆讲话中,对党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又专门设题讲了“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的问题。这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接着,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在推进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在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的斗争中,重新明确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作出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又一个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8.
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党员只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使党群关系面临新考验,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的"四风"现象严重损害党群关系,多媒体的社会环境对群众路线的有效实施带来新挑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整治"四风"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利用多媒体平台,创新形式,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它不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且也反映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衷心拥护。《决定》指出:必须“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