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被放汉北云梦任掌梦之职考赵逵夫从《惜诵》、《招魂》看屈原被放汉北时的职屈原怀王时被疏放共两次,怀王十六年一次,只是由左徒之职被贬为三闾大夫,并未赶出都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是“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细”。“细”即“黜”,贬谪之意。《书·...  相似文献   

2.
昭穆制度习见于古代文献。若指墓葬,便如《周礼·春官·家人》所云:“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若指宗庙,便如《礼记·王制》所言:“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若指祭扫,便如《礼记·祭统》所说:“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太庙,则群昭群穆成在而不失其伦。”要之,所谓昭穆制度,系指古人祖先墓葬的次序、宗庙的顺序和祭祖中族人位置的排列均须分为“父昭子穆”两列,父子异辈异行,祖孙…  相似文献   

3.
刘介民 《探求》2008,(4):65-68
《礼记·学记》是先贤圣哲们阐述为师之道的经典之作,它把教育作为“建国君民”之本;把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之本;把爱生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师德的基本要求。它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大学之师应为“经师”、“人师”、仁爱之师、善教之师。  相似文献   

4.
词语札记     
词语札记王宣武被《搜神记》①卷六,147“儿生两头汉灵帝时”条:“后董卓戮大后,被以不孝之名.”《搜神记全译》②译为:“后来董卓杀大后,落下不孝的罪名.”按:译“被”为‘落下’,显系望文生义.“被”应释为“加”.“被”之“加”义,早已习见.屈原《九章...  相似文献   

5.
本刊编辑部 《阅江学刊》2012,4(2):149-F0003
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带着对大自然的疑惑写下了《天问》,而庄子把大自然描述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古人关注“天地”、“四时”、“万物”的空间、时间的相互关联。大自然的结构、规律和关联是客观存在的。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天地之美”.“四时之法”和“万物之理”,认识气候变化,探索驱动原因。  相似文献   

6.
1867年11月9日,德川幕府的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提出大政奉还的“上表”。11月10日,朝廷给以敕许。1868年1月3日,朝廷发布“王政复古”宣言,废止幕府、征夷大将军等职,同时确定新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为三职之制─—总裁、议定、参与,开日本近代国家政治机构组织之先河。《政体书》公布之后,三职之制改为模仿古制“大宝律令”的太政官制度。1871年8月29日,废藩置县的改革取得成功,以此为契机,太政官职制得以改革。1873年5月,太政官职制再次改革。此次改革确立了至近代内阁制度创立的过渡性的日本近代中央政治机构。一、明治政权的官…  相似文献   

7.
史与道     
把“史”与“道”联系起来考察,是从龚自珍开始的。“出乎史,人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①不过,龚自珍这里所说的“史”却既非历史,又非史学,而是史官和史家。“史之尊,非其职语言、司谤誉之谓,尊其心也。”“是故欲为史,若为史之别子也者,毋吃毋端,自尊其心。心尊,则其官尊矣,心尊,则其言尊矣。官尊言尊,则其人亦尊矣。尊之之所归宿则如何?曰:乃又有所大出入焉。”②这样看来,龚自珍所“尊”之“史”既非本体论层面的历史存在,又非知识论层面的史学研究,而是主体论层面的历史学家。在另外一个地方,龚自珍又说:“…  相似文献   

8.
屈原生年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生年之“谜”程嘉哲在一些人眼里,屈原整个是个谜,甚至连他在历史上存不存在都是个谜。其实,所有关于屈原的“谜”,几乎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找到答案,用不着盲人摸象似的瞎猜,或者寻找什么窍门去“破译”。屈原的存在是不成问题的,但这是本文后面将涉及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前言 岁在丙、丁之际,偶成古乐府臆札十一则。甫脱稿,一夕而失之。至己酉春夏之交,复写定,得十篇十四则。因于诣古槐书屋时呈俞平伯师乞正。承平师逐条审读,并以不同意见相示,今悉附于每篇之末,兼致谢忱。 一、战城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莫不夜归。 此四句旧说有三解:一、“良臣”指良 将。沈德潜《古诗源》:“思良臣,怀颇、牧 之意也。”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引申其 义,而释为“善于谋画调度的大臣”。二、以 “良臣”为讽刺语。陈本礼《汉诗统笺》: “此讽今之自命为良臣者。”三。以“良臣” 为“良人”之误。闻一多先生《…  相似文献   

10.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其主要内容大约形成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①。据《...  相似文献   

11.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为人和创作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为人和创作态度林锦鸿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其创作心态多种多样,但大底离不开“发愤”二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天问》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王逸说得很明白:“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楚辞章句·天问序》)。王逸以为《天问》是屈原放逐后借着问天“以渫愤懑,舒泻愁  相似文献   

13.
墨学综观     
墨学与墨家学派在中国的历史上,墨学的发展十分曲折。所谓墨学,是指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说。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可是,关于他的生辰和藉贯迄无定论。司马迁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相似文献   

14.
妇孺皆知的“低价买进,高价 卖出”系购买股票的基本常识,但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华人投资专家阎维利(音译)却不这么认为──他的格言是“高价买进,更高价卖出”。事实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并非没有这个可能,而阎维利之所以要换种方式说,为的是强调另一方面的道理:千万不要轻易买进便宜或价格不断下跌的股票,这是因为低价买进的股票也可能不得不以更低的价格卖出,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高价买进,更高价卖出”则即是一种策略或风格,也是一种叫“惯性投资法”(momenfUm inveshng)的投资方法。此投资法利用股票…  相似文献   

15.
论述《离骚》创作,最早见于司马迁文。《屈原传》先云:“王怒而疏屈平。屈平嫉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的思而作《离骚》。”既而《太史公自序》又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少卿书》亦同,“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疏”与“放逐”意念有别,司马迁修史应不至混淆,那么以上存在差异的两说又当如何认识?对此,论者常常围绕《离骚》的具体创作时地研讨,却较少关顾其题名含义自身。本文拟从问题的后一方面考察分析,试图说明《离骚》称谓其时流传二义,太史公两说之不同当可理解。 掠观齐梁以降,…  相似文献   

16.
罗柏子 《生存》2020,(7):0136-0137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因势利导,当个好“导”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相似文献   

17.
罗秋月 《探求》2001,(3):43-43,50
治理司法腐败,应在司法者素质教育上下功夫,建立司法者的“人格防线”,以有效的素质教育,培养正义之师.这是根治司法腐败的基础。 当前,司法腐败上要有三个方面的危害: (-)司法腐败是源头性的腐败,其破坏力极强,正如培根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无视法律——正如污染厂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了法律——正如污染了水源,”司法腐败直接为不法行为呜锣汁道,提供法律上的庇护,导致了社会上蝇营苟且之事盛行,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而,使原已激化的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使法律公平正义的秩…  相似文献   

1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情景创设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9.
战国“文武分职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文武分职说”质疑马丁马丁,男,1958年生,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尉缭子·原官篇》尝言:“官分文武。王之二术也。”《六韬·文韬·武韬·举贤》亦云:“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其他诸如《韩非子》等文献典籍也有类似说法、就是指在中央...  相似文献   

20.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是一首妇人闻雷声望夫速归的抒情诗,而序谓“劝以义也”。毛傅谓“大夫远行从政,其家室能闵其勤劳,劝以义”。朱集传解释时,又加上“美其德”三字。但全篇只闻妇人呼归之声,並无一字涉及“劝以义”,“美其德”,清代姚际恒,方玉润已驳其凿。此诗的结构很简单,三章一意,复沓迭诗。每章六句,首句三字,次句五字,馀皆四字,为杂言诗。二三章的第二句换了一个字,第四句各换了一个字,但诗的基本意思未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